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近日,共和新路街道“和法新園”法治品牌發布暨“小新”調解志愿者隊伍正式成立。這一舉措標志著街道在法治化基層治理道路上邁出新步伐,通過整合多方法治資源、構建法治聯盟,將法治服務延伸至基層治理的“神經末梢”,為轄區居民與企業筑牢法治屏障。
品牌發布
法治啟航,共筑和諧新家園
近日,共和新路街道在黨群服務中心舉辦了“和法新園”法治品牌發布暨“小新”調解志愿者隊伍成立大會。
![]()
現場,“和法新園”品牌正式發布;同步播放的品牌推介視頻,展示了街道法治建設成果與“和諧、法治、新家園”的核心理念。
![]()
“銀發盾牌”項目負責人分享老年人權益保護工作成效。
![]()
街道與上海市閘北公證處、上海潤家司法鑒定中心就“小新”調解志愿者隊伍簽署合作備忘錄,并開展了網格聯絡點授牌、“小新”調解員聘書頒發、《黨建引領物業治理案例集》授書儀式等。
![]()
![]()
![]()
![]()
![]()
街道城管綜合執法隊自編自導的法治小品《雨棚之下》也在現場精彩上演。
![]()
共和新路街道方面表示,此次大會是街道法治建設新起點,未來將深化品牌建設、推動“小新”調解融入網格、加強共建協作,畫大基層法治治理“同心圓”。
品牌溯源
扎根本土,承載多重法治愿景
“和法新園”品牌的誕生,源于共和新路街道對基層法治建設的長期探索與系統謀劃。
品牌名稱中,“和”“新”二字取自“共和新路”,既體現扎根本土、服務轄區的傳承性,也暗含通過法治創新推動街道治理風貌升級的期許;“法”是核心,以法治促進和諧,實現基層治理法治化;“園”則寄托三重愿景——打造多方參與的“共治新家園”、聚集資源的“法治生態園”、推廣經驗的“示范培育園”,最終實現“法潤人心”的持久影響。
![]()
從2011年推出聚焦老年人權益保護的“銀發盾牌”項目,到2023年創建“小和普法”法治宣傳品牌,再到洛善居民區探索“善治洛鄰”社區自治模式,街道已積累多個成熟法治子品牌。此次“和法新園”的整合升級,不僅串聯起既有成果,更增設“小新”調解志愿者隊伍,覆蓋新興領域法治需求,形成“總品牌+子品牌”的矩陣式架構,推動法治服務從“零星種植”向“整體園林”跨越。
![]()
矩陣發力
四大子品牌覆蓋多元法治需求
“和法新園”旗下四大子品牌各有側重,從特殊群體維權到社區普法,從自治創新到新興領域調解,構建起全方位的法治服務網絡。
“銀發盾牌”,守護老年群體14載。作為街道法治品牌的“元老”,“銀發盾牌”自2011年實施以來,已成為老年人維權的“定心丸”。項目由街道服務辦牽頭、上海愛耆為老服務中心實施,創新“社工+律師+志愿者”模式,提供法律咨詢、免費遺囑訂立、矛盾調解等服務。14年間,累計服務老年人超2.3萬人次,化解糾紛550余例,為老人挽回經濟損失900余萬元。
![]()
每周三,法官、檢察官下沉社區開展面對面咨詢;每周四,律師在法律援助工作室提供“一對一”個性服務;針對行動不便的老人,項目還提供上門服務,甚至組織志愿者走進法院、檢察院旁聽庭審,提升社區“法律小達人”的專業能力。“不是等問題發生再解決,而是提前預防、主動引導。”項目負責人黃月華介紹,通過以案說法、小組互動等形式,“銀發盾牌”讓法治意識深植老年群體心中,不少外區老人也慕名而來尋求幫助。
“小和普法”,讓法治融入生活場景。2023年初創建的“小和普法”,以“場景化滲透、分眾化傳播、立體化推進”為策略,打破傳統普法模式。街道綜合行政執法隊牽頭,青年突擊隊成員化身“普法使者”,將法治課堂搬進學校、社區、商務區。
![]()
