黃珍玲
![]()
薛欽文(左三)參演的音樂劇《美女與野獸》現場。 受訪者供圖
薛欽文,從芭蕾啟程,在話劇與音樂劇的舞臺上找到熱愛的方向。從芭蕾課堂到倫敦西區(qū)的音樂劇舞臺,他一路追逐夢想。無論是在舞臺上表演還是進行幕后創(chuàng)作,他始終保持著對藝術的熱愛與探索。如今的他,正嘗試用經驗與熱情將有著東方視角的故事帶上世界舞臺。
緣分初啟
薛欽文與舞臺的緣分始于童年。那時,他被父母送進藝術學校學習芭蕾,只覺得“跳舞很好玩”。懷著這份單純的好奇與興奮,小學五年級時,他報考了上海舞蹈學校的芭蕾舞專業(yè)。考試過程嚴格,首先要參加為期一周的培訓課程,再通過面試篩選。最終,他順利通過考核,從此走上專業(yè)舞蹈學習的道路。
真正的學習開始后,“好玩”兩個字便被漫長而高強度的訓練取代。每天除了5至6小時的舞蹈訓練外,還有密集的文化課程。7年的芭蕾生涯讓他擁有了堅忍的意志,也讓他對舞臺有了不一樣的情感。
中專畢業(yè)時,他在招生手冊上看到話劇表演專業(yè)。經老師介紹,他了解到,這個專業(yè)可以用語言和動作共同塑造角色,既能延續(xù)舞蹈功底,又能探索新的表達方式。于是,他報考了上海視覺藝術學院,完成了從芭蕾舞者到話劇演員的轉身。
大學學習期間,上海戲劇學院表演系原主任徐衛(wèi)宏對他產生了不小的影響。徐老師酷愛音樂劇,經常在課堂上介紹這一藝術形式,并邀請音樂劇專家開設課程工作坊。兩周的課程中,學生們唱歌、表演、跳舞,排出了一段原汁原味的百老匯音樂劇片段。
“那是我第一次接觸音樂劇。”薛欽文回憶說,“徐老師鼓勵我繼續(xù)深入學習,他說音樂劇的舞蹈多為爵士舞,而爵士舞和芭蕾息息相關,我的基礎正好能用上。”他第一次意識到,舞蹈與表演原來能夠融為一體,形成全新的舞臺語言。
大三那年,中文版音樂劇《獅子王》在國內開始了選角工作。薛欽文果斷投遞簡歷,經過4輪面試后成功入選。演出強度極大,他需要在一場演出中飾演長頸鹿、羚羊、土狼等多個角色,頻繁換裝,體力消耗巨大,而他依然樂在其中,也在實踐中快速成長。
畢業(yè)后,他又順利進入迪士尼中文版音樂劇《美女與野獸》的演員陣容。經歷過《獅子王》的磨煉,他在新作品中更為成熟,也更加理解“重復”的意義。“長期演同一部劇會疲倦,但團長提醒我們,對演員來說或許是第幾百場,對觀眾而言卻是第一次。我們必須全力以赴。”這句話他始終記在心里。
幕后成長
中專學習舞蹈,大學研修話劇,期間又參演兩部音樂劇,薛欽文一路走來,愈發(fā)清楚自己的興趣所在。相比單純的舞蹈或表演,音樂劇讓他感受到更完整的表達空間,他決定出國更加系統(tǒng)地學習音樂劇。
2019年,薛欽文進入英國薩里大學吉爾福德表演藝術學院學習。初到英國,倫敦西區(qū)的戲劇氛圍令他震撼不已。“雖然我在上海演過音樂劇,但沒想到倫敦的戲劇行業(yè)如此繁榮。課余時間我?guī)缀跖菰趧隼铮氚涯芸吹淖髌范伎匆槐椤!彼f。那段時間,他看劇、記筆記、研究表演節(jié)奏與燈光設計,也逐漸意識到,一個成熟的音樂劇市場背后,是教育體系的系統(tǒng)培養(yǎng)與行業(yè)的高度專業(yè)化。
然而,適應這種全新的學習節(jié)奏并非易事。“剛開始真的不太適應,老師的節(jié)奏非常快,知識量大得讓我有些吃不消。”薛欽文說。高強度的課程讓他在短時間內迅速成長,表演、編舞、導演、創(chuàng)意……他在每一個環(huán)節(jié)都被訓練得更加自覺與敏銳,極大地拓寬了他的藝術邊界。
