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云南多地榴蓮規模化試種成功的消息引發廣泛關注。網友們紛紛期待“榴蓮自由”的到來。試種成功是否意味著榴蓮將走向平價?欣喜之余也有人擔心榴蓮會不會成為下一個“陽光玫瑰”?
![]()
榴蓮原產于熱帶地區,我國市場長期依賴泰國、越南等地進口。近年來,國產榴蓮通過創新套種模式、抗寒品種改良、錯峰掛果等技術,逐步突破氣候限制——云南西雙版納景洪市、勐臘縣等地試種的貓山王、金枕等品種,已實現穩定掛果,驗證了當地海拔、光照、濕度等條件對榴蓮生長的適應性,為本土化種植熱帶水果探索出新路徑。
但從試種成功到成熟上市,還有一段路要走。云南省熱帶作物研究所研究員榮渝虹介紹,榴蓮樹為熱帶巨型常綠喬木,種植密度受限,且受氣候波動、病蟲害防治等因素制約,短期內難以完全替代進口。她預計,消費者期待的“榴蓮自由”可能需要5至10年,零售價短期難大幅下降。與此同時,東南亞多國持續擴大榴蓮種植規模、拓寬對華出口渠道,疊加跨境物流成本降低與冷鏈技術優化,進口榴蓮供給激增、成本下降,價格仍有下行空間。
![]()
今年5月以來,進口榴蓮供應量大幅增加
國產化也好,進口成本降低也好,總的來看榴蓮價格都是下降的預期。這不禁讓人想起曾經的高端水果“陽光玫瑰”葡萄,因各地廣泛種植再加上質量參差不齊,價格從每斤幾百跌到不到10塊,甚至更低。若按照2018年的價格,種植一畝“陽光玫瑰”能賣出20多萬元,到2023年直接跌到5萬元左右了。這兩年,部分農戶已放棄種植。
產品價格的確被“打下來”了,但隨之而來的負面連鎖反應——口碑下降、市場萎縮、種植戶不掙錢——也接踵而至。
榴蓮是否會成為下一個“陽光玫瑰”,是種植技術、市場需求、產量品質等多方因素共同作用的結果。
中國農業大學經濟管理學院朱俊峰教授指出,過去很多高端水果賣不上好價,與盲目大規模復制有關。很多地方明明不具備地理資源條件,卻硬要創造條件推廣;大部分推廣區域為追求利潤最大化,將新品種按老品種的種植方式栽培,既不嚴格遵守新品種種植的技術規程,也不注重種植條件以及水、光、肥的科學管理,導致大量低品質、同質化的水果以次充好,而高品質、高價格的高端水果仍需依賴進口。
![]()
次等品質的“陽光玫瑰”不到5元一斤
云南省熱帶作物研究所研究員榮渝虹認為,榴蓮產業大概率不會重演“陽光玫瑰”價格暴跌的老路,核心差異在于兩者的種植門檻、市場供需格局完全不同:“陽光玫瑰”適合在全國多數地區種植,技術標準化后農戶易上手,擴種速度極快;而榴蓮可種植的區域十分有限,對氣候條件、種植技術有一定的要求,普通農戶難以快速跟風,制約了擴種速度,避免產能過剩導致價格暴跌。
![]()
云南勐臘縣榴蓮長勢良好
我們常說要實現“××自由”,意指便宜大碗,想吃就吃。但要知道,國產榴蓮“質優”比“量多”更重要,真正的“自由”不是價格的無限下跌后的劣幣驅逐良幣,而是提供多層次、多品類的產品細分,品質穩定、豐儉由人,讓優質優價者脫穎而出,讓物美價廉者普惠大眾,讓生產主體勞有所得。對農產品來說,這樣的“自由”才是真正可持續的,也是消費者樂見其成的。
未來,如何在規模種植的同時保持高品質,才是對“榴蓮自由”真正的考驗。比如科學規劃種植區域、控制發展節奏、樹立品牌意識。政府也應加強引導、助力科研機構持續攻關,幫助企業優化運營,指導種植戶提升管理水平。唯有如此,榴蓮產業才能行穩致遠,真正的可持續的“榴蓮自由”才能從遠景走向現實。
來源:央視三農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