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這不是變相加班嗎?這不是強人所難嗎?這不是限制自由嗎?又是妥妥的“為你你好”。近日,有網友發視頻稱,河北石家莊一家醫院組織員工跑操。“第一次見到醫院還需要大夫跑操的……也怪不容易的……五圈呢!”據極目新聞報道:這家醫院規定,每周一至周五下午五點半跑五圈,大概兩公里,除病房值班的和手術室里正在進行手術的醫生護士外,行政后勤及醫護人員都要跑步,跑前查人數點名,跑不了的開假條。
10月31日上午,該院一名工作人員介紹,跑步都是在下午下班之后,在院區里跑,跑步是為了把醫護人員的身體鍛煉得更好,值班的醫護人員留下,其余的能跑的都可以參加,還鼓勵病人也參加,當然也會保證患者的安全。
盡管輿論場上“形式主義”“職場PUA”等批評不絕于耳,但冷靜審視整起事件,或許我們不應太快對醫院的初衷下定論——尤其當這一舉措背后,牽動的是一個長期處于高強度、高負荷工作狀態的特殊職業群體。
從具體安排來看,醫院的跑操制度并非全無考量。它明確排除了值班和手術中的醫護人員,允許特殊情況請假,這說明臨床工作仍被置于首位。下午五點半雖接近下班時間,但兩公里的跑程,大約二十分鐘即可完成,與通常意義上的“加班”在時長與性質上并不完全等同。而鼓勵患者參與、強調安全防護等細節,也透露出院方希望借此營造健康氛圍,而非單純管控員工。
公眾對“職場邊界”日益敏感,對強制活動的反感可以理解。但回到醫護行業本身,我們或許更該看到這一群體真實的健康危機。2024年8月發布的《醫護人員健康保障與風險管理白皮書》數據顯示,60%的醫護人員存在飲食不規律、缺乏鍛煉等健康問題,頸椎病、靜脈曲張等職業性疾病發病率顯著高于普通人群 ;40.2%的受訪者存在抑郁傾向,高強度工作與職業暴露壓力為主要誘因。在這樣的現實面前,醫院主動組織鍛煉,未嘗不是一種對員工健康的制度性關懷。
當然,任何管理方式都有優化空間。比如跑操時間是否可以更靈活?能否根據不同科室節奏制定差異方案?運動形式能否更多元,兼顧個人意愿與身體條件?這些討論是有建設性的。但“如何做得更好”與“是否出于善意”,是兩個層面的問題。前者指向執行方法,后者關乎初衷本質。
在人人熱衷“貼標簽”的輿論場中,我們尤需警惕非黑即白的判斷邏輯。當看到醫護人員集體跑操,不妨先放下“形式主義”的成見,換位思考:如果他們是我們的家人,常年超負荷工作、缺乏運動,我們是否也希望他們能有機會走出診室,活動一下僵硬的肩頸、透一口氣?
健康中國,需要從守護每一個群體的健康做起。而當醫院開始關注醫護人員的身體,我們不妨多給一些理解的空間,推動善意的舉措在實踐中不斷完善。畢竟,醫護健康,最終受益的是我們每一個人。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