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一年一度的德國電影展北京站的活動,即將在北京百老匯電影院拉開帷幕, 11月7日至11月16日,將有7部精彩影片呈現給觀眾朋友們, 在這份片單中,怎么能錯過紀錄電影呢, 創傷記憶與集體療愈、 現代游牧族的生存與希望、 女性實現社會參與與自我價值 、傳奇金屬樂隊在40年間的歷程,這些紀錄電影, 像一面鏡子,展現了德國電影在人文關懷與社會議題上的深度探索。
希望能在德國電影展的觀影現場與您相遇。
![]()
![]()
![]()
01
《默爾恩來信》
THE MOELLN LETTERS
![]()
馬丁娜·普里斯納
2025|97分鐘|德語、土耳其語
劇情簡介:
1992年11月,發生在默爾恩的種族主義縱火案徹底摧毀了易卜拉欣·阿爾斯蘭一家。年僅七歲的易卜拉欣雖幸免于難,卻永遠失去了妹妹、表姐和祖母。案發后,這座城市收到數百封慰問信,卻在近三十年間被束之高閣。當易卜拉欣踏上這段交織著傷痛與發現的旅程,與三位寫信人相遇時,這些重見天日的信件在過往與當下之間架起了一座情感與影像的橋梁。影片跟隨易卜拉欣兄弟的足跡,深刻描繪了這場持續至今的創傷圖景——哥哥易卜拉欣選擇通過反種族主義斗爭和以受害者視角為核心的紀念文化來療傷,而弟弟納姆克仍在直面創傷的漫漫長路上艱難前行。
這部作品不僅放大了受害者與幸存者的聲音,更揭示了當年不為人知的熾熱聲援——那些受害者們從未知曉的溫暖。它提供了一種全新的記憶視角:認真傾聽幸存者的聲音與經歷,給予他們應得的關注空間和歷史認同。
獲得獎項:
第75屆柏林國際電影節全景單元 最佳紀錄片觀眾選擇獎
導演闡述:
我是在2020年遇見易卜拉欣的。我早已知道他的身份。我23歲那年,默爾恩的那場種族主義縱火襲擊事件令我十分震驚。種族主義、反猶主義、德國右翼恐怖主義的延續以及社會對極右翼分子的漠視,這些至今仍是我很關注的問題。
易卜拉欣是德國社會一位很重要的發聲者。他鼓勵受害者們站出來并勇敢發聲。他認為那些受到影響的人是“自身經歷的主要見證者”,不能讓他們淪為配角或客體。這在轉變德國的紀念文化中發揮了至關重要的作用。
我們第一次見面時,易卜拉欣就跟我提起那些慰問信。當得知這些信件被束之高閣時,他非常驚訝。他分享的事情也令我難以忘懷。如此重要的聲援,為什么始終未能送達收信人手中?這些受害者究竟有什么樣的遭遇?
我始終無法忘記易卜拉欣的話:“當我們講述自己的故事時,創傷就會消退。因為我們最渴望的,就是說出自己的故事。幾天后,我在電話中向他提議一起拍攝紀錄片。那些被埋沒的、未被看見的、未曾訴說的受害者與幸存者的故事,構成了這部影片的情感核心。我們需要通過電影,讓這些故事被聽見,我相信電影有這樣的力量。
排片:
11/8 周六 Sat. 14:00
北京百老匯電影中心
Broadway Cinematheque Beijing
11/15 周六 Sat. 14:00
北京百麗宮影城(國貿店)
Palace Cinema (CWTC BJ)
02
《馬戲團的孩子》
CIRCUSBOY
![]()
安娜·科赫&尤利婭·萊姆克
2025|86分鐘|德語
劇情簡介:
十一歲的桑蒂諾——一個生在篷帳下的孩子。他與八十歲的曾祖父(歐洲最后幾位傳奇馬戲班主之一)形影不離,這一老一少成了忘年之交。他們共同珍藏那些溫熱的記憶:與大象的友誼、告別的時刻、新的啟程,以及大篷車上的流浪人生。
這部紀錄片式的公路電影真實而魔幻地記錄了現代游牧民族的生活,透過少年的眼睛展現這個與動物為伴、以帳篷為家的延展式家族。沒有安全網的人生,卻如飛鳥般自由。適合全家觀賞的作品,完美呈現了馬戲團生活的現實與魔力。
獲得獎項:
第75屆柏林國際電影節新生代兒童單元 水晶熊最佳長片特別提及
導演采訪(節選):
德國電影展:創作這部電影的初衷是什么?
