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熱心的鄰居伯伯一次次出現(xiàn)在被害人家中吃飯、參與搜尋時,誰能想到他就是那個將受害人拋尸石縫、用巨石壓身的兇手?貴州畢節(jié)這起駭人聽聞的殺人案讓人心頭發(fā)冷。
2023年7月3日早上6點多,家住貴州省畢節(jié)黔西市定新鄉(xiāng)慶祝村的49歲農(nóng)婦楊某珍,背著竹簍、拿著鐮刀像往常一樣出門割豬草。
![]()
可誰也沒想到,這一去她就再也沒有回家。
大概一個月之后,她的尸體在山上的一處大石縫里被找到了,而殺害她的兇手,竟然是平日里被她家里子女們一口一個“伯伯”叫著的熊某——也就是楊某珍丈夫二嫂的同居男友。自從丈夫的二哥過世之后,二嫂就一直和熊某同居在一起。
楊某珍失蹤之后,熊某表現(xiàn)得格外熱心,不光主動參與上山搜尋,還悄悄混進了正式的搜救隊伍里,暗地里不斷誤導大家的搜救方向。
![]()
熊某心里怕大家找到尸體,所以每次搜尋的時候,都搶著要去自己拋尸的那個地方,等去了之后就跟其他村民說,那片區(qū)域他已經(jīng)仔細找過了,沒發(fā)現(xiàn)任何異常。
![]()
熊某每次幫忙找完之后,還常常一臉平靜地跑到楊某珍家來吃飯、喝酒、聊天,安撫楊某珍家人:“人可能只是走了”。
![]()
![]()
![]()
更過分的是,在作案后的半個月時間里,他還在自己的短視頻社交賬號上,接連發(fā)布了7條短視頻,內(nèi)容大多都是他在唱歌。案發(fā)次日的視頻配樂歌詞為“你離開以后……”
家屬久尋未果,于是按照當?shù)仫L俗請道士做法事,道士稱“一周內(nèi)破案”、“尸體被石頭壓著”,在旁邊圍觀的熊某大驚失色,因為有些描述跟他作案事實相符。
其實,熊某早就被警方瞄上了。
警方通過技術(shù)手段發(fā)現(xiàn)楊某珍生前和熊某之間,竟然有足足197條通話記錄。單單是在案發(fā)之前的5月份,熊某就給楊某珍撥打了將近60次電話。這么密集的通話記錄,顯然指向兩人之間存在著某種不尋常的關(guān)系。
于是,警方將熊某抓獲刑拘。熊某坦白、如實供述了殺人、埋尸、銷毀證據(jù)的全過程,并帶領(lǐng)民警找到藏尸地點和涉案物品。
原來,受害者楊某珍家與熊某的住處僅隔兩三百米,熊某是楊某珍二嫂的同居男友,算是半個親戚,兩家平時走動頻繁,關(guān)系看似和睦。
![]()
但到了2023年5月,熊某連續(xù)撥打近60個電話,楊某珍都未接聽,熊某主觀臆斷自己被拉黑,心中漸漸滋生不滿與怨恨。
2023年7月3日清晨,楊某珍像往常一樣前往地里割草,行至紅薯地邊時,與早已等候在此的熊某相遇。
![]()
熊某主動上前搭話,提出找個地方坐下聊聊,卻遭到王某珍的冷淡拒絕,她陰著臉說“沒什么好談的”。
被拒絕后,熊某非但沒有罷休,反而質(zhì)問王某珍為何拉黑自己,甚至伸手隔著衣服兩次觸摸王某珍,均被其奮力甩開。
見王某珍蹲下身繼續(xù)割草,怒火中燒的熊某趁其不備,抓起背篼里的尼龍繩猛勒王某珍的頸部,擔心她未斷氣,在其倒地后又持續(xù)勒了近半個小時,直至確認其死亡。
行兇后,熊某將王某珍的手機和手機卡掰開,藏到竹林的巖石下。
當晚七點多,又帶著鋤頭返回現(xiàn)場,將王某珍尸體裸身拖至附近石縫中,用兩塊大石頭,一塊重達108.7斤,另一塊更是有153.1斤重,壓住后填土掩埋,還分批次燒毀了作案工具和被害人的衣物。
![]()
次日晚上,熊某趁王某珍家屬不在家,偷偷將她的雨鞋、鐮刀、背墊等物品放回其家水池邊,偽造王某珍離家出走假象。而家屬通過監(jiān)控發(fā)現(xiàn)黑影蹤跡,愈發(fā)覺得事有蹊蹺。
![]()
![]()
在王某珍失蹤的十余天里,熊某假裝幫忙尋找。期間想用手機偽造出楊某珍跟人跑了的假象,挖出楊某珍的手機和手機卡開機,因解不開密碼又關(guān)機拔卡,重新掩埋。這一行為也成為警方鎖定線索的關(guān)鍵。
熊某被警方抓獲之后,主動供述了自己殺人拋尸的具體案件細節(jié),而且還積極配合警方指認了拋尸的地點。法院也正因為這一點,認為他在案件偵破過程中起到了積極作用,再加上他主動供述埋尸地點,有“認罪悔罪”的表現(xiàn),最終判處他死刑緩期二年執(zhí)行,同時還限制了減刑。
可這個判決結(jié)果一出來,就引發(fā)了被害人家屬的強烈不滿。在他們看來,熊某犯下如此滔天罪行,理應(yīng)判處死刑立即執(zhí)行。
被害人家屬認為,熊某“坦白”并非主動悔罪。熊某因迷信道士之言和警方找到的證據(jù),導致心理防線崩潰,因而主動交代罪行,實為被動行為。
同時,量刑過輕。熊某作案手段殘忍、毫無悔意,且未追究強制猥褻、盜竊等附加罪名。
因此家屬以法院未認定強制猥褻、盜竊罪名,放大兇手坦白情節(jié)等為由申請再審。
2025年9月,貴州省高院已立案受理。目前,該案再審程序仍在進行中。
![]()
貴州石縫埋尸案暴露了人性之惡與司法的復雜性。熊某的極端偽裝挑戰(zhàn)社會信任底線,其死刑緩刑判決引發(fā)對“悔罪認定標準”的爭議,值得我們深思和警惕。
特別聲明:以上內(nèi)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nèi))為自媒體平臺“網(wǎng)易號”用戶上傳并發(fā)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wù)。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