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果沒記錯的話,這是十五五開局之后,中央釋放的最重要政策信號之一。10月25日,四中全會報告全文發布。雖然全文只有五千多字,但字里行間透出的信息,卻意味深長。對比五年前的報告,恍若隔世。
2020年的報告,關鍵詞是“重要戰略機遇期”;2025年的報告,關鍵詞已變成“戰略機遇和風險挑戰并存、不確定難預料因素增多的時期”。從“仍處于”到“并存”,一詞之變,折射的是五年間中國面臨的國際國內形勢已發生深刻變化。
那時候,我們還在談“經濟增長好于預期”;現在,我們提的是“推動經濟持續回升向好”。那時候,問題多是周期性的,熬一熬總能過去;現在,問題已是結構性的,不轉型就過不去。
那么,這次報告到底傳遞了什么信號?我們又該怎么看?
信號一:重回“以經濟建設為中心”
與五年前相比,這次報告最引人注目的一句話,就是重提“堅持以經濟建設為中心”。不得不說,這是一個強烈的信號。在十四五時期,我們更注重調結構、提質量,對增長速度有一定的容忍度。但現在,結構性問題突出,外部環境嚴峻,“穩增長”已被提到前所未有的高度。
什么意思?就是發展仍是硬道理,經濟增長不能失速。所有工作,包括去杠桿、環保、反壟斷,都不能影響經濟發展這個大局。我們2035年要進入中等發達國家行列,年均增速至少要保持在5%左右。這個底線,必須守住。
信號二:科技自立自強,不再是口號而是目標
這次報告,首次把“科技自立自強水平大幅提高”列為發展目標。為什么是現在?原因很清楚:人口紅利在消退,債務空間在收緊,唯一能依靠的,就是科技創新。
報告明確提出三大方向:智能化、綠色化、融合化。換句話說,不在這個賽道上的,國家不支持、不鼓勵。有意思的是,報告還首次提出“航空強國”。在美國逐年削減航天投入的今天,中國反而加大投入。這不是短期能見效益的事,但卻關乎未來格局。
什么是格局?這就是格局。
信號三:投資于人,消費告別“房地產依賴癥”
過去我們講消費,更多靠房地產帶動。房價一漲,財富效應就來了,消費自然拉動。但現在房地產低迷,這條路走不通了。這次報告明確提出“投資于物和投資于人緊密結合”,這是一個重大轉變。
“投資于人”不只是生育補貼,更是教育、健康、職業培訓的全面投入。人口數量下降,就必須提高人口質量。只有這樣,才能“以新需求引領新供給”,形成良性循環。
最后,怎么看?簡單三句話吧:
第一,中央對形勢的判斷非常清醒。不回避困難,不掩蓋問題,這是解決問題的第一步。
第二,政策路徑非常清晰。以經濟建設為中心,以科技自立自強為引擎,以投資于人為抓手,方向明確,重點突出。
第三,我們要有信心。中國有超大規模市場、全產業鏈優勢、舉國體制能力,只要方向對了,就沒有跨不過的坎。
這個世界,沒有誰能預測未來。但走一步看三步,在試錯中前行,正是中國這幾十年來最寶貴的經驗。
轉型難免陣痛,但方向,比速度更重要。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