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接連試驗了“海燕”、“波塞冬”這些核動力武器后,俄羅斯代表計劃在聯合國提出“防止核戰爭”的優先議題。據俄羅斯媒體報道,俄代表加季洛夫表示,“防止核戰爭是俄羅斯在聯合國裁軍談判會議上的優先議題”。
只能說,俄羅斯這波操作確實把 “雙重標準” 玩得相當熟練,合著自家的核動力武器試驗場的硝煙還沒散,聯合國的發言稿就已經打磨好了。
2025 年 10 月剛過去沒多久,普京就親自坐鎮指揮,一會兒宣布 “海燕” 核動力巡航導彈突破了試驗極限,具備了初始作戰能力,一會兒又說 “波塞冬” 核動力無人潛航器測試取得巨大成功,世界上根本沒有能攔截它的裝備,這兩款武器湊在一起,簡直是把 “核威懾” 這三個字刻在了西方各國的眼皮子底下。
先說說 “海燕” 這枚導彈,美國國防情報局 2024 年初就不得不承認它已經能投入初始作戰了,這玩意兒根本不是常規武器的思路,直接把核反應堆綁在導彈上,能一口氣飛 22 小時,繞地球近半圈都不費勁。
它不像洲際導彈那樣走固定軌道,偏偏要低空慢速盤旋,專挑雷達盲區和氣象干擾的地方鉆,活像條在山溝里游蕩的毒蛇,就算圓概率誤差有 150 到 200 米也無所謂,反正它的目標不是精準炸個指揮所,而是把一整片城區變成禁區。
更瘋狂的是,這導彈的核反應堆能在分秒間啟動,就算不帶核彈頭,掉在地上都能炸出一片放射區,完全是在用工程瘋狂挑戰人類對戰爭的認知底線。
這邊 “海燕” 的試驗余波未平,“波塞冬” 又緊接著登場,普京直言這玩意兒的威力比 “薩爾馬特” 洲際導彈還大,借助核動力能在深海高速航行,攜帶的核彈頭在近海引爆,能掀起數十米高的放射性海嘯。
俄媒還特意強調,這兩款武器和 “亞爾斯” 導彈一起構成了三位一體核威懾網絡,前兩者是雷霆一擊,“海燕” 是持續折磨,就是要讓西方分出海量資源全天候監控天空,耗到他們戰略崩潰。
有意思的是,俄總統新聞秘書佩斯科夫還嘴硬說這些測試只是防御系統的一部分,不算核試驗,也沒引發軍備競賽,合著只有別人發展武器才算競賽,自家造 “末日武器” 就是正當防衛。
更值得說道的是,俄羅斯為了這些核動力武器砸了不少真金白銀,2024 財年的國防預算直接漲到了 1200 億美元,雖然比起美國的 8860 億不算多,但投入方向相當明確,就是盯著核力量現代化。
要知道,美國冷戰時也搞過核動力巡航導彈,最后因為輻射風險和成本問題在 60 年代就放棄了,俄羅斯卻咬牙堅持搞了幾十年,直到 2025 年終于把 “海燕”“波塞冬” 都試成了,這時候突然想起在聯合國提 “防止核戰爭”,時機抓得那叫一個精準。
再回頭看俄羅斯在核軍控上的一貫作風,更能品出其中的門道。2019 年美國宣布退出《中導條約》,俄羅斯立馬跟進暫停履行義務,當時可說不上半點 “防止核戰爭” 的自覺。
到了《新削減戰略武器條約》,俄羅斯 2022 年就暫停了設施核查機制,理由是美國想搞單邊優勢,可轉頭就把沒納入條約的 “海燕”“波塞冬” 搞成了氣候。
2022 年俄羅斯還倡議過五常發表防止核戰爭的聯合聲明,當時是因為俄烏邊境緊張,自家需要戰略緩沖。
如今核新武器到手,又把 “防止核戰爭” 搬出來當優先議題,明擺著是想給自己的核威懾上道保險 —— 我已經有了別人攔不住的家伙,現在得立個規矩,你們可別跟著搞,不然就有核戰爭風險。
就連應對國際反應的套路都透著精明,2025 年 10 月北約 14 國搞核部隊演習,派了 71 架戰機在北海附近秀肌肉,俄羅斯立馬反擊,讓普京親自指揮陸海空三軍發射戰略導彈,威懾力拉滿。
可威懾完沒幾天,俄代表就在聯合國喊著要防止核戰爭,這操作跟考完試就燒課本的學生沒啥兩樣,只不過燒的是別人的課本,自己的錯題集早就鎖進了保險柜。
美國蘭德公司有份報告說得挺實在,俄羅斯就是算準了美國不敢真拼命,才敢一邊試射核動力武器,一邊喊著防核戰爭。
畢竟 “海燕”“波塞冬” 這些家伙已經成了氣候,北約的 “愛國者”“薩德” 系統根本攔不住,此時提出議題,既能占據道德高地,又能限制其他國家發展同類武器,等于給自己的核優勢上了雙保險。
這種 “我先把武器造出來,再跟你談禁止造武器” 的邏輯,著實把國際博弈的門道玩透了,只是吃相未免太明顯了些。
![]()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