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
![]()
文丨一風(fēng) 誦丨球球
生活像一張無形的網(wǎng),由很多人很多事編織而成。有些事讓你被別人誤解,有些人把你的心攪得一團糟。在生命的世界里,人人渴望理解和被理解。
理解別人,你能得到別人投來贊許的目光;被別人理解,你干枯的心田里便能注入泉水般的清涼。
然而,獲得理解和被理解并非易事。
![]()
生命造就了每個人的性格,生活創(chuàng)造了各自的觀念。
雖說家風(fēng)一定程度上影響著我們的知識結(jié)構(gòu)、生活標(biāo)準(zhǔn)和為人態(tài)度,但也由此衍生出面對問題所呈現(xiàn)出不同的情緒表達(dá)。
生活中,標(biāo)準(zhǔn)不同往往會產(chǎn)生想法的分歧;交流中,語義不清往往造成誤解的情緒;情緒中,性格有別往往又會發(fā)生不快的口角。詩詞征稿中,關(guān)注公眾號投稿。
好在凡事皆有通達(dá)。曉之以理,說的是以理服人;動之以情,講的是真情流露。正如冰雪,只要有陽光的照耀,就有融化的可能。
理解需要心胸開闊的度量。度量大小,決定了一個人的情緒質(zhì)量。
度量小的人,容不得別人否定,過分強調(diào)自己,極力排斥他人,情緒容易激動,稍不順隨就拒人于千里之外。
度量大的人,能客觀地看待自己和他人,既不執(zhí)拗于自己,也不責(zé)怪于他人,能接納自己的不足,也能承受他人真誠的批評。
陽翰笙寫好小說《地泉》后,請茅盾為此書寫序。茅盾直言,要我寫序,我只有毫不留情地批評它。陽翰笙很大度,說批評也是好事。
詩心若無處歸依,
就會在喧囂中沉沒。
我們設(shè)立:守護詩脈群
每日寄詩,互守心燈,
不讓詩脈熄滅。
若你愿意留一盞心燈,
可掃碼入群
今日寄詩已在等你。
茅盾推辭不得,直言“這是一部不成功的小說,太過符號化。”沒想到,陽翰笙竟把如此尖刻的序文原文出版。茅盾見后連聲贊嘆:“雅量,真是雅量!”
有雅量的人,自然得到別人的尊敬。那些所謂文人相輕的人,多為假借學(xué)問沽名釣譽而已。陽翰笙的雅量,來自他對學(xué)問的高度認(rèn)同和深刻理解。
正因為嚴(yán)謹(jǐn)治學(xué),不輕浮,不固執(zhí),這才成就了陽翰笙在中國新文化運動中的貢獻。理解是交流中最完美的結(jié)果,它離不開熱愛生活的默契。
生活中能懂你的人,便是你精神上的貴人。比如你喜歡讀優(yōu)美的文章,是因為你有一顆向往美好生活的心靈。
同樣,一個熱愛生活的人即便他不喜歡看書,但也一定能懂你的心思。這懂,就是熱愛生活的主題在各自的心靈里扎根,從而默認(rèn)了對方的行為是美的呈現(xiàn)。
只有懂,兩個人的心靈才能相通。只有通,彼此的想法才能在流動中得以融合。人同此心,心同此理。理解和被理解的默契,往往是拔人心弦的一幅壯美的圖景。
晚清著名畫家彭玉麟與夫人方梅仙情深意篤。方梅仙去世后,彭玉麟悲傷難過,決心要為妻子畫10萬幅梅花,以示不忘夫妻之情之愛。
彭玉麟晚年住在西湖之濱,當(dāng)時岳墳守墳人有一女子叫二官,她對彭玉麟愛慕入心,便請人做媒。
沒想到,彭玉麟以詩相謝:“但愿來生再相見,二官未嫁我年輕。”二官得詩,被彭玉麟對其妻的深厚情義感動淚落,鞠躬別離……
理解像一首深情的詩,美得讓人掉淚。
當(dāng)理解變成彼此走近或揮手告別的一座橋時,也就成為人間最溫暖最珍貴的禮物了。
*作者:一風(fēng),原名李業(yè)峰,退役軍人。中國散文學(xué)會會員,上海市作家協(xié)會會員。本文首發(fā):江南金蟬子(jinchanzi2017)。 編輯:霄風(fēng)
*朗誦:球球
特別聲明:以上內(nèi)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nèi))為自媒體平臺“網(wǎng)易號”用戶上傳并發(fā)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wù)。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