廣西桂平,桂平擁有三江六岸,自古水運發達,可以說是一座因水而興的城市!
不過要說它真正的發展,是在公元1057年,那一年,桂平從西山大窩坪搬下山,修建城池,正式入駐兩江夾角之地,開始了近一千年的風云滄桑變化!
![]()
一開始修建城池,是在三角咀的唐朝城池遺址靠里一點,后來開始西擴。到了明清時期,終于變成“東西七里三,南北三里七”大小的地方,并且開城門六處。那時候,除了和西門和東門,剩下的城門外都有渡口通連。
大南門是正式的城門,從城門出來,到仁壽橋然后落郁江邊碼頭坐船過江或者順流出潯江東下龔州、藤州、梧州等。可以說,這是一條官道。
小南門出城,過西街,然后到下股街的江邊碼頭,這是人們趁桂平圩、或者到石咀趁圩等地的主要路線;
北門主要是過黔江碼頭到對岸的南木、金田等地;值得一提的是,那時候碼頭邊上有一個北江港務所碼頭,那時候坐輪船落廣東的人多的是!比南江港務所熱鬧多了!
而一中后面的渡口主要是取水和過江的主要渡口。
而清風樓碼頭,其實最開始是城里人們取水之地!
這幾個碼頭里,最為熱鬧的要數小南門外的西街碼頭,和北門的碼頭。
【南江車排】
![]()
隨著時代的發展,進入了新時代,慢慢地,汽車的出現,原來的渡口已經滿足不了兩岸交通往來需要。于是“車排”出現了。一條是在南江的中藥倉門口的原先城墻開辟一條斜坡直通江邊;一條則是在潯高路口修路,一個大斜坡直接到江邊。
這個“車排”其實就是“渡口”,通過擺渡船,把人、車、物資等運輸于南北江。它們也成為了桂平通連外界的主要通道。
那時候的南北江“車排”可是熱鬧繁庶之地。因為每次擺渡船運力有限,于是,經常可以看到斜坡上一長溜的車輛在排隊。于是,道兩旁擺攤的也多了起來,小吃攤,水果攤,粥攤、賣農具的攤,日用百貨攤等沿著路兩長溜,擺滿了整個“車排”。滿足了等候擺渡人們的消磨時間需要。
威記最喜歡逛這兩個地方了,因為人多熱鬧,有吃有玩。這可是快樂的童年記憶。
后來,隨著郁江的船閘和水利樞紐的建設投入運營,南江大橋也修建起來。黔江的北江大橋(彩虹橋)也通車了。于是,“車排”無可避免地衰落了,如今只是成為水上疍家的停靠之地。
雖然如此,但是,兩岸江邊的幾個碼頭,還依舊頑強地存在著,擺渡著兩岸靠近江邊村莊的人們。就是因為這兩座跨江大橋距離村莊有些遠,還不如坐船過江來得快!甚至江口,石咀等地都有渡船在圩日時候往來桂平。
有人說,這都是桂平的風韻,但往深究,卻是桂平的橋太少了!多少人期待三江六岸的通衢之橋。因為,如今的桂平,也是一座因水而困的城市!
簡單點來說,三江六岸太需要橋的通連了!這對于桂平未來的發展來說,至關重要!
![]()
桂平的水運記憶雖已褪色,但三江六岸的脈搏仍在跳動。這座城市的未來,或許就藏在這新舊交織的褶皺里。建橋跨越的是大江,更要跨越的是時空的錯位。不知道不久的將來,桂平會給出什么樣的獨特答案。
這里是廣西,發現廣西之美,感受廣西之美!
我是威記,用溫暖的文字,講述廣西人文!謝謝閱讀關注!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