東方網記者熊芳雨11月6日報道:時隔23年,音樂劇史上的不朽傳奇《悲慘世界》終于再度回歸上海。此次40周年紀念版音樂會自官宣以來便掀起一場前所未有的文化熱潮,在長達55天的盛大駐演中,64場演出、超過10.2萬張門票早在演出前就已全部售罄,市場反響之熱烈,堪稱“現象級”。在這座城市,它已不僅僅是一部劇,更是一場持續了兩個月的音樂盛事。
![]()
兩代“冉阿讓”的舞臺接力
昨天,音樂劇《悲慘世界》40周年紀念版音樂會舉辦媒體見面會。本次世界巡演的核心主創與主演齊聚亮相。
![]()
首演那晚,兩位“冉阿讓”飾演者阿爾菲·博伊和杰羅尼莫·勞赫共同唱響《帶他回家》,造就了新舊樂迷都“可遇不可求”的返場時刻。
在如潮的掌聲中,這一“名場面”,不僅是此次40周年紀念演出為中國觀眾準備的厚禮,更是一次跨越版本與時空的戲劇性對話。無數觀眾在這一刻熱淚盈眶,現場氣氛被推向頂點。
“首演夜的經歷十分美妙,觀眾的反響極為激烈。”首次來到上海演出的阿爾菲·博伊難掩激動。這位傳奇元老曾主演2011年倫敦皇后劇院版,其塑造的冉阿讓被譽為“教科書級”演繹。“阿飛叔”阿爾菲·博伊坦言,這首歌詞里藏著“時光荏苒在飛逝,我步入晚年,終將歸為塵土”的悵惘,這句關于老去的歌詞狠狠擊中了他,“從25周年紀念版開始,我帶著這個角色走遍了世界。冉阿讓早就融入我的靈魂,而我也真的老了。”
“我一直是追隨著阿飛叔的腳步走過來。”另一位冉阿讓的扮演者杰羅尼莫·勞赫擁有跨地域演出履歷,涵蓋倫敦皇后劇院版及西班牙、阿根廷巡演,還曾參與30周年紀念音樂會。“對我而言,與阿飛叔合作意義非凡。”
![]()
從初遇時的探索,到如今靈魂的共鳴,阿爾菲·博伊坦言,飾演冉阿讓的歷程,也是他生命狀態的演變。而在上海大劇院的舞臺上,上海觀眾山呼海嘯般的熱情與掌聲,給了他一種高度積極的演出狀態。“是這里的能量,讓這一晚的冉阿讓如此特別。”
23年見證中國音樂劇土壤的成熟
上海大劇院總經理張笑丁女士的回憶,2002年,《悲慘世界》首次來華,連演21場,場場爆滿。“那時連加座都是站票,觀眾也愿意站著看完。”她回憶,當時大眾對音樂劇尚無概念,許多人是因為讀過雨果的原著小說,懷著對文學的喜愛前來。
![]()
圖片說明:2002年3月,《悲慘世界》尚未開演,上海大劇院門口已掛起了宣傳橫幅
自那場“破冰”之后,《貓》、《音樂之聲》、《劇院魅影》、《獅子王》、《媽媽咪呀》等經典作品陸續被引入,中國,尤其是上海,逐漸培育出了非常好的音樂劇土壤。而此次《悲慘世界》歸來,張笑丁發現,一個顯著的變化是:觀眾明顯更年輕了,女性觀眾比例大大增加,并且出現了大量“多刷”的資深劇迷。 他們不再僅僅是文學愛好者,更是沉浸于現場表演、熟悉每一段旋律的“專業”觀眾。
![]()
圖片說明:2025年《悲慘世界》回歸上海大劇院
在這10.2萬名觀眾中,藏龍臥虎。有資深劇迷一口氣買了二十多張票,連續觀看了20場。她對劇中每一首音樂的熟悉程度令人驚嘆,不僅能跟著唱完全場,更是親手抄寫過整部劇的歌詞本,用最原始的方式表達著最深沉的熱愛。
有從浙江湖州專程趕來的觀眾,在欣賞演出之余,購買了豐富的周邊產品,從節目冊到玩偶,將這份珍貴的觀劇記憶實體化地帶回家中。
![]()
更有甚者,將《悲慘世界》視為生命中不可或缺的信仰。一位觀眾坦言,這已是他第七次走進《悲慘世界》的演出現場。為了追隨這部“心目中最好的音樂劇,沒有之一”,他甚至在今年國慶期間帶著母親專程飛往英國倫敦觀看了該劇,而那已是他的第六次觀演。此次上海站,他完成了一次從西區到上海的“環球打卡”,這正是當代中國年輕劇迷“打飛的”追劇的縮影,他們用行動定義了何為極致的熱愛。
文旅商融合激活IP新價值
上海文廣演藝集團總裁馬晨騁透露,運營與制作技術的完善讓《悲慘世界》提前回歸:“外方原計劃2026年后才開啟中國巡演,去年上半年因某城市檔期滯后空出八周窗口期,SMG LIVE迅速決策,才搶下這‘大陸唯一一站’。”
![]()
如今,這場跨越四十年的藝術盛宴已跳出劇場,融入城市生活與文旅生態。通過聯名產品打破票房局限、拓展多元收入,借助展覽展映升級“沉浸體驗”,開拓線上渠道塑造城市文化名片,一系列文旅商展融合舉措,拓展了音樂劇產業邊界,構建起可持續的文化消費生態,實現“文藝繁榮”向“經濟繁榮”的傳導,與城市經濟增長同頻共振。
![]()
沉浸式40周年主題展覽早已亮相上海恒隆廣場,時光長廊、實物展示與視聽專區讓觀眾近距離觸摸IP四十年脈絡;典藏版圖書《悲慘世界:文學、舞臺與銀幕》中文版以200頁內容搭配珍貴物料,為劇迷提供深度解讀載體;聯合上海國際電影節放映的1995年倫敦十周年紀念影像,開票即售罄、加場再“秒光”,躋身“最受用戶歡迎影片TOP10”。早在演出開演前一年,申城觀眾便已通過多元形式全方位感受經典魅力。
跨界聯動更藏驚喜:與中國郵政合作的限定珂賽特形象明信片、主題郵票紀念郵折,憑法式浪漫與上海風情收獲好評;與本土高端烘焙品牌聯名的法棍、帆布包,成為文藝青年熱搶單品與游客伴手禮,讓這場文化盛宴突破地域限制。這些具上海特色的衍生品,正成為連接城市與世界的文化紐帶,持續擴散IP影響力。
從劇院演出到商圈展覽,從典藏圖書到電影節影像,再到跨界衍生品,《悲慘世界》40周年紀念版音樂會已織就覆蓋電影、藝術、商業、旅游、收藏的一站式文化消費網絡,讓“觀劇”延伸出多元城市文化體驗。這場跨界融合盛宴不僅讓經典IP重煥新生,更以文化為支點撬動多領域消費增長,為上海“亞洲演藝之都”建設注入強勁動能。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