答:我們小時候會在學校認識一些馬戲團的孩子,從那時起就覺得他們的生活非常有趣。疫情期間,一個家庭馬戲團被困在了我們附近,于是我們對這些孩子的成長經歷感到好奇。除了書籍和影視作品里非常刻板的描繪以外,我們對其一無所知。隨著研究深入,我們逐漸發現這個繁復的馬戲團世界擁有悠久的傳統、獨特的文化印記甚至是他們自己的語言。這個群體非常信任孩子們,任他們自由地成長,但同時它也把自己和外界隔絕開了。我們希望通過《馬戲團的孩子》讓觀眾窺見馬戲團背后的故事。它既呈現馬戲世界的魔幻魅力,也會探討更加現實的東西。
德國電影展:你們是什么時候注意到桑蒂諾和爺爺之間特殊的聯結的?
答:拍攝的第一天,我們和爺爺埃赫坐在大篷車里,那時桑蒂諾加入了我們。他很喜歡聽爺爺講故事。我們很快就注意到了馬戲團里親密的代際關系,他們總是在抱抱貼貼。尤其是男性,他們不吝向兒孫表達愛意。這給我們留下了很深刻的印象——通常男孩們會被要求展現出陽剛的氣質,要堅強,要勇敢,不能當哭包。但當在這些特質中加入溫和和充滿愛意的一面,就產生了一種令人欣喜的化學反應。于是我們回家后也常告訴孩子我們很愛他們。這令人深受啟發——愛的表達永遠不嫌多。
![]()
德國電影展:你們是如何想到要在影片中插入動畫的呢?動畫風格又是怎么確定的?
答:馬戲界一直存在著口述歷史的傳統,這也正是我們希望講述的東西。在我們看來,講故事是在馬戲團度過的童年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它讓孩子們清楚地了解自己的根源,也明白自己正追隨誰的腳步前行。我們很早就決定,不愿意以訪談的形式來呈現這些故事。我們想讓它在視覺上打破紀錄片的敘事節奏,并獨立地講述爺爺埃赫的過去。在嘗試動畫風格的過程中,我們認識了瑪格達·克雷普斯(Magda Kreps),隨后又結識了萊婭·馬杰蘭(Lea Majeran),并被她們獨特的藝術風格吸引住了。
我們想展現一個和馬戲團里的生活一樣自由而率性的世界,沒有什么是一成不變的。爺爺埃赫的故事總帶著水手傳奇般的色彩,這種特質必須在動畫中體現出來。我們同瑪格達和萊婭持續打磨著動畫風格。我們想講述一個記憶世界的故事——這些記憶在現代語境中不斷被重新詮釋,因為過去的故事至今仍與桑蒂諾的當下息息相關,深刻影響著他的生活。
排片:
11/8 周六 Sat. 14:00
北京百麗宮影城(國貿店)
Palace Cinema (CWTC BJ)
11/15 周六 Sat. 14:00
北京百老匯電影中心Broadway Cinematheque Beijing
03
《驕傲與姿態》
PRIDE & ATTITUDE
![]()
格爾德·克羅斯克
2025|113分鐘|德語
劇情簡介:
《驕傲與姿態》這個恰如其分的標題,矗立在克魯格/內格特與簡·奧斯汀的思想交匯處。格爾德·克羅斯克最新這部審視東德歷史語境及其余波的紀錄片中,女主角們既關注勞動力量,也探尋女性實現社會參與與自我價值的可能途徑,抑或是追問為何男性在不同政治體制下都視這些權利為理所當然。影片開篇引用克里斯塔·沃爾夫的警句:"歷史的天平總是傾向那些有足夠氣息決定風向的人"。通過分屏實驗手法,克羅斯克構建起女性、東德、西德的三重對話維度,叩問"曾經獲得什么——又失去了什么"。影片呈現萊比錫Kanal X電視臺在1990年代初拍攝的珍貴U-matic錄像帶,記錄下產業女工遭遇真實裁員與設備拆除的歷史場景。當這些女性如今再度講述失去來之不易的自主權時,這部多聲道電影成為一次震撼人心的檔案發現。
獲得獎項:
入選第75屆柏林國際電影節論壇單元
導演采訪(節選):
德國電影展:影片中使用了來自萊比錫KANAL X電視臺的舊U-matic錄像帶。它們在1990年代初曾采訪眾多在前東德大型企業中工作過的女性工人。你是如何找到這些素材的?
