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文長 2400 字,閱讀大約需要 4分鐘
![]()
擔任教研組長這些年,我深知自己沒有驚人的領導才能,也沒有帶領團隊做出什么突出成績,我們做的,只是一起按部就班地深耕于一些常規工作,所以,作為教研組長,我沒有“出奇制勝”的法寶,但有一些“細水長流”的心得。
1
凡事預則立,不預則廢
在我沒當教研組長之前,我總覺得每個學期的教研組計劃和個人工作計劃只是需要上交的幾頁紙,用處不大,當我真正處于這個職位上,才真切體會到計劃的重要性。那怎么讓老師們重視并讓這個計劃的作用最大化呢?
1.計劃“我們”一起定
之所以強調“我們”,就是要讓我們老師有“主人翁”意識,組是我們大家的組,工作是我們大家的工作,這就像我們共同經營了一片農場菜地,每年種什么,怎么種,由我們一起商定,同時每個人又有自己專攻的一個或幾個品種。人人都是農場主,人人都有大局觀,作為未來收成的最大受益人,每位農場主都會盡心盡力。
2.化繁為簡抓重點
我們教研組計劃里包含了各項工作詳細的目標、標準、路徑、評價等內容,密密麻麻全是字,沒人能一字一句常記心中。我喜歡把復雜的東西簡單化,重點工作梳理出來,并讓大家清楚,為自己,為教研組,勁兒都可以往哪兒使,只有有了具體可量化的目標,才會有腳踏實地的行動,在行動中,自然也會收獲屬于自己的成長。
3.“周一提醒”不斷線
明確了本學期的工作,接下來就需要把它們細化到每月、每周甚至每天,我們教研組就有了雷打不動的“周一溫馨提醒”——每周一我都會把本周教研內容、教研分工以及本周甚至是本月大家需要完成的事情羅列出來,提醒大家合理安排時間,提前做好準備。對于比較重要的工作,見到本人我會再次提醒,有了我在群里和耳邊的嘮叨,我們組的所有工作都能有條不紊地進行,按時按量完成。
2
三人行,必有我師
這學期,分享式課堂的實踐和研究在我們教研組如火如荼地進行著,無論走進哪個班級聽課,都會有意想不到的收獲。劉老師班的小組長培養得特別好,組長和組員交流時的禮貌用語更是讓人心頭一暖,這樣的小組長是如何培養的?這樣的小組文化是如何建立的?劉老師知無不言,還把她們的優秀小組借調到各班進行實地展示,讓每個班的孩子都可以更直觀地觀看、學習,感受他們的小組交流方式。張老師班的小組展示讓人眼前一亮,打開了我們對話課展示方式的大門;王老師班小組展示后的生生對話更是讓人耳畔一溫,激發了老師們關于深度對話的探討。
我深知,這心頭一暖,眼前一亮,耳畔一溫,都不是一蹴而就的,每位老師都在背后花費了很多時間和心血,汲取每位老師的亮點,是我們走向理想課堂的捷徑。
除此之外,呂老師班孩子們學習效果特別好,教研會上她毫無保留地分享了自己的方法,在夯實基礎知識和調動學生積極性方面她確實技高一籌。梁老師BBC播音員式的口語發音讓每位聽過的人都贊不絕口。有這樣都隊友在,你不得更加努力?
我們組的每個人就如同一個木桶上的一塊兒塊兒木板,我們緊緊抱在一起,讓我們這個木桶儲存滿滿的水。當然,木板有短有長,當水就要溢出時,我們會不自覺地朝長板的地方傾斜,所以,我們是一個能裝很多很多水的木桶。
3
將欲取之,必先予之
這世間的一切都遵循能量守恒定律,想要收獲組員的全力以赴,先得學會主動付出。作為教研組長,我能“予”什么?
1.予之“腳手架”:模板和標準
做任何事情,我不喜歡給老師們“空白卷”,哪怕只給一個可以參考文件表頭,我都不會讓老師們無據可依。“空白”看似能給大家極大的發揮空間,也會帶來大家像“無頭蒼蠅到處亂撞”的反感。所以,無論做什么我都會先打個樣,大家有樣學樣,甚至能超越我的樣板,就比如說書寫作業,我寫簡單的三英加一圖,老師們在此基礎上還能讓學生造個句子;我寫一篇小作文,老師們能讓學生畫出思維導圖再寫小作文;我寫10行都覺得已經很多了,老師們一次能寫一頁半……所以模版并非枷鎖而是跳板,激發的是精益求精。
除了模板,還要提前給大家各項工作清晰的標準,不要等到大家全部都完成了才提出這樣那樣的問題。那我就不得不說說我們組“期末產品”的梳理,我這里所提到的標準不再是簡單的字體、大小、粗細、行間距等,而是更加精細的要求,比如:括號空四格,橫線空六格;數字后不要打空格鍵,容易自動排序;括號必須在英文字體下輸入,不然改變不了字體格式,圖片選擇襯于文字下……聽起來確實很繁瑣,但在此標準下制作出來的產品,排版精美整齊,基本不用二次返工。
2.予之“及時雨”:善意與援手
在我們的工作中,情感層面的“予”同樣重要。每次常規檢查,我希望大家都能更好,我能做些什么呢?備課表都交到我的手上了,我會提前幫大家把把關,有任何問題我會及時反饋,有的老師可能會被打回去兩三回,即便如此,大家還是不厭其煩地認真修改,因為大家都知道,這不是來自組長的刻意刁難,而是希望大家都好的一份善意。A老師工作忙,任務完不成,我會主動搭把手;B老師參加比賽,PPT做不出來,我們一起做,老師們的每一次前進都不是孤軍奮戰,而是大家攜手同行的并肩作戰。
這些看似不起眼的“給予”,其實都是在積累團隊的信任資本。就像播種一樣,先耐心澆灌,才能等到開花結果。當老師們感受到被尊重、被支持,他們回饋的往往是超出預期的創造力和執行力。懂得“先予后取”的道理,才能真正實現團隊與個人的雙向奔赴。
我們或許走得不快,但每一步都踏實;我們或許不夠耀眼,但每個人都發光,這是屬于我們教研組的終極浪漫。預則立,聚眾智,善予取!
更多精彩內容,敬請關注校長派中小學課程建設與發展大會暨第三屆特色課程博覽會,2025年11月9日—11日我們在西安不見不散,年度盛會,期待您的加入,歡迎掃碼報名!
校長派投稿郵箱:xzpxzzk@163.com
![]()
中小學"十五五"時期發展規劃編制與學校高質量特色發展·專題八講
![]()
邀請函| 中小學課程建設與發展大會暨第三屆特色課程博覽會
![]()
關于舉辦2025第二屆中小學科學教育與創新人才培養教育研討會的通知
![]()
2025全國中小學班主任發展力高級研修班暨《班主任說》編委會遴選
來源|王昌勝|我們|工作室
作者|陳曉嬌
編輯|智庫君
說明|校長派尊重原創,版權為原作者所有,若侵權,我們會及時聲明或刪除。
我們在一起,可以成為改變的力量!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