致敬榜樣人物 致敬“社區之星”!——2025年成都市化工路社區“社區好榜樣”
口 李翰卿 文/圖
近年來,成都市青白江區大彎街道化工路社區在發展治理中,始終堅持“黨建引領,建美好社區”工作宗旨,以“溫馨化工路,和美幸福家“美好愿景為藍圖,攜手社區廣大居民群眾,傾力打造“化工路樣板”,這些年來化工路社區先后評選出了120位“社區之星”,他們用平凡行動書寫出了不凡的事跡。
“黨建引領,前行有方向,腳下有動力,奮斗有目標。”我們完全有理由相信,今后化工社區將涌現出更多的“社區之星”,它將照亮人們前行道路,鼓舞人們去建設“讓社區成為居民最放心、最安心的港灣”。 ——編者按
60年相濡以沫——吳順芝 嘉崇壽
人物名片,吳順芝,84歲,川化退休職工,僑家大院居民
![]()
“60年風雨同舟,60年相濡以沫。”這就是化工路社區僑家大院居民吳順芝和她愛人嘉崇壽的幸福婚姻。
吳順芝和她愛人嘉崇壽從原西藏部隊轉業復員后,進入川化集團公司工作,軍旅生涯讓兩顆心緊緊地相連:工作上相互鼓勵支持,生活上更是相互照顧,關愛有加。
特別是吳順芝愛人嘉崇壽退休后的20多年里,隨著年齡漸高,身體狀況欠佳,先后患上了“高血糖、高血壓、心臟病、記憶衰退”等多種疾病。為此,吳順芝對愛人嘉崇壽更是體貼入微,“買菜、做飯、喂藥、家務、陪伴”等,都由她一人承擔,把對丈夫的深愛化作生活中的點點滴滴,讓人們真切地看到了:“愛情美好!”
人們把60年的婚姻叫做“鉆石”婚,象征婚姻的永恒與堅固,在吳順芝和她愛人的美好婚姻中,讓人們看到且相信愛情,相信美好!
最美女兒——鐘玲
人物名片 鐘玲,56歲,川化集團職工,僑家大院居民
![]()
提起鐘玲,僑家大院居民朋友都會伸手大拇指點贊:“孝順好女兒!”
鐘玲10多年來一直孝順細心照顧著父母,2021年為了更好地照顧二老,她干脆搬到父母家住下來,以便全身心地陪伴照顧他們。盡管自己身體也不好,患有糖尿病,僅去年就三次住院,但對父母的孝道責任沒有一點折扣。特別是最近這些年來,她84歲的母親雙眼失朋,又身患糖尿病綜合多發癥,24小時都離不開人守護。她每天的工作就是“買菜,做飯,給母親喂藥、喂飯、端屎倒尿,精心照顧”等,把對母親深深的愛融入到生活之中,全身心盡一個女兒的孝道之責。
在近4000個日夜夜,鐘玲用自己的實際行動再次向人們詮釋了:“血濃于水,親情至上”這一人間真情。
賢內助——李學利
人物名片 李學利,74歲,川化退休職工,僑家大院的居民
![]()
“李學利,語言不多,只干實事。”這是他給僑家大院居民朋友留下的深刻印象。
用“賢內助”來夸贊李學利一點不為過。李學利的妻子袁邦秀是化工路社區僑家大院居民小組長。袁邦秀成天為小區院落的發展治理奔忙,因此家務事則由李學利“全包”。
盡管如此,為了全力支持妻子的工作,李學利還經常承擔小區治理“跑腿、物品搬運、干重體力活”等事情,每次袁邦秀接到小區居民老年人突發疾病送醫急救,搬運重物等求助時,都是李學利出手相助。前不久,85歲楊必樹老人突發“腦梗”,他與居民一起將其緊急送醫搶救就是一個例子。
此外,僑家大院居民自治的“菜園子”,李學利也常年承擔起看守、澆水、護理等工作,他用實際行動默默無聞地為小區治理,美好家園貢獻著自己的一份力量。
“有他的全力支持做堅強后盾,我更有信心做好工作了。”妻子袁邦秀告訴說。
“我奉獻,我快樂!”——楊炯文
人物名片 楊炯文,72歲,原川化集團退休職工,化工路社區小二區居民
![]()
楊炯文2019年參加川化大媽志愿者服務隊,至今已6年了,在這2190多天里,她始終如一日,默默奉獻自己的余熱。
