1937年,日軍的鐵蹄踏過長城,全面侵華戰爭爆發。
在這個民族存亡的關頭,全國各路軍閥紛紛響應號召,投入抗日戰爭的洪流。
但在華夏大地上,一個手握20萬人的精銳部隊的統帥竟然始終按兵不動。
這位統帥的部隊裝備精良,實力僅次于蔣介石的中央軍,卻始終沒有派出一兵一卒參與抗戰。
![]()
這人就是新疆督辦盛世才。
"督辦,我們不能坐視日寇侵華..."一位幕僚在例會上提出建議。
"新疆是對外聯絡的咽喉要道,一旦調兵出疆,后果不堪設想。"盛世才淡淡地說。但他心里打的是另一個算盤。
就在同一時期,大量蘇聯軍事顧問出現在新疆。
迪化機場、工廠、礦場都活躍著蘇聯專家的身影。
那么, 盛世才到底是擔心出兵不利還是另有所謀呢?他到底在盤算啥?
01
出生在遼寧開原的盛世才,家庭背景挺好,吃喝不愁。
要是有人說起他的家庭,那在全鎮子都算得上富裕。
家里全力支持他學習,盛世才這才有機會到多地求學,追逐知識和更大的抱負。
從上海到日本,他在好多地方吸收知識,錘煉自己,慢慢積累起影響深遠的人脈。
他老是充滿好奇,有著挑戰精神,想找到自己的位置。
而命運總能帶來意外相遇的人。
盛世才的人生路上就出現了郭松齡,這位奉系將領給他在軍界提供了重要機會,還把義女邱毓芳嫁給他。
兩人的關系使盛世才在軍界順風順水。
可郭松齡的兵變失利給他帶來沉重打擊,這驚險的變故讓他得趕快重新規劃前路。
失去靠山的日子,盛世才有些迷茫,不過他很快就振作起來。
他把目光投向孫傳芳、馮玉祥還有蔣介石,順理成章地得到他們的支持,完成了在日本的學業。
他這種在強權之間謀求生存的本事,好像天生就有,讓他能夠靈活變通,雖說不容易,但也沒到絕望的地步。
1930 年,新疆——這片遙遠又神秘的土地,給他展示了機會。
盛世才選擇不走傳統路,輾轉進入新疆,從此踏上新舞臺。
沒有像樣的支持,可他的膽量讓他在新疆陸軍初級軍官學校很快站穩腳跟,收獲了一群對他忠心耿耿的學生。
就在這里,他開始了在新疆的崛起之路。
02
“四·一二”事變爆發,這一時刻讓新疆風云突變,曾經在金樹仁政權下潰散的人心,于這混亂局面里尋到了重新聚合的契機。
盛世才以機警的眼光看準這時機,打出“清君側”旗號,硬是把隊伍拉回迪化。
手段雷厲風行,臨時省主席劉文龍被軟禁,那些敢喊反對聲音的人,不是被迫放棄職位就是悄然消失。
親信班底建立,讓盛世才把權力握得更緊。
可隨著戰局愈發緊張,馬仲英那邊壓力頗大,七千精銳撲向迪化,簡直要把盛世才逼入絕境。
傳報的人喘著粗氣說:“督辦,不能再拖啦!”
盛世才反復思索,做了個讓所有人都大吃一驚的決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