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易》曰:鳴鶴在陰,其子和之;我有好爵,吾與爾靡之。期待每一個共鳴的你,關注、評論,為學、交友!
東海王殺死王延、何綏等人,企圖借此立威,加強對朝臣的控制,可是專權擅殺只能使朝臣更離心離德。
1、長平之戰
309年(永嘉三年)四月,左積弩將軍朱誕叛離朝廷,單槍匹馬去投奔劉淵,他見了劉淵說:“東海王橫行不法,人心都背離他了,國都洛陽只是孤孤單單一座空城,陛下大軍一去,準定可以穩拿下來。”
![]()
劉淵得到朱誕情報,就派滅晉大將軍劉景為大都督,以朱誕為前鋒都督,從洛陽東北方向沿著黃河向洛陽進軍。這個劉景大將軍的稱號是“滅晉”,他一見晉人可真是殺人不眨眼,不問是男是女,是老是小,是軍是民,一概格殺勿論。他打下黃河邊上的黎陽、延津(今河南浚縣、滑縣、汲縣一帶)等地后,覺得對晉人刀砍槍刺嫌慢,竟下令把活人逼趕到黃河里去淹死,幾天里就殺害了三萬多人。
劉淵素來比較注意軍紀,但他還是禁止不了部屬的濫殺。早在304年,劉淵的部將喬晞攻打介休(今山西介休東南),縣令賈渾被俘后不肯投降,被喬晞一刀砍死。喬晞看到賈渾的妻子宗氏才二十多歲,長得如花似玉,妄圖霸占她,宗氏堅決不從,指著他鼻子痛罵,喬晞又把她殺了。劉淵得報后恨恨地說:“要是老天爺長眼睛,看到喬晞這么胡作非為,定要讓他斷子絕孫!”他當即召回喬晞,給以官降四級的處分,再派專人把賈渾夫婦的尸體隆重安葬。
此時,劉淵聽到劉景做出這種滅絕人性的大屠殺來,氣得七孔冒煙,怒罵道:“看劉景還有什么臉再來見我,我要消滅的只是晉皇室司馬氏一家,老百姓有什么罪過?這么殺害平民,天地都不容許!”他把劉景降職為平虜將軍,這一路人馬也不再作為進攻洛陽的主力了。
接著,劉淵重新部署兵力,任命王彌為都督六州諸軍事,征東大將軍、青州牧,要他和楚王劉聰共同進軍,以石勒為先鋒,攻打壺關(今山西壺關西北數十里),然后南下打到洛陽去。
東海王派了淮南長史王曠和將軍施融、曹超帶兵,渡過黃河去解救壺關之圍,施融勸王曠說:“敵軍據險,可攻可守,還有幾路兵馬相互呼應,我們是孤軍作戰,難以抗爭,不如暫且憑河為守,看看形勢再說。”
王曠早先在江東陳敏造反時是丹陽太守,那時他逃得比兔子還快,此時反而要瞎撞瞎闖了,他對施融發怒說:“你這些話是長敵人威風,喪自己志氣,擾亂軍心,按理當斬。”施融沒奈何,只得隨王曠渡過黃河,穿過太行山,在長平(今山西高平縣北)和劉聰相遇。309年七月,長平之戰就打開了。
![]()
兩軍激戰,劉聰的坐騎中了流矢,把他顛下馬來,那駿馬打了幾個滾就死了。這時四周全是晉軍,情況十分緊急,劉聰的部將李景年把自己的坐騎讓給他,他們揮戈奮戰,殺出了重圍。
李景年是匈奴前部人,年少時父母養不起,把他送給有錢的叔叔家放羊,他看到叔父家的孩子都在念書,非常羨慕,從學館的老師那兒問了一百多個字,在羊群吃草的時候,他就折斷樹枝在地上劃起字來。他叔父見他學得很快,理解力很強,就說:“這才是我們李家門里的千里駒,怎么能叫騏驥(良馬)去拖鹽車呢?”于是叫他專門讀書。他后來當了官,帶了兵,這時他奮身搶救劉聰,立了大功。
晉、漢兩方面的兵力比較起來,漢軍強大得多,這時王彌和石勒的軍隊正巧趕到,劉聰立即組織反攻,晉軍大敗。施融和曹超在作戰中被殺,王曠帶了殘兵敗將逃了出來。劉聰乘勢攻破屯留和長子,各地晉軍一敗涂地,被斬殺的有一萬九千多人,把守壺關的上黨太守龐淳孤立無援,率部投降。
2、兩攻洛陽失敗
正月里,鮮于修之勸劉淵遷都時,預計三年內可以打下洛陽,不料七月里就打了這么一個大勝仗,劉淵高興極了,八月里,他就命令劉聰趁熱打鐵,進攻洛陽,要把西晉的京都一口氣拿下來!