在校園,“未來公民成長營”通過沉浸式體驗,為中小學生與幼兒植入法治基因;在社區,“三維普法矩陣”針對居民需求定制方案;在商務區,專項普法聚焦企業合規與勞動權益。截至目前,“小和普法”已開展11類主題、17種形式的活動51場,服務群眾超6000人次。
![]()
“善治洛鄰”,激活社區自治法治活力。洛善居民區下轄2個小區,有1600余名居民。為提升依法治理能力,居民區打造“善治洛鄰”品牌,構建“沿街法治廣場—社區法治板塊—樓道法治元素”三級陣地,同時整合專業力量與居民智慧。
![]()
法官、律師與居民組成調解團隊定期駐點,“一居雙顧問”與“喬法官工作室”提供專業支持,社區“花友會”更以“以花為媒、以法為綱”,成為民主法治典范。近五年,“善治洛鄰”調解糾紛290余起,成功率超97%,居民區先后獲評“全國綜合減災示范社區”“上海市平安小區”等稱號,走出一條“自治、法治、德治”融合的社區治理新路。
![]()
“小新調解”,填補新興領域法治空白。作為“和法新園”的新生力量,“小新”調解志愿者隊伍瞄準網格治理與新興領域需求,創新“1+4+X”架構。“1”支專業團隊由公證處、司法鑒定機構、優秀律所等組成,專攻疑難復雜糾紛;“4”支專項隊伍對應“善業、善學、善居、善養”主題,下沉網格解決民生工程、相鄰關系、營商環境等領域問題;“X”則發動群眾,從27個居民區選拔熱心志愿者,形成專業力量與群眾力量的互補。
![]()
隊伍成立后,公證、司法鑒定領域資源首次融入基層調解,為外賣小哥、快遞員等新就業群體提供工傷鑒定咨詢、糾紛調解等服務,打通新興領域法治服務“最后一公里”。
![]()
聯盟共建
凝聚專業力量,破解基層治理難題
“和法新園”并非封閉體系,而是開放的法治資源整合平臺。街道主動對接上海市第二中級人民法院“喬法官工作室”、上海市人民檢察院第二分院“檢察藍精靈”志愿服務隊、靜安區人民法院“白云法官工作室”等優質司法資源,形成“法治聯盟”,將專業力量引入居民區。
![]()
每月,“喬法官工作室”志愿者團隊為27個居委會提供定期咨詢、網上答疑;“檢察藍精靈”通過普法講堂、社區活動,為老年人、未成年人等群體提供專項服務,尤其為“銀發盾牌”項目提供公益法治支持;2024年12月,“白云法官工作室”在街道開啟首場社區巡回審判,將法庭“搬”到居民身邊,實現“審理一案、教育一片”的效果。
![]()
聯盟力量的注入,讓基層糾紛化解更高效。近期,轄區一位老人面臨丈夫去世、獨子智力障礙且自身重病的困境,急需確定監護人并處理財產托管。街道網格第一時間聯動司法所、“銀發盾牌”、“白云法官工作室”、閘北公證處及司法鑒定中心,從民事行為能力鑒定到財產托管,再到法院裁定,多部門無縫銜接,快速解決老人難題。“過去各部門‘各管一攤’,現在通過‘和法新園’形成合力,幫居民少跑腿、快辦事。”街道司法所副所長丁武斌說。
未來展望
讓法治成為基層治理的“金鑰匙”
“和法新園”的核心,是讓法治從單一普法延伸到維權、調解、治理等全領域,激活轄區法治資源,惠及更多民生。下一步,街道將繼續深化品牌內涵,完善運行機制,讓“和法新園”成為靜安基層法治的“示范園”;推動“小新”調解隊伍發揮專業優勢,成為矛盾化解的“生力軍”;同時深化與共建單位的合作,持續輸送優質法治資源,畫好共建共享的“同心圓”。
從“銀發盾牌”的溫情守護,到“小新調解”的創新探索;從單個品牌的“單打獨斗”,到法治聯盟的“協同作戰”,共和新路街道正以“和法新園”為抓手,讓法治精神浸潤社區每個角落,書寫基層治理的法治新篇章。
記者:羅欣悅
視頻:傅雷
編輯:徐悅琳
信息來源:共和新路街道采編基地
轉載請注明來自上海靜安官方微信
![]()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