格爾德·克羅斯克:這確實是個意外發現。2023年秋天,我在萊比錫公民運動協會(Bürgerbewegung e.V. Leipzig)的檔案館為另一個項目做研究。一位檔案管理員告訴我他正在為KANAL X電視臺的大量廣播錄像帶做數字化整理——這個電視臺在德國統一的那段時間比較活躍——結果發現我在1990年拍攝的短片《掃街》(Kehraus)也曾在這個電視臺播出過。
檔案員不知道該如何處理這其中的法律問題,打算從這些唯一存世的拷貝中刪除我的影片。但我對這樁盜版時間展現出了極大的熱情,于是向他解釋了這其中的版權狀況并向他建議只需做一個登記即可。(我沒在版權這事上為難他)這或許讓他松了一大口氣。不久之后,他向我展示了一些拍攝于1994年的素材:對身處于工業產業的女工們的原始訪談片段。這些素材來自于諾伯特·邁斯納(Norbert Meissner)與芭芭拉·明克斯(B?rbel Minx)在1994年拍攝的紀錄片《我們足夠優秀》(Früher waren wir gut genug)。這些女性面臨著當時席卷東德地區的大規模裁員浪潮,但她們展現出的自信令我深受觸動。于是我萌生出了一個想法,想要重新找到這些女性,探討那些未被提及的隱形鴻溝。
![]()
德國電影展:你后來決定要尋找那些曾經被采訪的女性。你找到所有想要找的人了嗎?她們都愿意再次接受采訪嗎?
格爾德·克羅斯克:這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情,因為原始的錄像帶里只有非常零星的信息。但如果知道這些人以前的住址,就可以向居民登記處求助。我們很幸運地(用這種方式)找到了一些人。不過總體上,一個舊的規律仍然適用(當然也有一些例外):年紀稍長的人一般不會搬離原來的住處超過50公里。
我們被嚴厲地拒絕過三次,不過我認為那不是針對我們的拍攝,而是由于她們的生活中經歷了一些挫折和困境。我們對此早有心理準備,并且也尊重她們。還有一些女性至今未被找到,主要是因為她們曾經的工作單位早已不復存在。當然,要讓我們找的女性接受拍攝也要下一番功夫,得讓她們信任我們。
德國電影展:在你看來,除了她們的個人生活以外,這些女性是否有過某種共同的經歷?