劉聰乘著長平之戰大敗晉軍的威勢,長驅直入,沿途晉軍不是被殲,就是聞風投降。漢軍毫不費力地渡過黃河,占領了弘農郡東端的宜陽(今河南宜陽西),這里離洛陽只有一百多里了。從弘農郡(治所在今河南靈寶縣北)趕來迎戰的弘農太守垣延,到了劉聰跟前全軍投降。劉聰自以為立刻可以馬到成功,洛陽唾手可得了。
當夜,將士們都沉睡在夢鄉里,突然喊聲連天,營里營外幾乎全是晉軍,這千軍萬馬不知是哪兒來的?劉聰和將士們慌忙上馬逃竄,士兵們被殺以及自相踐踏而死的不計其數。事后才知道垣延是假投降,他利用劉聰傲慢輕敵,在伸手不見五指的夜間里外夾攻,黑暗里,漢軍不知晉軍到底有多少而驚慌失措,所以晉軍取得了大勝利,劉聰第一次進攻洛陽以慘敗而告終。
![]()
劉聰帶了殘兵敗將垂頭喪氣地回到平陽。劉淵傷心地來迎接他們,并且穿上白衣白帽,對死去的將士表示哀悼。劉聰是劉淵的第四個兒子,是他最寵信的,這次失敗沒有被加罪。劉聰則當場對天起誓,一定要火速洗雪這次奇恥大辱。
劉聰緊張地準備了二十多天,在309年十月間又帶了五萬騎兵、三萬步兵再攻洛陽。他親自率領先鋒部隊,馬不停蹄地沖到洛陽城下,屯兵在西明門,洛陽城里張燈結彩歡慶勝利還沒有結束,文武百官樂極生悲,可真嚇破了膽。
幸好涼州刺史張軌所派援救洛陽的騎兵已經到達,由北宮純率領千余名勇士,半夜里直搗劉聰軍營,他們眼明手快,左劈右砍,在劉聰營內橫沖直撞。劉聰的征虜將軍呼延顥被劈得腦漿迸流而死,劉聰招架不住,且戰且退,到洛水之濱才扎下營寨。劉聰兵力雖然強大,但大多是被迫作戰的中原人,一遇挫折就自行潰散逃奔。劉聰所屬的呼延翼部眾又自己內訌起來,殺死呼延翼,四散逃亡了。
劉淵聞訊,下令要劉聰撤退,劉聰說:“晉軍兵力不大,我們雖然連失兩個主將,但不能自己喪氣。”他還是分兵包圍洛陽,自己打宣陽門,劉曜攻上東門,王彌殺向廣陽門,劉景直搗大夏門,四面八方一起猛撲,但洛陽城在勝利的鼓舞下卻固若金湯。
劉聰眼見一下攻不破洛陽,想入非非地帶了一千精騎到洛陽西南一百多里、自古有名的“中岳”嵩山去,他登山祈禱上天保佑他速破洛陽。
劉聰留下平晉將軍劉厲和冠軍將軍呼延朗暫且監視洛陽。東海王的參軍孫詢得到密報,知道劉聰不在軍營,他挑選了三千壯士,偷偷地開了宣陽門出城,突然發起進攻。呼延朗來不及披甲上馬就被殺了,劉厲率軍急救,也被打得七零八落。等到上嵩山祭天的劉聰飛趕回營,劉厲已因兵敗怕受到嚴責而投水自盡了。
劉淵的心腹謀士鮮于修之對劉淵說:“洛陽將來是一定能夠取得的,現在晉朝的氣運不該斷絕,大軍如果不早日撤回來,一定要敗得不可收拾。”劉淵于是再次下令撤軍,劉聰不得不依命退回平陽。
身為六州都督的王彌沒有隨劉聰退走,他請求留在洛陽周圍的郡縣,正碰上外地來潁川郡、襄城郡、汝南郡、南陽國、河南郡的數萬家流民,因受當地官紳迫害,殺了郡縣的地方官吏,燒了城門樓閣和官府,造起反來,他們紛紛投奔王彌,這“飛豹”的兵勢又一天比一天強大起來。
![]()
石勒的人馬攻破壺關后,在魏郡、頓丘、鄴城各地都取得勝利,接著又攻陷巨鹿、常山兩個郡,以及冀州各郡縣的堡塢一百多個,部眾擴大到十余萬人,聲勢比王彌更為強大。
3、君子營
當石勒在常山郡附近作戰時,有一個書生提著寶劍到了石勒帥營門前,咋呼著要見石勒。亂世里書生投軍是常有的事,但這么大聲疾呼要見主帥卻是少見。石勒是個粗獷的武將,并不以為奇,只是把他留在帥營內,連個官銜也沒有給。