楊炯文和小二區黨支部書記冉崇福是一對“志愿夫妻”,這些年,兩人都把余熱貢獻給社區發展治理工作。楊炯文常年與丈夫和同伴一道開展“關心關愛,上門看望高齡、孤寡、病痛老人”等活動;有時還自掏腰包購買生活小用品、蔬菜等送給他們。84歲老人張隆玉行動不便,她便經常上門看望,85歲薜真明住院回家時,她與丈夫和同伴將其抬上樓,家屬感激得眼潮,她卻說:“都是川化人沒有啥。”平淡的話語透露助人為樂的鄰里之情。
楊炯文還和丈夫經常到團結養老院看望孤寡老人,捐贈物品,奉獻愛心。
在“小區值守、巡河、愛國衛生、助殘”等志愿服務活動中,人們總能看到她忙碌的身影,用自己實際行動踐行著一位志愿者的奉獻精神。
贈人玫瑰,手留余香——吳少平
人物名片 吳少平,71歲,川化退休職工,化工路社區小二區居民
![]()
“身體瘦小的吳少平干起活來,一點不輸同伴。”這是她給大家的深刻印象。
“自從加入社區川化大媽志愿服務隊,讓我的生活增添了快樂、充實和色彩!”說到這些話題,吳少平臉上漾溢出幸福和光彩。
2021年,吳少平加入了川化大媽志愿者服務隊。從這以后,在小區黨支部的帶領下,她踏上了“院落值守、上門看望高齡、孤寡老人、愛衛、巡河”等一系列志愿服務活動征程。
小區80多歲的胡登明和卜達川、張隆玉3位老人,都是她幫助過的對象。他們有的患有疾病,有的行動不便,吳少平便常常登門看望,幫助他們解決一些生活困難,這讓老人們心內十分感動,真切體會到了“鄰里守望,鄰里互助”的鄰里情,更體會到了社區大家庭的溫暖。
前不久,小區圍墻倒塌,她便放下家中的事務,擠出自己的時間,挨家挨戶征求意見簽名,為修復工作積極做好準備。
“幫助他人,快樂自己;贈人玫瑰,手留余香。”這就是吳少平余生的高尚追求。
不忘初心使命——虞 勇
人物名片 虞勇,64歲,黨員,川化退休職工,化工路社區小二區居民
![]()
2024年,虞勇加入了化工路社區川化大媽志愿者服務隊,從此打開了“幫助別人,快樂自己”的正能量人生模式。
做為一名黨員,他努力發揮“一面旗幟”的作用,社區小區的志愿服務活動他總是積極參與,埋頭干活。在黨建引領下,他常年參與“上門看望高齡、孤寡老人、小區值守、環境衛生整治、巡河”等系列活動。特別是對“一對一”結對子的黃淑群老人牽掛于心,時常關心尋問他的生活情況,是否有困難需要幫助等等。
同時,擔任小區業委主任的他,把小區物業“管理檔案、臺帳”等做得清晰明了,小區圍墻垮塌后,他又積極協調,為盡快修復做好準備工作。
虞勇,用一個黨員的言行,踐行著“一面旗幟”和“不忘初心,牢記使命”的誓言。
“年輕的志愿者”——謝際珍
人物名片 謝際珍,86歲,川化退休職工,大二區居民
![]()
說起大二區川化大媽志愿者謝際珍,居民朋友都點贊:“她有一副熱心腸!”
盡管謝際珍已經年屆86歲,但身體依然較好,被人們稱贊為:“年輕的川化大媽志愿者”。
正因如此,謝際珍從8年前加入川化大媽志愿者服務隊以來至今,始終積極參加各項志愿者服務活動,常年與同伴上門看望慰問“高齡、空巢及病痛老人”。小區90歲的楊孃和住在6樓,腰疼腿腳不方便90歲的劉太賢,都是她重點關心對象,她常常上門看望他們,幫他們“買菜、拿東西、幫忙檢查水電氣安全使用”等,以及做一些力所能力的事;對其他居民朋友臨時幫助需求,謝際珍同樣隨叫隨到,從不猶豫,積極幫忙。
近8年來,謝際珍用自己的行動默默踐行著“奉獻、友愛、互助、進步”的志愿精神”,從而受到居民朋友的廣泛好評和點贊!
心中有愛——黃桂華
人物名片 黃桂華,62歲,成都化肥廠退休職工,大二區居民
![]()
黃桂華的父母都是高齡老人,10多年來,她用“百善孝為先”的實際行動,從生活各個方面精心照顧著二老,努力盡一個孝順兒女的責任。
前些年,為了更好地照顧70歲,患有“高血壓、患有糖尿病、膽結石”等多種疾病的母親,她干脆內退在家,24小時“全天候”守護,體貼入微地關心照顧母親。“做飯,掃衛生,整理家務”等,樣樣做的井井有條,目的只有一個:“讓母親盡可能生活得舒服一些!”
