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幾年香港這座城市在大眾視野中似乎有所淡出,被提及的次數也少了,有人說它被北上廣深趕超,有人堅信它的國際優勢無可替代。那么現在的香港在中國到底處在一個什么樣的位置?2024至2025年多項權威榜單給出了明確答案:在“2024中國城市綜合競爭力排行榜”中,香港穩居全國第二 ,這份由香港中國城市競爭力研究會等多機構聯合發布的榜單,用硬核數據印證了“東方之珠”的深厚底蘊。
![]()
不止第二:多維度榜單里的“冠軍基因”
若只看單一排名,難免低估香港的真正實力。在細分領域的比拼中,它早已是多項“全國第一”的常客:
營商環境與安全指數雙冠:連續多年蟬聯“中國最優營商環境城市”榜首,同時以完善的法律體系和監管機制,穩坐“中國最安全城市”及“中國十佳食品安全城市”頭把交椅 。對企業而言,這里的低稅率、自由資本流動和成熟法治環境,仍是內地城市難以復制的優勢。
人才競爭力亞洲領跑:2025年瑞士洛桑國際管理發展學院榜單中,香港人才競爭力躍升至全球第四、亞洲第一,畢業生占比全球第一,科學學科與財務技能排名全球第三。近一年10.8萬宗人才申請涌入,增幅達28%,印證了其對全球人才的磁吸力。
金融中心地位穩固:作為全球最大離岸人民幣中心,2025年前三季度港交所新股募資額居全球首位,2024年資產及財富管理規模創歷史新高、全球排名第二 。即便在全球金融格局中,也始終保持國際金融中心第一梯隊地位。
![]()
第二之外:無可替代的“戰略價值”
排名數字之外,香港的獨特性更體現在國家發展大局中的戰略定位。從毛澤東同志口中的“南方 gate”,到如今國家“十四五”規劃明確的“八大中心”(國際金融、航運、貿易、航空樞紐等) ,它的價值從未局限于城市間的比拼:
雙循環的“超級聯系人”:77%的內地企業將其作為出海首選平臺, ASEAN已成為其第二大貿易伙伴,在中企應對多幣種運營、合規管理等出海難題時,香港的金融與服務網絡成為關鍵支撐 。
灣區發展的“核心引擎”:在粵港澳大灣區中,香港與深圳、廣州形成“科研+創新+制造”的黃金三角,河套深港科創合作區已匯聚400余家企業和1.5萬名科研人才,北部都會區建設正加速釋放創科潛力 。
![]()
爭論“第一還是第二”,不如看清香港的真正底色:它不是普通的內地城市,而是背靠祖國、聯通世界的特殊存在。2025年全球競爭力升至第三、亞洲城市排名穩居第四的成績 ,早已給出答案——這座城市從未停止進化。
從金融巨頭到科創新貴,從安全港灣到人才高地,香港的綜合實力從不是冰冷的數字可以定義。正如外交部發言人所言,這是對“一國兩制”發展前景的最好肯定,更是東方之珠在新時代續寫傳奇的底氣。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