九十歲的齊白石,畫了一個老虎,送給了一個過生日的朋友,后來這幅畫拍了3200萬,有意思的是,這幅畫說的是老虎,連老虎的臉都不露出來,就畫了個背影。
齊白石畫這只虎的時候已是九旬老人,手上老繭還在,指甲泛黃,握筆的動作和年輕時沒什么兩樣,身邊圍坐著幾個熟悉的朋友,屋里彌漫著濃烈的墨香,他坐在炕沿上,身子微微前傾,細細描著那實則陌生的虎背,一如他年輕時那般認真。
![]()
家鄉的泥土氣息,始終沒從齊白石身上散去,小時候家里窮,屋頂漏雨,米缸常年見底,母親的雙手干裂如樹皮,他從小撿柴割草,白天做木活。
從普通木匠到雕花木匠,他的心里勾勒出什么是美,什么是畫,他開始學著畫畫,比照著鄉下的一草一花、一蟲一鳥。
二十七歲那年,胡沁園賞識他,幫他脫離苦日子,收他做徒弟,教他詩書字畫,齊白石這才敢在畫上署名,在對方的幫助下,漸漸有人來找他來畫畫,日子雖然沒多大改變,但比過去要輕松許多,齊白石下定決心將精力都投入到畫畫上。
山野長大的孩子,老虎的樣子只在故事里聽過,鄉下人只見過田里的老鼠,哪見過真虎,小時候的齊白石畫得多的還是田螺、青蛙,還有家門口的雞鴨,朋友家的老虎皮,他摸了半天,還是覺得畫不出那種威風。
楊虎的名字里帶個虎字,年輕時在外做事,脾氣剛烈,和齊白石是忘年交,不過后來兩人思想不同,又住在不同地方,見面少了,這次五十壽宴,楊虎托人捎話,請他過去參加。
過去的交情放著呢,齊白石雖然年紀大了,但還是愿意走這一遭,送什么禮物都不如送他親手畫的畫最好
![]()
壽宴那天,院子里擺滿了長桌,親朋好友輪番上菜,楊虎坐在主位,身后掛著紅布,齊白石一身長衫,拄著拐杖慢慢走來,手里捧著那卷還沒干透的畫,院里一時安靜下來,連雞犬都不叫了。
畫軸緩緩展開,眾人探頭望去,只見一只老虎趴背對著眾人,尾巴微卷,老虎的臉卻藏后面,朋友們面面相覷,有人憋不住笑出聲,說這貓畫得倒是像,楊虎臉色變了,手指僵在桌沿。
齊白石看在眼里,笑道:“虎在山中,不見臉也有氣勢,真有本事的,何必時時露鋒芒。”
有人聽懂了,有人沒聽懂,楊虎低頭不語,半天才說一句:“倒會藏巧。”
從小到大,齊白石沒見過幾只活虎,他畫這只虎,更多是畫自己,多年窮苦日子,什么風浪沒見過,畫到九十歲,反而不再追求熱鬧和張揚,留給別人一個背影,也算是一種總結。
楊虎年輕時喜歡張揚,常說做人要像虎一樣,走到哪里都要讓人怕,這些年時代變了,朋友之間的距離也遠了,齊白石畫給他的老虎,是提醒,也是一種祝福,人生半百,能安靜趴著,已是不易。
壽宴散了,畫被收起來,楊虎用紅布包好,說以后要掛在堂屋正中,齊白石只是擺擺手,拄著拐杖慢慢走出院門,背影和畫上的老虎重疊在一起,安靜中帶著點倔強。
這幅畫多年后出現在拍賣場,2010年,拍賣的大廳里人聲鼎沸,畫剛亮相就有人舉牌,現場氣氛緊張,最終3200萬成交,拍賣師一錘定音,場面比壽宴還熱鬧。
有人分析價格為何如此之高,說是齊白石晚年的巔峰之作,也有人說,是因為這幅畫背后的故事和情感,普通的畫家,從未敢這樣留白,齊白石的背影虎,卻讓人越看越有味道。
![]()
齊白石從來不追求表面的“像”,小時候沒師父教,畫什么都靠觀察,畫蝦畫得活,是因為田里每天能捉到幾只,畫老虎難,是因為一輩子頂多摸過幾張老虎皮,畫到晚年,反而更喜歡用留白和想象。
畫展上,這只背影虎總是引人駐足,沒見過老虎的齊白石,畫的卻是世間最像的老虎,他畫的不是虎的樣子,而是虎的性格,也是自己一生的寫照。
齊白石的畫不需要太多解釋,懂他的人,一看背影就明白,不懂的人,便只能看個熱鬧,3200萬的價格,不過是給多年友情和人生閱歷的一個標價。
參考信源:齊白石把老虎畫成“病貓”,憑什么賣3200萬?專家:你往尾巴里看——上游新聞
![]()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