投稿郵箱: ymq120@yeah.net 對于來稿,默認為原創
近日,有網友發視頻稱,河北石家莊一家醫院組織員工跑操。“第一次見到醫院還需要大夫跑操的……也怪不容易的……五圈呢!國際莊就是不一樣!”
刷到這則醫護人員下班后跑操的視頻時,我第一反應是回頭問辦公室的護士:“這事兒要是擱咱醫院,你們能炸鍋不?” 她頭都沒抬,指著手機里剛彈出的加班通知 ——“昨晚值夜班到今早八點,下午還要開例會,跑操?怕是跑兩步直接栽倒在門診樓前。”
"上了一天手術站得腿腫,下班還要被點名跑圈——這哪是鍛煉?分明是二次傷害!"山東某三甲醫院護士小林在朋友圈的吐槽,道出了無數同行的心聲。
當別人在討論"996"時,醫護群體早已進入"007"模式——凌晨三點搶救病人是常態,連續值完24小時班還要參加業務學習,現在連下班后的時間都要被"健康管理"?
對此,河北這家醫院工作人員回應記者稱,此舉是為了鍛煉身體,從而更好地為病人服務,在不影響安全的前提下,也鼓勵病人參加。
![]()
諷刺的是,現實中卻成了醫護的"獨角戲"。"患者都在病房躺著,誰有空下來跑步?"
"跑操是醫院文化!"當這種話從行政人員口中說出時,多少醫護只能苦笑。跑操缺勤者需提交"情況說明"——這哪里是"自愿參與"?分明是變相的考勤考核。
當管理者的KPI壓過了醫護的生理極限,當"健康管理"變成了"健康折磨",我們不得不問:這些決策者,到底多久沒進過臨床一線了?
網友1
完美解決了醫務人員熬夜熬不死的問題
網友2
醫護上班走累的腿,終于在下班跑癱了
網友3
后勤的才需要跑步,因為他們一天坐著屁股疼,臨床的不需要因為上一天班夠酸了。
網友4
護士忙了一天終于要下班了,一看微信步數已經一萬+了,下了班還要去跑兩公里一會兒跑到醫院樓上想都不想直接跳了
網友5
下午下班以后,跑步猝死了,你們醫院算不算工傷?
網友回的這些話聽著刺耳,卻藏著深深的無奈。
醫護們在疫情時沖在最前,在節假日守在崗位,他們救得了別人的命,自己的休息權卻要靠 “跑操” 來 “保障”?這邏輯根本說不通。
"我們不怕累,怕的是不被理解。"某醫院急診科主任的話,說出了整個群體的心聲。
當社會還在爭論"醫護該不該跑操"時,真正的關懷應該是:少一些形式主義的折騰,多一些換位思考的共情;少一些強制性的要求,多一些人性化的選擇。
![]()
“為你好”和“真的好”,中間隔著一把尺子:是否尊重個體差異,是否保留選擇空間?
說到底,關懷從來不是形式主義的表演,這家醫院該學學政策里的溫度,多問問臨床醫護 “你需要什么”,而不是拍腦袋定規矩。
畢竟,能讓醫護好好休息,才能讓患者得到更好的照顧。
一個連醫護休息權都保障不了的醫院,又拿什么去守護患者的健康?
轉發這篇文章的你,或許也是那個下了夜班還要改病歷的醫護,或是心疼他們的家人
——轉發,就是讓更多人看見:
醫護的休息權,值得被認真對待!
![]()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