品經典詩詞,講歷史故事,北窗讀詩歡迎您的光臨。
前言:
楊萬里這個人有意思,他個性鮮明,不僅率真坦誠,幽默風趣,更懷揣著一顆如赤子般純凈的心,對生活始終滿懷熱愛與好奇。
他獨辟蹊徑,開創了誠齋體,其詩作風格活潑自然、詼諧風趣,語言通俗易懂,節奏簡潔明快,不拘泥于傳統格律的條條框框與既定套路。
與閉門覓句、苦心雕琢的陳師道截然不同,也異于苦吟推敲的賈島和孟郊,楊萬里善于從日常生活中的細微景致與瑣碎小事中汲取靈感,融入詩中,讓詩歌充滿濃郁的生活情趣。
冬日里,瞧見孩子們玩冰,他靈感乍現,信手拈來,寫下“稚子金盆脫曉冰,彩絲穿取當銀鉦。敲成玉磬穿林響,忽作玻璃碎地聲”,將孩子玩冰的歡樂場景栩栩如生地展現在讀者眼前。
夏日午睡初醒,看到孩子們歡快地追逐著飄飛的柳花,他悠然沉浸其中,寫下“日常睡起無情思,閑看兒童捉柳花”,那份閑適愜意躍然紙上。
即便只是品嘗了一塊酥,他也能妙筆生花,寫出“似膩還成爽,才凝又欲飄。玉來盤底碎,雪到口邊銷”,讓人讀來垂涎欲滴。
在他眼中,目之所及皆有詩意,哪怕隔著窗子,那搖曳的花影也滿是詩情畫意:“不必開窗索花笑,隔窗花影也欣欣”。
他總能在平凡瑣碎的生活中捕捉到靈動的意趣,還能將自然現象升華為耐人尋味的哲理,引領讀者領略生活之美,沉思萬物之道。
這首《道旁店》,便是這樣一首飽含生活情趣與哲理思考的佳作。短短四句詩,便勾勒出一幅別具一格的路店畫面。
![]()
路旁野店兩三家,清曉無湯況有茶。
道是渠儂不好事,青瓷瓶插紫薇花。——宋 楊萬里《道旁店》
賞析:
“路旁野店兩三家,清曉無湯況有茶”,詩的開篇便為我們徐徐展開一幅質樸而略顯簡陋的路邊小店畫卷。
在那偏僻的路旁,稀疏地分布著兩三家野店,這個“野”字,不僅精準地點明了店鋪位置的偏遠荒僻,更流露出一種未經雕琢、原汁原味的質樸之感。
拂曉時分,詩人踏入店中,卻發現店里連熱水都沒有,更遑論茶了,“無湯況有茶”,詩人以一種略帶調侃的語氣,形象地描繪出小店條件的簡陋。這種直白質樸的描述,沒有絲毫的修飾與渲染,卻讓讀者仿佛身臨其境,真切地感受到了當時場景的質樸與真實。
它讓我們看到了生活中平凡而又真實的一面,沒有繁華的裝飾,沒有舒適的享受,有的只是最本真的生活狀態。
![]()
“道是渠儂不好事,青瓷瓶插紫薇花”,就在讀者為小店的簡陋而略感遺憾之際,詩人筆鋒陡然一轉,帶來了一個令人意想不到的驚喜發現。
“渠儂”是方言中的第三人稱代詞,主要在吳語等地區通行,在這里代指“他”或“她”,此處指店家。原本以為店家是不善經營、不懂得待客之道,然而,令人驚訝的是,一只青瓷瓶中竟插著一束艷麗奪目的紫薇花。
這一細節描寫,宛如黑暗中的一道璀璨亮光,瞬間點亮了整個畫面,那青瓷瓶的溫潤雅致與紫薇花的艷麗多姿相得益彰,令人怦然心動。
原來,店家并非不好事,而是以一種獨特而浪漫的方式,展現著對生活的熱愛與追求。即便日子平凡,也能在其中尋得詩意與浪漫。
舊時山里人家日子清貧,但過年時也要增添一點色彩,尋一個瓦罐,盛滿清水,插上一枝梅花,供在案頭,瞬間滿眼生機盎然。
生活有了儀式感,日子便有了盼頭和期待。彼時,這個路邊野店,因為這一瓶紫薇花,讓旅途中的詩人倍感溫暖與慰藉。
從初入店時的黯淡無光,到看到紫薇花時的清新明亮,這鮮明的對比,不僅是對環境的細膩描寫,更是詩人對人生的一種深刻思考。
即使身處最平凡、最簡陋的地方,只要我們用心去感受、去體會,也能發現那些隱藏在角落里的美好。
![]()
后記:
楊萬里一生仕途坎坷,命運多舛,但他始終保持著樂觀豁達的心態,善于從平凡瑣碎的生活中挖掘樂趣與意義。
“漫栽木槿成籬落,已得清陰又得花”,他活得恣意灑脫,絕不自我內耗,即便退隱山林,也能把日子過得有滋有味。
因為內心通透,所以面對朝廷啟用的詔令,他以“江風索我吟,山月喚我飲。醉倒落花前,天地為衾枕”這般灑脫不羈的詩句婉言拒絕……
好看的皮囊千篇一律,有趣的靈魂萬里挑一,有趣又溫暖,楊萬里有獨特的人格魅力。他的詩歌充滿溫情,洋溢著對生活的熱愛和對自然之美的贊譽,讓讀者在字里行間感受到生活中的美好與溫暖。
以上分享的《道旁店》,語言質樸,視角獨特,展現了生活中的平凡之美,是一首充滿生活情趣與哲理思考的佳作。
參考文獻:
《誠齋集》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