春夏秋冬四季,不同的季節(jié)代表著不同的內涵,人們將春對應于生,夏對應于長,秋代表著收,冬象征著藏,這正是自然萬物在一歲當中的周期變化。轉眼今年已經(jīng)走過了春夏秋三個季節(jié),第四個“冬”即將開啟。在《說文解字》中將冬描述為“四時盡也”,正是代表著一整年中最末尾的節(jié)氣。同時在古時,冬代表著終結,即一年的結尾。而立冬,則代表著歲末收尾的開啟。
![]()
古代人們在漫長的生產(chǎn)與生活中,結合不同時間節(jié)點的自然規(guī)律,將一年平均分成二十四個部分,并且與地球運動的軌道位置相對應,從而創(chuàng)造了二十四節(jié)氣。立冬便是其中最早被確定下來的節(jié)氣之一。其代表著冬季的起始,具有重要的傳統(tǒng)意義。屆時民間流行著迎冬,祭祖,補冬,掃芥,釀黃酒,備冬衣等習俗,借此來表達對冬季的歡迎,也從各方面為冬天的來臨而做準備。
![]()
當然作為季節(jié)的起點,立冬從很大程度上也反映著氣候變化。俗話說“立冬至,天氣寒”,雖然深秋時節(jié)溫度有著十分明顯的降低,但整體上的氣候轉為寒冷還是在立冬以后才能體現(xiàn)出來。此后在地球圍繞軌道繼續(xù)運動,相對于太陽的位置變化中,北半球白晝的時間繼續(xù)變短,地表接收的太陽輻射熱量也越來越少,而且在下半年中所積攢的余熱逐漸散失,使得地表的整體熱量循序減少,從而導致溫度的下降。加上冷空氣的形成以及不斷發(fā)力,不斷帶來寒潮活動,雨雪天氣,讓冬天的寒意越來越濃。
![]()
當然立冬只是冬天的開始,自然氣候雖然是瞬息萬變的,但整體的氣候走向還是在循序漸變中,不會在一朝一夕之間有著大幅度的改變。所以立冬之初,雖然會冷,但不只特別冷,這樣的趨勢可以幫助我們更好地適應自然變化。不過立冬來了,寒冷的日子也不會遠了。屆時人們都要結合這個節(jié)氣的特征以及天氣情況來判斷整個冬天的氣候。在民間逐漸形成了很多的民諺俗語,這些都是老祖宗們的經(jīng)驗總結。2025年立冬是啥情況呢?是冷還是暖?下面就結合民諺來看看吧!
![]()
立冬逢單,大雪堵門;立冬逢雙,過年穿單。這句俗語是通過區(qū)分立冬交節(jié)的單雙日期來判斷冬天的氣候。從字面意思不難看出,如果立冬當天日期為雙,那么冬天的寒潮活動會經(jīng)常到來,從而帶來明顯的降雪,厚厚的雪花積累到地面,都能將大門堵住。而雪是寒冷氣候的產(chǎn)物,所以大雪也就代表著大寒大冷。反之如果立冬交節(jié)當日為單數(shù)日期,那么過年的時候便會暖和起來,穿著單衣就能度過。這意味著冬天的氣候也是比較溫和的,不會酷寒難耐。
![]()
今年立冬是啥情況呢?在公歷中,立冬交節(jié)是在11月7號,對應著農(nóng)歷九月中的十八,由此看來屬于立冬逢雙的情況,依照民諺來看,今年的冬天或許不會特別冷,也不會很漫長,到了春節(jié)時便會暖和起來。
![]()
從今年的氣候來看,未立冬,寒氣先到,尤其是在霜降前后,氣溫甚至已經(jīng)降到0度以下,反而立冬一天天臨近,天氣有了回暖的跡象。可見氣候的變化是變幻莫測的,所以今年冬天到底是冷還是暖,還是要在在實際情況中去感受。當然冬,也就是冷的意思,所以在立冬之后,我們要實時關注氣象預報情況,隨時調整,以應對冬天的氣候。
本文系小茉莉美食記原創(chuàng),拍圖碼字不易,嚴禁不良自媒體抄襲、搬運。歡迎大家點贊,收藏和轉發(fā)!感謝您的支持!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wǎng)易號”用戶上傳并發(fā)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