石勒隨后聽說這個書生叫張賓,原籍冀州趙郡(郡治在今河北高邑西),他素有大志,認為自己的才能比得上漢初的張良,只恨未遇漢高祖那樣知人善任的帝王。他對親友們說:“在這兵荒馬亂的年代,英雄們都出來了,但我瞧得起的不多,看看石勒還有雄才大略,我一定要幫他樹立霸業。”石勒聽了這些話,大為高興。
之后在幾次軍事行動的議論中,張賓又提出了與眾不同的估計和策略,石勒依計作戰都打了勝仗,就愈來愈器重張賓,遇事常常喜歡聽聽他的意見。石勒嘗到了使用讀書人的甜頭,于是把一些文人雅士集中在一起,稱為“君子營”,張賓也成了石勒的謀主。
309年全國大旱,長江、黃河、漢水、洛水的水位大大下降,有些地方枯竭得人畜可以自由地走來走去。第二年又遇到大蝗災,幽州、并州、司州、冀州、秦州、雍州的大片土地上,蝗蟲飛起來把太陽都遮住了,不但田地里的莊稼被吃光,連樹葉青草甚至牛馬身上的毛都被蝗蟲吃得光禿禿的。連年糧食顆粒無收,又加上劉聰、劉曜、王彌、石勒等在黃河兩岸說來就來,說去就去,到處搜刮軍糧,把能吃的東西都搶光吃光,老百姓真是生活在水深火熱之中。
310年六月,劉淵得了重病,召回各軍安排后事,黃河兩岸才算得到片刻喘息的時機。七月十八日,劉淵病逝,他稱王四個年頭,稱帝三個年頭,在位共七年。
劉淵死后,太子劉和當天即位,真是無獨有偶,西晉皇室內部互相殘殺成風,而劉和兄弟間也演出了互相殘殺的慘劇。
![]()
劉淵死前為劉和的幾個兄弟加了官,希望他們一心輔佐劉和。加封的是:楚王劉聰為大司馬、大單于、錄尚書事,威嚴的單于臺就坐落在平陽的西城外;北海王劉乂為撫軍大將軍、領司隸校尉;齊王劉裕為大司徒;魯王劉隆為尚書令。
4、劉聰繼位
劉和的母親是劉淵為漢王時的王妃呼延氏。呼延氏早死,她的弟弟呼延攸官為宗正,既無德更無才,劉淵在世時不肯重用他;還有一個皇室西昌王劉銳也沒撈到什么實權;另外侍中劉乘曾和劉聰鬧過糾紛。
這三個人對劉聰被寵任又妒又恨,在劉淵死后第三天就串通一氣,對劉和說:
“先帝過分重用劉聰等人,瞧這四個王把大權都占了,劉聰一人手里就有十萬將士,這幾天單于臺前車水馬龍,比皇宮還熱鬧!這樣下去陛下難免要成為他們手中的一個木偶,不如先發制人。”
劉聰是劉淵的第四個兒子,為妃子張氏所生。他十四五歲時就通讀了四書五經和諸子百家的著述,熟悉孫子兵法,他還寫得一手好草書和隸書,寫作了不少詠懷詩和賦頌等。劉聰在比武場上更是大出風頭,他能輕而易舉地拉開三百斤重的巨弓,并且百發百中。青年時代他曾游學洛陽,結交名士,張華、樂廣等都對他贊譽不止。他曾入晉廷任驍騎別部司馬,以后回匈奴任右部都尉,成都王司馬穎又拜他為右積弩將軍。匈奴五部的豪杰都傾心和他結交。
劉和儀表堂堂,好學能文,但生性多疑,因此禁不起呼延攸、劉銳、劉乘在他耳根前嘰嘰咕咕。劉和即位后的第三天,310年七月二十的晚上,他把統率禁軍的武衛將軍劉盛、劉欽、劉璇及左衛將軍馬景、右衛將軍劉安國等人找來,商議除掉四王的事。
劉盛當場反對說:“先帝靈柩尚未入土,四個王都沒有叛逆的跡像,兄弟們怎能互相殘殺?下臣以為這么做肯定不會有好結果。假如陛下連親兄弟都不信任,那么今后還能相信其他大臣嗎?”
