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在三星堆博物館28周年館慶之際,全國首個“交互式沉浸聲LED穹頂體驗空間‘天地回響’——三星堆全景音畫數字藝術劇場”開啟試運營。這一創新項目中,上海音樂學院音樂工程系副教授秦毅、房大磊帶領師生團隊,承擔了音樂創作與沉浸聲系統設計的核心任務,展現了上音在音樂科技與文博創新領域的跨學科實踐能力。
![]()
該項目由清華大學美術學院副院長師丹青擔任總導演和藝術總監,秦毅、房大磊副教授,新媒體藝術家達彥擔任音樂團隊主創。上音團隊與清華大學等高校專家緊密合作,創造了高校間跨學科協同創新的又一成功案例。
上音音樂工程系團隊在音樂科技融合領域擁有深厚的研發積淀。早在2013年,團隊就領銜上海市科委科技文化融合發展專項課題:基于3D全息聲音系統的交互式音樂多媒體舞臺表演示范工程,并于2015年成功打造《聲立方-超感官空間》藝術項目,該項目榮獲2015上海市文化廣播影視管理局科學技術進步獎一等獎。基于此,創作團隊將成熟的音頻技術與創新的藝術理念應用于本次三星堆數字劇場的創作中。
藝術創新:
數字擬音技術再現千年文明
在秦毅的藝術指導下,音樂工程系師生先后多次進行采風,為創作積累了豐富的一手資料。創作團隊對陶器、金器、玉器、青銅器等數以千計文物的“器質之聲”進行了采集,并結合數字技術進行藝術重構,再與風起、閃電、雷鳴、雨落的“自然之聲”巧妙融合,構建出獨特的聽覺景觀。
![]()
![]()
![]()
![]()
秦毅帶領學生進行聲音采樣
這種將傳統聲景與現代技術相融合的創新實踐,不僅拓展了音樂藝術的表現維度,更為文博領域的數字化轉型提供了可資借鑒的“上音方案”。
技術突破:
空間音頻技術重現古蜀天籟
在房大磊的技術指導下,團隊基于這些珍貴的音頻素材,經過藝術加工處理,最終構建了由25路獨立音響通道組成的沉浸式沉浸聲系統。該系統創新運用Ambisonics與VBAP(矢量基幅度聲像)技術,實現了聲音在空間中的精準三維定位。
![]()
![]()
房大磊、秦毅在三星堆博物館進行現場調試
在系統搭建階段,團隊駐場進行設備調試與系統優化,確保25路音響通道能夠完美配合直徑20米的巨型穹幕視覺效果,創造出聲畫同步的沉浸式體驗。這一技術實踐不僅體現了上音在空間音頻領域的專業水準,更展現了其在推動國家文化數字化建設中的工匠精神。
教育實踐:
項目驅動培養復合型藝術人才
從前期采風、聲音設計到技術實現,音樂工程系的學生團隊也全程參與,將專業知識應用于真實的文化創新場景。
![]()
![]()
![]()
學生們在教師指導下參與了音頻采集、處理與系統調試的全過程,在具體工作中將課堂所學的聲學原理、信號處理知識應用于實踐。這種“項目驅動、實踐育人”的教學模式,為學生們提供了寶貴的實戰經驗,培養了藝術與科技的復合能力。
“天地回響”數字劇場的成功創建,是上音積極踐行國家文化數字化戰略的具體行動。通過將前沿音樂科技應用于文博領域,上音團隊探索出一條科技賦能文化傳承的創新路徑。
供稿:音工系
編輯:彭暢
審核:張卓
小音家族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