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月1日,小鵬汽車董事長何小鵬在《鳳凰網財經》訪談中直言:“如果將來市場只剩5家車企,我更愿意是兄弟的公司。”
![]()
圖源:微博
這句話放在當下車企老板們隔空互懟成常態的背景下,聽起來確實有些與眾不同。畢竟在這個互相拆臺都不稀奇的年代,主動稱競爭對手為“兄弟”,要么是真感情,要么就是深諳生存智慧。
不過在小雷看來,這對“兄弟”的相處方式,確實不太一樣。
去年何小鵬在發布會上直接曬出與雷軍的微信聊天記錄。雷軍興致勃勃地安利小米YU7的24小時耐力挑戰,何小鵬禮貌回應“有意思,好點子”,轉頭就讓小鵬P7去刷了同款測試——最終跑出3961公里,比小米YU7的3944公里多出17公里。
![]()
圖源:微博
更絕的是,看到自家記錄被破,雷軍非但沒急眼,反而發動一眾高管轉發祝賀:“祝賀小鵬汽車取得新記錄!”這格局,確實配得上“老大哥”的稱號。
說到交情,這兩人確實是真“老相識”。從2006年雷軍個人投資UC瀏覽器,到2018年何小鵬斥資1億美元認購小米股票,再到順為資本連續多輪投資小鵬汽車——這段跨越近二十年的關系,用雷軍自己的話說就是:“同在一個江湖,不能只有打打殺殺,也應該還有兄弟情誼。”
但兄弟歸兄弟,該卷的業績一點沒落下。剛出爐的10月交付數據顯示,小米與小鵬在2025年10月交付量均突破4萬臺:小鵬汽車交付42,013臺,小米汽車交付也超4萬,創歷史新高。這分明是“嘴上叫兄弟,報表見真章”。
![]()
圖源:小雷制圖
就連產品布局都透著默契。小鵬P7+專注15-20萬級市場,連續多月蟬聯銷冠;小米SU7則穩坐20萬以上價位段寶座。一個深耕智能駕駛,一個死磕用戶生態,看似賽道重疊,實則各有所長。
這種獨特的“競合關系”,在當下的車市淘汰賽中顯得尤為明智。何小鵬、雷軍、李想等行業大佬都預測,中國車市最終會像手機行業一樣,由少數幾家主流玩家占據大部分份額。面對這場殘酷的淘汰賽,與其和陌生對手互相消耗,不如和知根知底的“兄弟”來一場“有底線”的競爭。
他們的實際操作也確實聰明:小鵬G7與小米YU7故意錯開發布時間,避免正面沖突;據說兩家還曾聯手與電池供應商談判,共同壓低采購成本。這種“既競爭又合作”的玩法,在價格戰一觸即發的當下,確實顯得難能可貴。
![]()
圖源:微博
當然,私底下關系再好,商業上都是競爭對手。何小鵬一邊說著兄弟情深,一邊猛挖AI團隊;雷軍忙著建電池工廠,產能自然優先供給自家車型。正如何小鵬吐槽:“雷軍太努力了,搞得我們都好累。”或許,這種“卷而不撕”的狀態,才是商業競爭中最健康的樣子。
何小鵬預測2025年初將爆發“瘋狂價格戰”,但長期來看,懂得“有序競爭”的企業更可能成為最后的贏家。在這個充滿不確定性的時代,他們用行動證明:競爭不一定要你死我活,也可以是你追我趕,共同把行業的蛋糕做大。
畢竟,如果未來真的只剩5家車企,誰不希望隔壁坐的是個能互相遞扳手,而不是捅刀子的呢?至于這對從互聯網轉戰造車的“兄弟”,最終能否雙雙挺進決賽圈,還是讓市場來給我們答案吧。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