劉銳和呼延攸大怒說:“今天的計議是皇上親自裁決的,皇上看得起你們,請你們來共圖大業,你竟敢如此胡說八道!”劉盛還想分辯,被劉銳命令左右侍衛一刀劈為兩段。其他人在武力挾持下,沒奈何,只得參加起誓立盟,共商計謀。
![]()
不一會兒天色大亮,劉和派出劉銳、呼延攸、劉乘、劉璇四路兵馬,分別攻打四王。劉璇的一路是去攻殺北海王劉乂的,年幼的劉乂見他們來勢洶洶,知道大事不好,眼淚汪汪地伸長脖子,只等著被砍腦袋。不料劉璇不僅不殺劉乂,反而殺了看守城門的人,護著劉乂跑出城來,直往單于臺投奔劉聰。
下令劈死劉盛的西昌王劉銳自告奮勇帶兵去攻打單于臺。他聽到守城將士報告,知道劉聰已有防備,正像張著大嘴的老虎在等待他們。他趕忙回到城中,與另外兩路合兵,先去攻打司徒府,劉裕無力抵抗,被亂軍殺死。他們又轉兵攻殺了尚書令劉隆。劉和的兩個親兄弟就這樣喪了命。
劉聰在單于臺等不到前來送死的人,就發兵從西昌門破城,殺入皇宮,陸續抓到劉銳、呼延攸、劉乘等三人,割下首級,示眾三天。
劉和嚇得渾身抖個不停,他急中生智,借口守靈,躲到光極殿西室劉淵的棺木邊上。一伙如狼似虎的將士沖進殿來,劉和趕緊死死扒住棺木,聲嘶力竭地哭爹喊娘。那些將士不問青紅皂白,把他拖到外面,一陣亂刀砍為肉醬。當然,如果沒有劉聰事先的密囑,誰也不敢那么膽大妄為。
文武百官眼見一場屠殺告終,立即聯名上書,要劉聰坐上皇帝寶座。劉聰出來和大伙說:“我的弟弟劉乂是先帝單皇后所生,子以母貴,按理應該由他即位,我還是回我的單于臺去!”
話還沒說完,跟前就跪倒了一個少年,劉聰一看是劉乂,趕緊扶他起來。劉乂卻賴在地上叫喊道:“兄長跟隨先帝創業、功勛卓著,現在大業尚未完成,還要依仗兄長繼承先志,絕不能舍長立幼。兄長還是順從大家的意愿吧!”
文武百官也都跪下來再三懇請,劉聰才答應說:“這國家大事我就不固辭了,等待弟弟劉乂年富力壯時,我再讓位給他!”
310年(晉懷帝永嘉四年)七月二十四,劉聰繼為漢帝,改元光興,這是劉淵死后第六天。劉聰尊單皇后為皇太后,自己的母親張氏為帝太后,劉乂立為皇太弟,拜大單于、大司徒,住到單于臺去,但單于臺卻從此冷落得門可羅雀了。劉聰又立自己的妻子呼延氏為皇后,兒子劉粲為河內王、撫軍大將軍,都督中外諸軍事。
當年九月十一日,安葬劉淵遺體的永光陵完工,劉淵靈柩入葬。到了十月,劉聰派他的兒子劉粲和自己兄弟劉曜(劉淵的養子)與王彌一同率領四萬大軍,又向洛陽發動了進攻。
石勒當時被拜為并州刺史,封汲郡公,受命帶兩萬人從大陽(今三門峽市北)到澠池,同東海王的監軍裴邈對陣。裴邈原是東海王府中的“清才”,就是兩片嘴皮子厲害,善于清談的才子。他的堂兄裴楷也是一個有名的清談家,倆人常常夜間辯論,不知不覺就到了天明。
![]()
但裴邈和另一個能清談的大臣王衍卻是志趣相悖的。在清談時,裴邈想叫王衍屈從自己,王衍就是不服他,大概因為王衍的官高一級,別人總是說裴邈態度不好。有一天,裴邈一氣之下跑到王衍家,對著王衍破口大罵,什么丑話都罵出來了,想激怒王衍來和他對仗,這么著別人就不會說王衍的態度好了吧!可是王衍隨他罵得口干舌燥,還是絲毫不動聲色。裴邈善于舌戰逞能,而他對于打仗,真是搟面杖吹火一竅不通,此時又遇到強大善戰的敵人,當然被打得一敗涂地。
黃河兩岸的戰火只停歇了幾個月,又重新燃燒起來。劉粲的戰略現在改變了,他決定先打下洛陽四周的州郡,鞏固陣地,穩扎穩打,而后再包圍洛陽,一口把它吞掉。
劉聰雖然一再進攻洛陽,但他的背后受到并州刺史劉琨的牽制,雙方一直處于對峙狀態。
(正文完)
如果有其他關于歷史領域的話題或觀點可以【關注】我私聊,也可以在下方評論區留言,第一時間回復。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