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戰之后,美國一直以“世界警察”的身份頻頻干涉其他國家內政,這引發了很多國家的不滿。
全球因此出現了不少“反美斗士”。
一、卡斯特羅
卡斯特羅是古巴領導人。
1898年,美國在美西戰爭中擊敗西班牙,從西班牙手中搶走古巴,讓古巴成為了美國的殖民地。
![]()
這之后,古巴人民一直遭受美國及其傀儡政府的剝削和壓榨,苦不堪言。1959年,卡斯特羅帶領古巴人民推翻了美國的傀儡政府:巴蒂斯塔政府,并將美國在古巴的所有資產收歸國有。
卡斯特羅的所作所為損害了美國的利益。
1961年,美國訓練了1500名古巴士兵,幫助他們反攻古巴,想借助雇傭軍之手推翻卡斯特羅政府,奪回古巴,這就是著名的“豬灣事件”。卡斯特羅只用了3天時間就消滅了美國雇傭軍。同時,卡斯特羅覺得美國不會善罷甘休,所以選擇了抱蘇聯大腿,向蘇聯尋求軍事保護。
![]()
1962年,美國在意大利、土耳其部署導彈后,蘇聯為反擊美國,也在古巴開始秘密部署導彈。美國U-2偵察機發現后,肯尼迪憤怒不已,下令讓軍艦封鎖了古巴海域。蘇聯也針鋒相對,軍隊進入了備戰狀態。一時間,2個核大國劍拔弩張,隨時可能爆發一場威脅人類的核大戰。
雙方對峙進入第13天之后,赫魯曉夫眨眼了,他以為了避免核大戰為由,主動妥協了,從古巴撤走了導彈。事后,美國也從土耳其、意大利低調撤走了導彈,古巴導彈危機得以和平解決。
![]()
古巴導彈危機解決了,但美國對卡斯特羅的仇恨沒有消失。為了報復古巴,美國開始變本加厲地制裁古巴,并策劃了600多次刺殺卡斯特羅的行動,但都失敗了。2016年,卡斯特羅病逝。
二、查韋斯
查韋斯是委內瑞拉領導人。
委內瑞拉已探明的石油儲量3038億,世界第一。委內瑞拉雖然石油資源豐富,但委內瑞拉石油控制權在西方國家的石油企業之手。出售石油的巨額收入大部分落入了他們腰包,委內瑞拉獲得的收入很少,百姓依舊貧困。查韋斯成為委內瑞拉總統后,將西方國家的石油企業收歸國有,并利用出售石油獲得的巨額收入,實施高福利政策,讓委內瑞拉人民過上了富裕生活。
![]()
查韋斯的做法動了美國的利益,美國開始打壓制裁委內瑞拉。查韋斯的高福利政策,讓他獲得了國內百姓的支持,美國奈何不了他。
2013年,查韋斯病逝,馬杜羅成為委內瑞拉總統后,由于石油價格暴跌,委內瑞拉石油品質差,開采技術落后,開采難度大,開采成本高昂等,導致委內瑞拉的石油市場份額不斷下降,石油收入銳減。馬杜羅政府沒有錢維持高福利政策,百姓生活陷入困境后,對馬杜羅政府的不滿加劇,國家陷入動蕩。美國趁機介入其中,開始支持委內瑞拉國內反對派,想借助他們之手推翻馬杜羅政府,這讓委內瑞拉局勢更加混亂。
![]()
三、斯大林
斯大林是蘇聯領導人。
二戰期間,蘇聯和美國是盟友。美國給蘇聯提供了大量的援助,幫助蘇聯對抗德國。二戰結束后,因為利益沖突和意識形態對立,美國和蘇聯很快反目了。美國為了對抗蘇聯,聯合英國、法國、意大利、加拿大、荷蘭等盟友組建了北約。斯大林毫不退讓,和波蘭、匈牙利、民主德國、捷克斯洛伐克等社會主義陣營小弟組建了華約,并和美國開啟了長達半個世紀的冷戰。
蘇聯和美國的較量遍布全球各地,各個領域,是最不懼怕美國的狠角色。1953年,斯大林病逝。
![]()
四、霍梅尼
霍梅尼是伊朗宗教領袖。
伊朗石油資源儲量非常豐富,伊朗通過出售石油獲得了巨額財富,但財富都集中到了王室成員和上流社會手中,底層百姓依舊窮苦不堪。巨大的貧富差距,讓百姓對巴列維國王的不滿日益加劇。1979年,伊朗國內爆發了伊斯蘭革命。伊朗人民推翻巴列維國王統治,建立了一個政教合一的伊斯蘭共和國,并扶持宗教領袖霍梅尼做了伊朗領導人。伊朗的巴列維王朝是美國的親密朋友。巴列維王朝被伊朗人民推翻后,引發了美國的不滿,美伊關系開始急轉直下。
