村口傳的“無書記無主任”是真的?官方回應來了,農村管理靠這幾類人
最近村里的大槐樹下又熱鬧起來了,張大爺揣著旱煙袋念叨:“聽說11月起村里就沒書記、主任了?那以后宅基地審批、社保繳費找誰辦啊?”李嬸也湊過來搭話:“還說有4類人來挑大梁,到底是哪4類?”其實不光咱村,不少地方的鄉親們都在傳這說法。
一、謠言澄清:11月起取消書記主任?官方明確“假消息”
先給大伙兒吃顆定心丸:“農村無書記無主任”純屬謠言,官方早就明確回應了。2024年12月13日中華網就曾發文指出,“目前我國是不會取消村書記和村主任的”,這類謠言多是對政策的誤讀。2025年2月11日中華網再次辟謠,強調村書記、村主任是農村治理的關鍵崗位,從未有過取消的政策安排。
從政策依據來看,2025年1月22日中共中央、國務院印發的《鄉村全面振興規劃(2024—2027年)》中,明確提出要“提升鄉村治理水平”“強化農村基層黨組織領導作用”,這意味著村黨組織書記、村委會主任等崗位只會加強不會削弱。而且2024年8月14日武威市涼州區人民政府發布的《雙城鎮村級干部管理辦法》里,還專門將“行政村黨支部書記、村民委員會主任”列為村級干部的核心組成部分,詳細規定了其職責和管理規范。
![]()
二、管理真相:不是“取消”是“優化”,兩類機制挑大梁
為啥會有“無書記無主任”的傳言?其實是對農村治理新機制的誤解。目前農村管理不僅沒缺位,反而在不斷優化,核心是兩種機制在發揮作用。
一種是“一肩挑”制度。簡單說就是大型村的村書記和村主任由一人擔任,并非取消崗位。2025年中央一號文件明確提出“繼續鼓勵人口大型村推進‘第一書記+工作隊’制度”,這樣能減少協調成本,讓政策落實更高效。另一種是標準化管理體系,涼州區政府的文件就明確,村書記要“傳達落實上級黨委惠農強農政策”“討論決定村經濟社會發展各項工作”,村主任則在黨組織領導下負責具體事務,分工清晰、責任明確 。
最新的法律也給出了明確答案:2025年10月28日十四屆全國人大常委會第十八次會議修改的《村民委員會組織法》,不僅保留了村委會主任設置,還新增村委會可代行集體經濟組織職能的規定,進一步強化了基層崗位的作用 。
三、人選明確:官方點名4類人,撐起鄉村治理“一片天”
傳言里說的“4類人挑大梁”,其實是官方鼓勵的鄉村治理人才方向,每一類都有政策依據。
第一類是退役軍人。他們經過專業訓練,組織能力強,且對政策執行力高,是官方重點鼓勵的人選。第二類是本鄉本土大學畢業生。這類人才懂技術、有思路,能為農村帶來新方法,不少地方在村干部選拔中都優先考慮。第三類是外出務工經商返鄉人員。他們見過大世面,懂市場、會經營,能帶動村民發展產業,符合《關于加快推進鄉村人才振興的意見》的導向。第四類是產業帶頭人。比如農民專業合作社理事長、家庭農場主等,2025年7月云南省農業農村廳的“頭雁”項目就計劃培育800名這類人才,要求他們帶動30戶以上農民增收,培育后不少人會充實到村級管理隊伍中 。
這些人選也有明確的選拔標準,涼州區政府規定,村級干部要“信念堅定、為民服務,具有帶富致富能力”,新選任的一般在45歲以下,有高中以上文化程度 ,確保能真正為鄉親們辦事。
四、政策托底:待遇有保障,管理有規范
要讓這些“挑大梁”的人干得長久,官方也出臺了實打實的保障政策。在待遇方面,2025年河南洛陽率先出臺《關于進一步提高村干部工作報酬激勵擔當作為的意見》,大幅提高村黨組織書記工作報酬,對發展集體經濟突出的還發獎勵,讓村干部變“正規軍”。
在管理方面,涼州區政府明確村級干部要接受年度考核,重點考核產業發展、糧食安全等民生工作,考核不稱職的會及時調整 。而且2025年10月修改的《村民委員會組織法》還要求設立村務監督機構,成員能列席代表會議,及時反映侵害群眾利益的問題,確保權力不“跑偏”。
說到底,農村治理是鄉村振興的根基,從中央到地方都在不斷強化基層崗位的作用。那些“取消書記主任”的傳言,不過是對政策的誤讀。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