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近日,閔行田間出現一幅“可以吃的藝術”:在上海農娛果蔬專業合作社,由生菜新優品種拼組成的巨幅圖案,引得眾人駐足。這并非一場普通的藝術展,而是10月30日在閔行開展的一場上海生菜新優品種推介會的現場一景。本次活動不僅集中展示了58個各具特色的生菜新優品種,更通過田間觀摩、舌尖品鑒與學術論壇,全方位呈現了科技賦能生菜種業創新、助推鄉村振興的生動實踐。
![]()
田間現“可以吃的藝術”
58位“選手”同臺競“鮮”
生菜除了食用還能做什么?在上海農娛果蔬專業合作社,農田化身為天然畫廊,一幅用不同品種生菜“繪制”的巨幅畫卷徐徐展開:淺綠色的“滬芊”為底,深紫色的“繽紛5號”勾邊,再點綴上深淺不一的綠與紅,共同拼組成“SAGC”“閔行三農”“種動員”的字樣和植物幼苗的圖畫。這片農田,成為了本次活動最吸睛的“打卡點”,也是閔行推動農文旅融合發展的巧妙“點睛之筆”。
![]()
而在上海豐偉果蔬專業合作社,這里儼然成了一個生菜品種的“超級賽場”。58個新優生菜品種整齊“列隊”,接受專家與種植戶的檢閱。從經典的翠綠到驚艷的深紅,從舒展的散葉到挺拔的羅馬生菜,形態各異,色彩紛呈。大家穿行田間,端詳、比對,探討種植要領。這些生菜“選手”各有所長,或在抗病性上表現優異,或在耐寒耐熱能力上出類拔萃,等待著行家的慧眼識珠。
![]()
觀摩之外,關鍵還得過“舌尖”這一關。在新優品種品鑒區,氣氛瞬間被點燃。“滬芊”帶著微甜的清香,“繽紛3號”口感脆甜,“繽紛5號”則因富含花青素而備受關注……“這個口感好,適合做沙拉!”“那個顏色漂亮,做餐飲點綴肯定受歡迎!”“還有生菜固體飲料和吃生菜的雞下的蛋!”全區十余家蔬菜產業聯盟成員單位參加了此次活動,品鑒者們細細品味,對比討論,歡聲笑語中,生菜的品質與風味得到了最直接、最真實的評價。
![]()
科技為引擎
智慧農業賦能“從實驗室到餐桌”
這些表現優異的生菜品種,均源自上海市農業生物基因中心的科研心血。它們的成功亮相,離不開閔行區重點打造的浦江種源孵化社這一關鍵“搖籃”。該基地集生產示范、科學研究、農業培訓于一體,是連接實驗室與田間地頭的重要橋梁。通過政府搭臺,基地已與上海交大、市農科院等多所高校及企業合作,成功推動了包括種源創新、智慧農業在內的20余個農業科技項目落地。
![]()
在同步舉行的專題學術論壇上,專家們分享了《生菜種源的創新與實踐》和《生菜綠色高效栽培技術》等前沿內容,為在場的種植戶和從業者打開了智慧農業的新視野,讓大家深刻感受到:每一顆優質生菜的背后,都凝聚著農業科技工作者的智慧結晶。
值得一提的是,這些生菜界的“新星”早已在閔行區悄然嶄露頭角。今年,生菜新優品種已在尚品顓溪、北外附屬田園高中、正義園藝等6個點位成功開展示范種植。從專業合作社到校園田園,這批新品種正以其優良的特性,走進更多人的視野,為后續的大面積推廣種植奠定了堅實基礎。
![]()
未來,閔行將依托種源孵化平臺,積極對接上海市農業技術推廣服務中心搭建的高水平產業發展交流體系,在市級技術部門與科研單位的指導和支持下,持續構建產學研協同創新體系,推動科技成果高效向田間地頭轉化,讓更多“上海出品”的優質生菜將走上千家萬戶的餐桌,為市民的“菜籃子”增添更多色彩、健康與美味。

記者:李逸
部分供稿:區農業農村委
初審:趙若楠
復審:方雨斌
終審:劉墾博
轉載請注明來自今日閔行官方微信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