1980年,美國收留了流亡海外的伊朗末代國王巴列維,這引發伊朗人民的不滿,他們沖進美國駐伊朗大使館,扣押了美國66名外交人員,這就是著名的伊朗人質危機事件。此事發生后,美國通過外交施壓、經濟制裁、凍結伊朗海外資產等手段,想逼迫伊朗妥協,釋放人質。
![]()
霍梅尼始終不愿向美國屈服,釋放人質。卡特總統嘗試派兵進入伊朗境內營救人質,以失敗告終。
1980年,兩伊戰爭爆發后,美國為了報復伊朗,開始援助伊拉克對抗伊朗。1981年,里根當選為美國總統后,威脅伊朗,如果伊朗不釋放美國人質,美國將武力打擊伊朗。身陷兩伊戰爭的伊朗為了避免和美國、伊拉克同時開戰,選擇釋放了美國人質。伊朗人質危機就此解決,但美國和伊朗的關系并沒有因此改善。直至今日,伊朗還是中東地區最堅定的反美國家之一。
1989年,霍梅尼病逝,哈梅內伊繼位。哈梅內伊延續了霍梅尼的反美路線。為了對抗美國,哈梅內伊在中東地區建立了一個包含胡塞武裝、哈馬斯、真主黨等武裝力量的反美的“什葉派之弧”。
![]()
五、卡扎菲
卡扎菲是利比亞領導人。
卡扎菲出身于一個底層家庭。
利比亞長期遭受西方列強的殖民掠奪,百姓生活貧困不堪,這讓卡扎菲內心非常痛恨西方殖民者。
1969年,卡扎菲發動政變,推翻伊德里斯王朝,成為利比亞掌舵人之后,他將控制在西方石油公司手中的利比亞石油收歸國有,并要求美英2國在利比亞的駐軍離開比利亞。卡扎菲還選擇了親蘇聯的外交政策,處處和美英等國作對。
![]()
1981年,美國擊落了利比亞2架戰機。1986年,美國以打擊恐怖分子為由,發動“黃金峽谷”行動,空襲了利比亞黎波里和班加西。美國空襲的目標人物是卡扎菲。卡扎菲逃過一劫,但他的養女在空襲中喪生,2個兒子受傷。
1986年,德國西柏林“拉貝拉”舞廳發生爆炸,造成3人死亡,79人受傷。1988年,英國發生了洛克比空難,造成270人遇難。美國指責是卡扎菲幕后策劃了這2起爆炸案,并以此為由,開始制裁利比亞。不過,德國法庭在2001年裁定,美國指控證據不足,宣布卡扎菲無罪。
![]()
卡扎菲處處和美國作對,但有蘇聯做靠山。同時,卡扎菲執政初期,利用出售石油獲得的巨額收入,實施了很多的福利政策,深受百姓擁護,美國不敢輕易對利比亞動武。1991年,蘇聯解體了。卡扎菲執政后期,其家族控制了利比亞的石油、通信、鐵路等各行各業,掌握了利比亞大部分財富,生活奢靡,底層百姓的生活愈加窮困,這讓百姓對卡扎菲的不滿日益加劇。
2011年,利比亞國內出現動蕩后,美英法等國趁機介入其中,發動利比亞戰爭,推翻了卡扎菲政府。2011年10月,卡扎菲兵敗如山倒,逃往家鄉蘇爾特途中,被國內反對派抓住并處死。
![]()
六、薩達姆
薩達姆是伊拉克領導人。
兩伊戰爭期間,美國是伊拉克的親密盟友,給伊拉克提供了大量武器裝備,幫助薩達姆對抗伊朗。
1988年,兩伊戰爭結束后,伊拉克債臺高筑,經濟到了崩潰的邊緣。薩達姆要求科威特減免伊拉克的巨額債務,遭科威特拒絕后,薩達姆惱羞成怒,派兵占領了科威特,讓他變成了伊拉克的第19個省。科威特是美國的小弟,被薩達姆吞并后,美國非常憤怒,要求薩達姆撤軍。
遭薩達姆拒絕后,美國聯合盟友發動海灣戰爭。海灣戰爭期間,美國使用了大量的高精尖武器,在制空、制電磁等領域對伊拉克軍隊呈現壓倒性優勢,很快擊潰伊拉克軍隊,逼迫薩達姆撤軍。
![]()
海灣戰爭后,薩達姆清楚自己和美國之間的實力差距,收斂了很多,但他對美國的仇恨沒有絲毫減弱。
1999年,歐洲國家為了對抗美元,推出了自己的貨幣:歐元。2002年,歐元正式在市場上流通。
