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真正的強者從不止于創造紀錄,而是拓展邊界去定義未來。“站在3000萬輛的新起點,一汽-大眾要向新發力,向質前行。”
文 / 吳毓
當一輛一汽奧迪A5(參數丨圖片)L領航版緩緩駛下生產線,一汽-大眾創下中國乘用車企首個3000萬輛產銷紀錄。
這數字背后,是從一款捷達到三大品牌33款車型的矩陣擴容,是從長春基地到“五地六廠”的產業扎根,更是累計5.5萬億元營收、7300億元稅收與50萬個就業崗位的責任擔當。
但在鮮花與喝彩中,一汽-大眾選擇了“轉身”。
![]()
中國一汽黨委常委、副總經理兼一汽-大眾黨委書記、總經理 陳彬
中國一汽黨委常委、副總經理兼一汽-大眾黨委書記、總經理陳彬走到舞臺正中,環視全場后的表態擲地有聲:“站在3000萬輛的新起點,一汽-大眾要向新發力,向質前行。”
這種不沉浸于功勞簿的清醒,恰是強者的標配。
![]()
對于一汽-大眾而言,過往的3000萬份信賴,終究是開拓未來的底氣,而非禁錮理想的枷鎖。
如果說,過往的3000萬輛是“實力打底”的證明,那么面向未來的布局便是“格局破界”的宣言。一汽-大眾將以十大核心任務為支撐,擘畫智能電動時代的新藍圖。
面向2030年,一汽-大眾將全速推動智能電動轉型,用“硬核產品”回應市場期待。
在“油電混共進全智”的戰略下,未來五年一汽-大眾將有30余款全新車型密集落地,其中超20款是新能源車型。混動車型將攜中國區專屬解決方案而來,300公里+的純電續航,與低于4升/100公里的饋電油耗,打破“節能與續航不可兼得”的魔咒。純電車型實現A0級到B+級核心市場的全覆蓋,800公里+的純電續航,將里程焦慮徹底擊碎。
![]()
從“開不壞的大眾”,到“零焦慮的新能源”,產品迭代的背后,是一汽-大眾對用戶需求的精準回應。
面向2030年,一汽-大眾將強力推進科技創新,以“百億投入”搶占賽道先機。
今天的創新,不再是單點突破,而是體系發力。依托兩國九地的研發布局,與年均近百億元的研發投入,一汽-大眾將聚焦智駕、軟件等智能電動核心賽道,并聯合華為、酷睿城、寧德時代等頭部供應商打造“技術共同體”。
自研的TQ200雙擎變速箱已經裝車,SOA電子電氣架構將于明年在捷達首秀,攜手華為打造的數字化工廠將推動全體系的數智化轉型……合資的“技術高地”正在晉身“新質生產力”。
![]()
面向2030年,一汽-大眾將集中突破合資模式煥新,借“本土基因”激發品牌活力。
捷達品牌的轉型堪稱合資創新的典范。通過引入本土資源實現“本土化主導開發”,未來五年不僅有四款新能源車型問世,還將邁上40萬-50萬輛級產銷規模,帶動千億級產業生態。從“引進車型”到“主導開發”的躍升,讓一汽-大眾的步伐行穩致遠。
![]()
面向2030年,一汽-大眾還將攻堅落實全球化布局,以“三步戰略”邁向世界舞臺。
三大品牌協同發力,“走出去、走進去、走上去”的出海路徑清晰而堅定。未來五年,20款國際車型先后登場,出口規模直指10萬輛大關。從長春到中東,從“中國智造”到“全球共享”,一汽-大眾正重塑中國制造業的高質量名片。
![]()
一汽-大眾的自信,藏在“實力打底+格局破界”的雙重基因里。34年積淀的康采恩制造體系、奧迪特評審體系成就的品質是它的“硬實力”,而拒絕價格戰內卷、堅守長期主義的定力則是它的“軟實力”。
![]()
真正的強者從不止于創造紀錄,而是拓展邊界去定義未來。
當3000萬輛的榮光被輕輕放下,一汽-大眾已然站在新的起點。從中國汽車工業的“開創者”,到智能電動時代的“引領者”,這家企業的成長軌跡,恰是中國制造業從規模擴張到質量躍遷的生動縮影,更是高水平對外開放與高質量發展同頻共振的最佳例證。【版權聲明】本文系汽車人傳媒原創稿件,未經授權不得轉載。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