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10月,布魯塞爾的空氣里飄著股火藥味,法國總統馬克龍一嗓子攪亂了歐盟政壇,對著中國喊要祭出 “反脅迫工具”(ACI)這狠招,可這東西在23年12月生效后就擱在武器庫落灰,快兩年沒真動過。
很多人私下里都嘀咕這東西到底是個“紙老虎”,還是歐盟內部矛盾重重的犧牲品?又或者,它從頭到尾都只是某些大國政治家們在舞臺上揮舞的道具,壓根就沒想過要真的開火?
歐盟這 “反脅迫工具” 的設想聽著挺厲害,不是光說說而已,要是它認定哪個第三國用經濟手段逼歐盟或者成員國改主意,布魯塞爾那邊立馬就能掏出一堆反制招兒。
![]()
這些反制手段五花八門:加征關稅、卡貨物進出口的脖子、把對方從歐盟公共采購市場趕出去,還能給金融服務立道道門檻、限制對外投錢,甚至插手知識產權怎么用,最后再讓對方賠錢,經貿報復的招兒基本都齊了。
這工具能出來本身就是歐盟當年的無奈,以前特朗普政府動不動就搞單邊霸凌,歐盟覺得自己得有個能撐場面的 “武器”,2021年底先提出這個想法,到2023年11月才被歐洲議會和歐洲理事會批下來。
它的終極目標是想把歐盟龐大的經濟體量,變成實實在在的地緣政治話語權,讓那些想對歐洲施壓的國家,先掂量掂量后果。
可理想歸理想,現實根本不是那回事,這工具的啟動門檻高得嚇人,簡直是給自己上了道鎖,啟動流程特別麻煩,不是誰想用就能用。
![]()
得先讓歐盟委員會官方認定 “經濟脅迫” 真的存在,這一步就得搞復雜的調查,還得扯政治關系,就算委員會點頭了,還得讓所有成員國投票,必須拿到 “有效多數” 的贊成票才行。
更要命的是經濟上的虧,對跟歐盟經濟綁得緊的伙伴用這工具簡直是賭命,殺敵一千自損八百,現在歐盟本身就難:能源價格高、通脹壓不住,還被對俄制裁的反噬折騰著,根本扛不住這種互相傷害。
![]()
有個叫彼得森國際經濟研究所的智庫說得特直白,這工具壓根不是真要拿來制裁,就是談判時多塊籌碼,看著像個能唬人的武器,其實就是掛墻上當擺設看看,根本不是真能拔出來用的刀。
本來這工具該讓歐盟團結對外,結果反倒成了放大鏡,把內部早有的裂縫照得清清楚楚,尤其是德國和法國這兩個巨頭,路子根本不一樣。
![]()
德國那態度特實在:凡事都往務實里來,它的汽車行業太靠中國市場了,海外訂單里差不多有一半都來自中國。
對德國來說,供應鏈穩不穩定比啥都重要,任何可能砸了制造業飯碗的政治冒險,都絕對不能接受,總不能為了老遠的政治口號,讓自己國家工人沒飯吃吧?
![]()
可法國心思跟別的國家不一樣,早在去年末,法國官員就打算挑頭,把中國為了規范兩用物項管理、收緊稀土出口管控的事,硬說成是 “經濟脅迫”。
哪怕中方一再解釋,說這符合國際規則,不針對任何國家,還歡迎坐下來談供應鏈穩定,法國也沒松口,法國身后還有些東歐國家跟著起哄,說不定是想趁機分點好處、搶點市場份額。
![]()
但這爭執壓根不是單純的貿易或技術事兒,關鍵是歐盟往后路咋選:是繼續跟中國好好合作,還是徹底轉去搞地緣政治對抗?
就連歐盟委員會自己的動作都暴露了內部的分裂,之前有份委員會的內部文件拐彎抹角說中國在拿稀土出口當談判籌碼,這話幾乎是在為用這個反脅迫工具鋪路。
![]()
結果消息一出來,成員國之間立馬吵翻了天,這說明就算在布魯塞爾的核心圈子里,稍微偏向哪一邊的話,都能瞬間引爆矛盾,這反脅迫工具一出來,把歐盟關于利益和未來的爭吵鬧得更公開、更激烈了。
那馬克龍為啥這么執著推這工具,又是真心想跟我們國家鬧僵嗎?
![]()
大概率不是,馬克龍的真實想法可能不是真要動用這工具,而是把 “可能用工具” 當張牌來打。
這背后藏著法國的困境:傳統制造業賣向國外不順暢、年輕人就業難、國企改革搞了半天沒見進展,這些頭疼的國內情況讓愛麗舍宮壓力大得很,壓根輕松不下來。
這種時候,造個 “外部麻煩”把老百姓的注意力從國內經濟壓力上引開,成了個很誘惑的政治辦法,對外馬克龍還想重新搞法國在歐盟的領導力。
他把對華強硬當做法國抓經濟主導權的突破口,之前摻和安世半導體的收購交易,還幫襯荷蘭限制對華芯片設備出口,不停推著歐盟對華更強硬,他想靠裝成 “對華鷹派”,在歐盟里做更有影響力的領導者。
![]()
這本質上就是心理戰,就像彼得森研究所分析的,這反脅迫工具最大的用處在談判時多塊籌碼,馬克龍想靠制造可能打貿易戰的緊張氣氛,在稀土供應、綠色技術合作、產業補貼這些關鍵事兒上多搶點主動權。
但這招風險太高了,不少人覺得這是沒考慮風險的一廂情愿,比如安世半導體那事兒,強行干預沒攔住技術流動,反倒可能逼中國加快自己研發,長遠看法國企業在產業鏈里的優勢可能就沒了。
![]()
而且今年初,中美剛簽訂新經貿協議,很明顯能看出中國外交靈活又務實,對比之下,法國那種硬邦邦的應對策略,就顯得特別死板又冒險。
回頭看,歐盟這反脅迫工具正陷在三重麻煩里:一是設計問題,根本難啟動,二是讓歐盟內部更分裂,三是被法國當成實現自己政治目標的杠桿。
![]()
揮舞制裁大棒沒用,真要解決問題,馬克龍要是真想幫法國脫困,該把注意力落國內,想想怎么升級制造業、解決就業難題,別靠外部施壓轉移危機。
其實中歐關系本來就是纏在一起、互相沾光的:歐盟要進口商品,最大的來源地就是中國,出口方面,中國也是它離不開的大市場。
![]()
法意德離了中國市場根本不行,他們的紅酒、乳品、車企都是靠中國,真要是把反脅迫工具沖中國用,到最后最吃虧的八成是歐盟自家。
![]()
![]()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