為了報海灣戰爭之仇,薩達姆提出伊拉克的石油用歐元結算。委內瑞拉、伊朗、俄羅斯紛紛跟進,提出本國石油用歐元結算,這動搖了美元石油體系和美元“世界貨幣”地位,讓美國惱羞成怒。2003年,美國以伊拉克藏有大規模殺傷性武器為由,對伊拉克發動了戰爭。美國很快擊敗伊拉克軍隊,推翻了薩達姆政府,薩達姆被美軍抓獲。2006年,薩達姆被判處死刑。
![]()
七、胡志明
胡志明是越南領導人。
二戰后,在法國的干涉下,越南分裂為了北越和南越2個國家。胡志明是北越的建立者和領導人。
1954年,北越在奠邊府戰役中擊敗法國,法國撤出越南后,美國擔心南越被北越所滅,讓越南倒向蘇聯,所以出兵介入了越南戰爭。胡志明帶領北越人民和美國打持久戰、游擊戰。美國在越南戰爭中投入了2000億美元,50多萬兵力,始終無法消滅掉北越政權,反而因為巨大的投入和傷亡,引發了國內百姓的不滿。迫于國內壓力,美國政府只能在1975年結束戰爭。
美軍走后,北越很快消滅南越,統一了越南。
1969年,胡志明就去世了,沒有看到越南勝利之日。
![]()
八、米洛舍維奇
米洛舍維奇是南聯盟總統。
1991年,南斯拉夫解體后,分裂為塞爾維亞、克羅地亞、斯洛文尼亞、波斯尼亞和黑塞哥維納(波黑)、馬其頓、黑山6個國家。塞爾維亞和黑山不想讓南斯拉夫分裂,又組建了南聯盟。
獨立后,克羅地亞、斯洛文尼亞、波黑、馬其頓4國選擇倒向西方,加入北約,做了美國的小弟,只有南聯盟延續了南斯拉夫時期的政策,選擇了親俄、親中國的外交政策,這讓美國視其為眼中釘、肉中刺,通過支持塞爾維亞科索沃地區的獨立武裝,來打壓塞爾維亞和南聯盟。
![]()
1996年,科索沃地區沖突加劇后,米洛舍維奇派軍隊和警察部隊進駐科索沃,想要消滅分裂勢力,重新控制科索沃地區。科索沃沖突造成了大量平民傷亡。以美國為首的北約國家為了幫助科索沃獨立武裝,打著“維護人權”的旗號介入了科索沃沖突。北約國家對南聯盟進行了長達78天的大規模的轟炸,讓南聯盟損失慘重,最終只能接受北約的要求,從科索沃撤軍。
南聯盟戰敗之后,米洛舍維奇就悲劇了。
2001年,塞爾維亞警方以“濫用職權”等罪名將米洛舍維奇逮捕入獄。2002年,北約以戰爭罪、反人類罪和種族屠殺罪等60多項罪名對米洛舍維奇提起控訴。
![]()
米洛舍維奇一直堅稱自己無罪。
2006年,米洛舍維奇是海牙監獄去世。
九、普京
普京是俄羅斯總統。
1991年,蘇聯解體后,蘇聯的加盟國立陶宛、愛沙尼亞和拉脫維亞就倒向西方,加入了北約和歐盟。俄羅斯不想做美國的小弟,但是想和美國和解,融入到美國主導的西方經濟體系之中。
![]()
美國一直將俄羅斯當成自己的主要威脅,趁俄羅斯對自己放松警惕之際,不斷北約東擴,壓縮俄羅斯的戰略空間。葉利欽的妥協沒有換來西方國家的接納,這讓俄羅斯人覺得上當受騙了。
2000年,普京成為俄羅斯總統后,就對美國強硬了起來。2008年,俄羅斯發動俄格戰爭,教訓了格魯吉亞一頓。2014年,烏克蘭出現反俄親西方浪潮后,普京派兵占領了烏克蘭的克里米亞地區,將其并入了俄羅斯版圖。2016年,普京派兵介入利比亞內戰,幫助巴沙爾打擊反對派武裝,讓美國想借助反對派推翻巴沙爾政權的企圖破產。2024年,俄羅斯身陷俄烏戰爭后,巴沙爾政府被國內反對派推翻。2022年,俄羅斯又對烏克蘭發動了特別軍事行動。
![]()
俄羅斯因為準備不足和低估了烏克蘭的反對決心,沒有以閃電戰的形式快速拿下烏克蘭,這給了西方國家時間和機會,他們開始援助烏克蘭,給烏克蘭提供資金、武器和情報支持,讓烏克蘭軍隊的戰斗力有了質的提升,最終將俄羅斯拖入了戰爭的泥潭之中,反而讓普京頭疼不已。
全球9大“反美斗士”,8位已經去世了,但只要美國一直推行霸權主義,利用自己的軍事優勢、科技優勢和經濟優勢打壓制裁其他國家,損害他國利益,這個世界就不會缺少“反美斗士”。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