厭學孩子的家長,是很焦慮和擔心的,這很正常。
如果家長焦慮和愛操心,別自責,這不是你的錯,而是太愛孩子的自然表現(xiàn)。
焦慮和操心,放不下對孩子的期待,家長這樣想,這么做,情有可原,不必自責。
家長也要允許自己會在某一個階段,看到孩子黑白顛倒,放不下手機,會難過,會忍不住糾正,會憂心忡忡,會心疼和擔心孩子,這么下去可咋整。
擔心和操心,焦慮,在情緒上揚時,是無法自控的,這也沒關(guān)系。
但家長也要有意識,讓自己從焦慮循環(huán)中掙脫,而不是:
一直擔心,一直忐忑,越想越忐忑,越忐忑越痛苦和焦慮‘;
病急亂投醫(yī),看看這篇文章,學學那個方法,聽聽這個課程,四處求醫(yī),一個老師一個說法,家長自動對號入座,卻更加凌亂和焦慮;
怨天怨地怨過去的自己,陷入悲傷,內(nèi)耗和糾結(jié)之中,無法掙脫。
家長越操心,越焦慮,越焦慮,越想控制和改變孩子。
往往在家長焦慮時,控制和改變孩子的做法是無意識的,也是不受大腦控制的自動化反應(yīng)。
初衷就是為了改變孩子,讓孩子不熬夜,不糾結(jié),不難過,早點睡和放下手機。
孩子不聽和無法做到,家長還要千方百計學一些方法,求一些解藥來試圖幫助孩子擺脫痛苦,走出厭學。
![]()
這本身就是另一種操控,相當于違背了孩子意愿,做不到干預(yù)不了的事,還要強行干預(yù)和制止,這是另一種執(zhí)念。
并不是說家長不該管孩子,而是管不了的時候,選擇后退。
用更多的時間讓自己情緒復(fù)原,而不是在焦慮狀態(tài),還透支自己去幫助孩子。
家長在情緒不穩(wěn)定和焦慮狀態(tài),不僅幫不了孩子,反而會幫倒忙。
在厭學孩子的引導(dǎo)和管理上,家長有時候做減法,比做加法更重要。
為孩子多做一點,再做多一點,操心一點,再努力一點,是家長對孩子本能愛的驅(qū)動。
但如果家長自身很焦慮,很憂患,情緒也在跌宕起伏,吃不下睡不著,每天都忐忑不安和心驚膽戰(zhàn)。
這時候伸手去幫助孩子,圍著孩子打轉(zhuǎn),只會深陷痛苦與焦慮,根本幫不到孩子。
反而因為家長自身沒有心力和能量,還去強行干預(yù)和幫助孩子,起到的作用都是相反的。
原本是為孩子好,卻在自以為幫助孩子的過程中,引發(fā)了孩子更大的情緒反應(yīng)或?qū)梗蛟诤⒆尤涡灾袑⒉缓侠淼囊蠛侠砘?/p>
剝奪了孩子自成長和自行復(fù)原的機會。家長總覺得自己不出手,孩子就會更糟糕。
而事實是,焦慮的家長出手,才會引起更大的弊端,更多的問題。
![]()
原本孩子只是吐槽,緩一緩就好了,但焦慮的家長卻把孩子的一句話當成天塌的大事。
不斷回應(yīng),不斷想幫助,不斷想接住孩子情緒,想糾正孩子不要那么想,應(yīng)該這樣想。
面對家長的過度操心和焦慮,我給出的建議,通常都是:
遠離孩子,先修復(fù)自己,等自己有心力和能量了,自然就能幫到孩子了,這是正念思維。
然而有不少家長,道理都懂,但遇事時,就立刻不淡定了,陷入了焦慮循環(huán)。
感受是家長自己的,當你感到不舒服時,有意識去跳出焦慮循環(huán)的圈子。
不要再想著為孩子多做什么,圍著孩子轉(zhuǎn),要多將關(guān)注點拉回自身,管住嘴,邁開腿,去做點其他感興趣的事情。
除了圍著孩子焦慮循環(huán),生活還有很多可做的事情,邁出第一步,后邊的九十九步才成為可能。
![]()
但家長因為擔心和操心,就是邁步不了,因為心疼孩子,因為怕自己一旦不操心,孩子就更糟糕。
家長也需要跟自身的焦慮和解,也需要放下自負和控制之心。
讓一切如其所是,允許一切的發(fā)生,放下自己的控制欲。
孩子也有自身的能量彈性,也有天然的復(fù)原力,家長摒棄孩子非我不行的執(zhí)念。焦慮才能緩解,擔心才能有一個安放,理性思維才能回歸。
特別聲明:以上內(nèi)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nèi))為自媒體平臺“網(wǎng)易號”用戶上傳并發(fā)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wù)。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