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是農(nóng)歷九月十三日,民間傳統(tǒng)習俗廣為流傳至今仍被保留著。民間傳說農(nóng)歷九月十三日是孟婆誕,孟婆是家喻戶曉的人物,是漢族民間傳說中之人物。,特別是她手中那一碗“孟婆湯”,更是具有獨特的力量。農(nóng)歷九月十三也是關公秋祭日,很多地方組織祭祀活動,懷念人們心目中的英雄,旨在傳承民族文化,弘揚關公信義精神。
![]()
一、吃二樣
1、吃雞
農(nóng)歷九月十三日為關公祭日,秋祭以 “莊重、貼合關公形象” 為核心,飲食分 “祭祀祭品” 和 “民眾同食” 兩類,部分習俗延續(xù)至今。傳統(tǒng)用豬、牛、羊,現(xiàn)多簡化為雞、鴨、魚,象征對關公的敬重,祭祀后部分會分予參與民眾,寓意 “共享福澤”。
![]()
食材:童子雞、肉桂、陳皮、豆蔻、丁香、蘋果、砂仁、食鹽、水、蜂蜜、高良姜
![]()
做法:1、把童子雞宰殺,血放凈,趁著雞身還是溫的時候,把雞放入60~70℃的熱水內(nèi)燙5 —10分鐘左右,取出將毛煺盡,使雞潔凈白亮,美觀。2、斬去雞爪,在雞脖子的上方用刀開一個小口,使食管氣管露出,再在臀部和兩腿之間各切開7~8 厘米的長口,割斷食管、氣管、掏出內(nèi)臟,切下肛門,再用清水洗凈余血和污物。3、把清洗好的雞放在案板上,腹部朝上,用刀把肋骨和脊椎中間切斷,并用手壓折。4、用小木棒一根放入肚腹內(nèi)撐起,再在雞下腹脯尖處開一小口,將兩腿交叉插入口內(nèi),兩翅交叉插入口腔內(nèi),使成為兩頭皆尖的半圓形,再晾干表面水分。5、將晾好的雞身抹遍蜂蜜水,放入150℃~160℃的熱鍋內(nèi)炸成粉紅色撈出,放入另一鍋內(nèi),加上老鹵和全部香料,同時將鹽水溶化后加入,雞上壓竹箅子,使雞全部浸沒在鹵水內(nèi),隨后將硝溶化后加入,用旺火燒開。6、再改用文火繼續(xù)燜到雞熟爛為止,撈取出鍋。7、撈雞前要準備好工具,撈時要手眼配合,使雞的造型達到完整美觀的要求。
![]()
2、喝湯
農(nóng)歷九月十三日是孟婆誕,孟婆誕的飲食記載較少,多源于民間對 “孟婆湯” 的聯(lián)想,以清淡、寓意 “解煩”的食物為主,無固定標準。農(nóng)歷九月十三日民間會煮制簡單的甜湯或清湯,如桂花湯、銀耳湯,借 “湯” 的形態(tài)呼應 “孟婆湯”,但寓意為 “驅(qū)散秋日煩悶”,而非傳說中忘憂的含義。銀耳的標配是紅棗,基本都喝紅棗銀耳湯,其實銀耳可以和很多東西搭配,今天給大家推薦的是這個木瓜銀耳湯。
![]()
食材:銀耳、木瓜、紅棗、冰糖、枸杞
![]()
做法:1、洗掉里面的雜質(zhì),將大片的銀耳撕成小碎,這個需要耐心,一個銀耳有這么大一盤。2、木瓜去皮去瓤,切成小塊,紅棗、枸杞一起先浸泡一下。3、煮開以后轉(zhuǎn)小火慢慢煲,蓋上蓋子,記得注意湯別冒出來,中間也要攪拌一下,最后到自己喜歡的程度加入冰糖即可。4、很多人說銀耳不出膠,一般煲兩次,就是煲湯鍵按兩次像這個湯第一次煮的時候只加紅棗和銀耳,第二次煮的時候再加木瓜和枸杞冰糖。5、木瓜和銀耳對女生的營養(yǎng)價值就不用多說,而且秋季多喝喝湯皮膚保濕,身體也可以內(nèi)調(diào)。
![]()
二、做一事:祭祀關公
關公作為 “武圣” 與 “武財神”,象征忠義誠信,生意人尤為重視,以香燭、水果、糕點祭拜,祈愿財運亨通;晉南、渭北等地將飲食融入祭祀,如太原用菠菜汁制 “青龍偃月刀” 形刀削面,渭北吃肉夾饃象征赤兔馬矯健;部分關帝廟舉辦焚香立誓活動,商賈借此重申契約精神。
![]()
看風花雪月,品人間美味!感謝閱讀峰兒廚房的美食分享,喜歡我的文章,請給予點贊、分享、收藏、關注,您的支持就是我最大動力!
特別聲明:以上內(nèi)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nèi))為自媒體平臺“網(wǎng)易號”用戶上傳并發(fā)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