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月29日,國家衛生健康委辦公廳、民政部辦公廳、國家醫保局辦公室、國家中醫藥局綜合司、國家疾控局綜合司五部門聯合印發《關于開展醫養結合促進行動的通知》,再次提及引導醫療機構轉型康復、護理院。
![]()
通知提出,支持拓展醫養結合功能。在嚴格制定落實區域衛生規劃和醫療機構設置規劃指導原則的基礎上,及時優化調整二級公立醫院的發展方向和功能定位,積極發展醫養結合等醫療資源和專業力量。引導推動醫療資源較豐富地區的部分二級及以下醫療衛生機構轉型為康復醫院、護理院,引導縣區級醫療衛生機構開展醫養結合服務。支持符合條件的養老機構通過內設醫務室、護理站等方式拓展醫養結合服務。根據養老機構內設醫療機構需要,依法依規賦予相應處方權。
通知同時提出,加大醫保支持力度。各地要積極將符合條件的醫養結合機構中的醫療衛生機構(包括養老機構內設的醫療衛生機構)納入醫保定點機構范圍,到2027年底,將自愿申請且符合條件的醫養結合機構中的醫療衛生機構均納入醫保定點。完善“互聯網+醫療服務”、上門提供醫療服務等收費政策。
據了解,近年來,國家政策層面多次提及鼓勵、支持、引導部分醫療衛生機構轉型為康復醫院及護理院。
此前,國家衛健委等部門印發《關于加強老年護理服務工作的通知》《加快推進康復醫療工作發展意見的通知》,提出推動醫療資源豐富地區的部分一級、二級醫院轉型為護理院、康復醫院等。
2022年1月,國家衛健委、全國老齡辦、國家中醫藥局三部門印發《關于全面加強老年健康服務工作的通知》,提出鼓勵醫療資源豐富地區的部分一級、二級醫院轉型為護理院、康復醫院等,加強接續性醫療機構建設,暢通雙向轉診通道。通過新建、改(擴)建、轉型發展,鼓勵多方籌資建設基于社區、連鎖化的康復中心和護理中心。
2022年7月,國家衛健委印發《關于進一步推進醫養結合發展的指導意見》,從鼓勵再到支持,文件提出支持醫療資源豐富地區的二級及以下醫療衛生機構轉型,開展康復、護理以及醫養結合服務。
2024年12月,國家衛生健康委、民政部、國家醫保局、國家中醫藥局、國家疾控局印發《關于促進醫養結合服務高質量發展的指導意見》,推動醫療資源豐富地區的部分一級、二級醫院轉型為護理院、康復醫院等,有條件的醫療機構增加提供老年護理服務的床位數量。
早在2012年6月,上海楊浦區老年醫院就開始探索轉型為“上海市第一康復醫院(籌)”,2014年7月經上海市衛健委批準成功去籌,2017年5月醫院正式掛牌“同濟大學附屬康復醫院(籌)”,是全國衛生系統首家由二級公立醫院整體轉型、達到三級標準的康復醫院,現有核定床位444張,實際設置床位299張。
前不久,作為二甲綜合醫院的上海虹口區江灣醫院,遷至新院區后,醫院“身份”也轉變為全區唯一的康復醫療中心建設單位,新醫院按照三級康復專科醫院標準建設,實現“臨床-康復一體化”。
放眼全國,近期也有多家醫院放出轉型信號。
2025年7月,據天津市第一醫院官微消息,依據醫院“十四五”發展目標及“十五五”發展規劃,醫院將逐步向現代化三級康復醫院進行轉型。為了完成這一轉型,醫院對院內資源進行了重新配置,對現有學科及病區進行了整合調整,整合成立了五大康復中心,并組建了康復醫學部,逐步推進全院臨床康復一體化的工作進程。
2025年2月,北京市中關村醫院官網發布北京市衛生健康委員會同意北京市中關村醫院核定為三級康復醫院的批復,中關村醫院也由二甲綜合醫院轉型為三級康復醫院。官網介紹顯示,醫院始建于1957年,現有病床450張。
實際上,在北京自2016年起,北京就開始分批推進公立醫療機構轉型康復醫院,到2017年12月,北京市已有12家公立醫療機構轉型成為康復醫療機構。
展望未來,在政策的鼓勵和引導下,各地醫療衛生機構轉型康復醫院的案例將越來越多。
信息來源:國家衛生健康委
信息采集:衛健君
聲明:本文著作權屬原創者所有,不代表本微信公眾號立場。如涉著作權事宜請聯系刪除。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