直到突發(fā)疫情,他不得不中斷學業(yè),暫時回到國內,又偶然得知北京環(huán)球度假區(qū)正在籌備開園,招募導演與編舞。他抱著試試看的心態(tài)遞交了簡歷和以往作品,沒想到順利通過面試。“那時心里挺忐忑的。雖然有過舞臺經驗,也學過導演理論,但從未真正操盤過一個大型項目。既是幸運,也是挑戰(zhàn)。”他說。
2021年,薛欽文加入北京環(huán)球度假區(qū)娛樂演出部創(chuàng)意團隊,擔任演出副導演與編舞,負責園區(qū)舞臺劇《不可馴服》的駐團導演工作,并參與多個劇目的日常演出管理和創(chuàng)意編排。
“導演的工作節(jié)奏完全不同,我們幾個導演每天都在樂園的劇場間穿梭,查看進度、指導演員、修改編舞。日程總是排得滿滿的。”薛欽文說。半年多的時間里,他親眼見證環(huán)球影城從籌備到開園的全過程,看著自己和團隊創(chuàng)作的節(jié)目一一亮相。
如今,那些他親手編排的節(jié)目有部分仍在上演。回望那段時光,薛欽文的語氣中帶著篤定:“我喜歡那種和團隊一起創(chuàng)造的感覺。大家一起想點子、做實驗,最終呈現出一個屬于所有人的作品。這種熱愛,是支撐我一直走到現在的原因。”
舞臺拓展
環(huán)球影城的工作充滿創(chuàng)意與激情,但薛欽文還想回到舞臺,他婉拒了進一步的工作邀約,重新回到英國,與當地經紀公司LHA Talent簽約,并在經紀人的安排下積極參加試鏡。
“我還記得那天在咖啡廳,經紀人打來電話,說我拿到了《國王與我》里的角色。我特別開心,覺得自己又能重新回到舞臺。”薛欽文笑著回憶。
《國王與我》是一部經典的戲劇作品,曾多次復排,此次制作規(guī)模宏大,計劃在英國與愛爾蘭巡演。薛欽文在第二幕中表演一段長達17分鐘的舞蹈,同時兼任替補主演,需要用英文完成表演。
從群舞演員到角色演員的轉變讓他既感到驚喜,又面臨前所未有的壓力。“我從沒想過自己能扮演這樣的角色。以前覺得當群舞演員已經很幸福了,但這次制作太大,我第一次擔任這樣的任務,心里確實很緊張。”薛欽文說。
演出途中,制片人突然通知劇團將去倫敦西區(qū)的劇院演出。那一刻,全體演員沸騰了。因為對每一個戲劇演員來說,能登上倫敦西區(qū)的舞臺,象征著職業(yè)生涯的高光時刻。
演出那天,薛欽文特意邀請父母到場。“他們坐在臺下,我在臺上演出,那一刻感覺自己所有的堅持都得到了回應。”他說。
巡演結束后,由于身體原因,薛欽文無法長期保持高強度演出。于是,他回到上海,加入上海樂高樂園,擔任演藝創(chuàng)作經理,負責園區(qū)所有演出的創(chuàng)意與編排。在那里,他將舞臺經驗轉化為幕后能量,繼續(xù)構建表演世界。
英國學習與巡演的經歷讓他開始更深地思考:當下越來越多亞洲演員登上國際舞臺,卻仍在講述西方的故事;即便有東方元素,也常常由西方敘事主導。面對這樣的現實,他不斷自問:亞洲演員如何定位自身的跨文化身份?又該如何讓自己的聲音被真正聽見?
面對這些問題,薛欽文給出了自己的答案:“我希望將過往積累的經驗和資源,用于創(chuàng)作故事,從零開始,帶著自己的作品走上舞臺。”目前,他已開始嘗試自己創(chuàng)作劇本、編排音樂劇,希望未來能在國內和國際的舞臺上呈現。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fā)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