2023年,對于退休職工黃桂華來說,是她人生轉折的一個節點——她加入了化工路社區大二區志愿者服務隊。從此,她便與同伴們一起積極參加志愿者服務活動,“值班、巡河、關愛小區老人”等志愿服務活動,讓“愛心”充滿自己的生活。
“志愿服務活動豐富和充實了自己晚年的業余生活,它很有意義,這樣的生活狀態,我喜歡!”黃桂華這樣告訴說。
黨建引領——王乾元
人物名片 王乾元,83歲,黨員,川化退休職工,化工路社區大二黨支部書記,化工路社區大二區居民
![]()
王乾元和妻子田亞萍是化工路社區大二區院落治理的“夫妻搭檔”:王乾元擔任黨支部書記,田亞萍是居民小組長,黨建引領,居民自治,工作上“夫唱婦隨”,他們帶領小區居民齊心協力,建設美好家園。
這些年來,王乾元和田亞萍常年帶領川化大媽志愿者服務隊,開展“小區院落值守,上門看望慰問病困老黨員、高齡、空巢老人,幫他們檢查家中水電氣設施安全,打掃衛生,解決生活難題”等,給他們送去黨和政府的關懷,社區大家庭的溫暖。
居往小區6樓90歲的居民劉婆婆和86歲的施德義對此感受尤為深刻,對他們的善行更是連連稱贊。
“一個黨員一面旗幟,一個支部一個堡壘。”王乾元的言行成為化工路社區黨員的縮影和生動寫照。
50多年風雨同舟——朱水珍 漆定生
人物名片 朱水珍,76歲,青白江萬眾公司退休職工,錦繡南苑居民
![]()
“76歲的朱水珍和80多歲的丈夫漆定生,是一對相親相愛的好夫妻。”這是化工路社區錦繡南苑居民朋友的感受,也是人們夸贊的對象。
“幸福的家庭家家相似。”上世紀70年代,朱水珍和漆定生相識相知相愛,從此這一走就是50多年風雨同舟,相濡以沫的人生歷程,更是這對相守相伴夫妻的幸福生活。
近年來,隨著歲月流轉,年事漸高的漆定生患上了“高血壓、糖尿病”等。為此,朱水珍更加細致如微關心照顧丈夫,敦促其吃藥,陪伴他就醫檢查和治療;同時,她還四處打探治病的“偏方”,目的就一個:“讓丈夫身體健康,快樂生活!”
而丈夫漆定生對妻子朱水珍同樣關愛有加,主動承擔“煮飯、做菜、下體力”等家務活,以減輕妻子勞累,讓她有更多的時間休閑娛樂和參與社區川化大媽志愿者服務活動。
有了丈夫的支持,朱水珍從2018年起加入川化大媽志愿者隊伍以來,常年積極參加“小區院落值守、巡河、助殘、愛衛”等活動,一次不落。
“我志愿,我光榮;我奉獻,我快樂!”這是朱水珍的心里話。
人美心善——羅良瓊
人物名片 羅良瓊,74歲,川化機退休職工,化工路社區錦繡南苑居民
![]()
羅良瓊,化工路社區川化大媽志愿者。自2021年參加社區志愿者服務活動以來至今,一干就是4年,4年風雨無阻,4年如一日。
羅良瓊人美心善,樂于助人,常年和川化大媽同伴們在黨支部書記廖光建帶領下,參與“上門看望慰問,關心高齡、空巢、病患老人,以及值守小區、巡河安全”等志愿者服務活動。
“鄰里守望,鄰居相親。”羅良瓊隔壁的75歲嚴婆婆體弱多病,她便“重點關注”——每天“敲門服務”,防止老人有意外發生而無人知曉,把“鄰里相親、鄰里守望”和“遠親不如近鄰”變為了實現,更成為了新時代社區發展治理文明實踐案列的真實寫照,必須點贊!
在羅良瓊身上,人們欣喜地看到了建設“溫馨化工路,和美幸福家”的美好生活圖景。
好兒媳——趙小梅
人物名片 趙小梅,62歲,川化機退休職工,化工路社區錦繡北苑居民
![]()
“女好不如女婿好,兒好不如兒媳好。”這句坊間話語在趙小梅身上得到了印證。
幾年前,趙小梅80多歲的老人公不小心摔傷,她義不容辭地承擔起了精心照顧的重擔,這讓老人很是感動:夸她是個好兒媳;前兩年老人婆又發生摔傷,她再次擔起了照顧老人婆的擔子,“煮飯、喂飯、喂藥、洗衣漿裳、深夜護理”等事務她一人全包。
為讓老人婆散心,趙小梅還帶著她去“周邊游”,同時開導老人婆要放下思想包袱,愉快生活。趙小梅就是這樣全身心地盡一個兒媳的孝道,用自己最大的努力讓老人婆生活舒心。
對趙小梅的孝道之行,居民朋友們點贊紛紛:“好兒媳,趙小梅!”
趙小梅不但是個好兒媳,她還是化工路社區的川化大媽志愿者,常年參加志愿服務活動,默默為社區發展治理做出自己的一份貢獻。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