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10月31日舉行的2025中華文化天府論壇“共生:文化遺產的保護利用與市民共建共享”平行論壇上,意大利羅馬大學環境生物學系教授勞拉·薩多里以《文化遺產植物生物學》為題作演講,分享了文化遺產保護與植物生物學的獨特聯系。
為什么植物生物學對文化遺產保護十分重要?勞拉·薩多里認為,植物是當地歷史景觀和傳統知識的活檔案。“以前發生了什么事?祖先做了什么事?我們都可以從植物遺存中略知一二。”她說,通過植物遺存,研究者們能從中了解到以前的人文、景觀,甚至氣候變化等。
另外,多學科參與對研究也十分重要。比如,古生態學可以重建古代的植被和土地利用;民族植物學能應用到建筑研究和文化遺產的研究等。演講最后,勞拉·薩多里特別提到了資陽濛溪河遺址及其工作人員。不久前,她受邀前往該遺址參觀,感慨頗多。濛溪河遺址被學界認定為“世界級全要素”“古人類與動植物資源互動的典型范例”,其中鑒定出植物種子等有機遺存6.35萬件。“我們期待未來能開展更多合作,人員之間有更多的交流和互助。”
華西都市報-封面新聞記者戴竺芯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