格爾德·克羅斯克:最主要的共同點就是她們曾經由自己掌控的、經濟獨立的生活,這種生活伴以高強度的輪班工作。然而之后這些女性不得不承受的輕視和貶低,在她們每個人身上都留下了深刻的印記。令我欽佩的是,如今她們大多都能從容地談起這些經歷。
兩德的統一之際曾有過一份名為《1990年女性報告》(Frauenreport 1990)的社會調查,揭示了當時東德女性的處境。這份出版物在統一后被銷毀。這份報告在德國Stiftung Aufarbeitung基金會的圖書系統里仍能被找到。閱讀這份報告能讓人體會到當時的事件帶來的損失和影響是多么深重。
排片:
11/8 周六 Sat. 16:00
北京百老匯電影中心
Broadway Cinematheque Beijing
11/15 周六 Sat. 16:00
北京百麗宮影城(國貿店)
Palace Cinema (CWTC BJ)
04
《締造者:一支德國重金屬的傳奇》
KREATOR: HATE & HOPE
![]()
考度拉·卡布里茨-珀斯特
2025|110分鐘|德語、英語
劇情簡介:
在全球樂迷心中,他們是神祇般的存在,但他們的音樂卻仿佛被惡魔附體——比任何人都更暴烈、更迅猛、更不妥協。德國樂隊KREATOR早已登頂鞭撻金屬樂壇。本片首次完整呈現這支傳奇金屬樂隊四十年的歷史,從1982年在魯爾區校園樂隊的初創時期,到如今世界巡演的國際大舞臺。無論過去還是現在,他們始終直面社會的仇恨與深淵。尖銳的音調、精湛的吉他連復段和充滿能量的鼓點,以驚人的意志力和創造力詮釋著這個文明的動蕩。在漢娜·阿倫特的語錄和無頭尸體的意象之間,浮現出一首精心雕琢的混沌詩篇——這支對抗邪惡的音樂"莫洛托夫雞尾酒",具有強烈的宣泄效應。
排片:
11/9 周日 Sun. 14:00
北京百麗宮影城(國貿店)
Palace Cinema (CWTC BJ)
11/16 周日 Sun. 14:00 *
北京百老匯電影中心
Broadway Cinematheque Beijing
* 含現場映后 Post-screening On-site Talk
05
《里芬施塔爾》
RIEFENSTAHL
![]()
安德里斯·維利爾
2025|115分鐘|德語、英語
劇情簡介:
由著名導演安德里斯·維利爾編劇并執導的這部紀錄片杰作,帶領觀眾深入萊妮·里芬施塔爾的私人遺產世界,剖析她與納粹政權之間復雜的關系。作為20世紀最具爭議的女性之一,兼具藝術家與納粹宣傳者雙重身份的里芬施塔爾,其作品《意志的勝利》與《奧林匹亞》既是完美編排的軀體崇拜、對強權與勝利的禮贊,同時也投射出對缺陷者與弱者的蔑視。在納粹倒臺后的漫長余生里,她始終毫無悔意,持續掌控并塑造著個人歷史定位,固執守護著自身的藝術理想。
維耶爾通過首度公開的里芬施塔爾私人遺產資料——包括影片、照片、錄音與信件——揭開她的人生與藝術創作軌跡,叩問這位曾貴為帝國首席電影制作人的藝術家,為何始終否認與希特勒、戈培爾存在密切關聯。由安德魯·伯德擔任旁白、弗萊亞·阿爾德配樂的《里芬施塔爾》,深刻探討了帝國偉岸魅力的持久誘惑,以及里芬施塔爾在藝術與政治領域留下的多面遺產。
獲得獎項:
第49屆香港國際電影節紀錄片競賽 評審團獎
排片:
11/9 周日 Sun. 13:30
*北京德國文化中心歌德學院
Goethe-Institut China
11/15 周六 Sat. 13:30北京德國文化中心歌德學院
Goethe-Institut China
* 含現場映后 Post-screening On-site Talk
排版編輯:小nine 張新偉
圖片來自豆瓣及德國電影展公眾號
![]()
![]()
凹凸鏡DOC
ID:pjw-documentary
微博|豆瓣|知乎:@凹凸鏡DOC
推廣|合作|轉載 加微信?zhanglaodong
投稿| aotujingdoc@163.com
放映|影迷群 加微信?aotujingdoc
用影像和文字關心普通人的生活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