印度果然還是沒忍住。就在外界以為霹靂-15E空戰事件已經過去的時候,印度國防研究與發展組織突然宣布,要把從霹靂-15E導彈殘骸上獲得的技術,用在自家的“阿斯特拉-2”空空導彈上。這意味著,大家最擔心的事還是發生了——印度真的打算把霹靂-15E當成“技術金礦”,準備照著抄個遍。
![]()
5月7日印巴空戰爆發,當時印度空軍因為作戰指令保守,導致多架“陣風”戰機在交戰中被擊落,而巴方使用的正是霹靂-15E遠程空空導彈。戰后,幾枚導彈殘骸落在印度境內,其中一枚燃料耗盡后自毀失敗,殘體較為完整。印度軍方立刻展開地毯式搜尋,將殘骸運回研究機構分析。
起初,印度媒體極力淡化這件事,宣稱霹靂-15E不過是“中等水平導彈”,并大肆吹噓法國“米卡”和俄制S-400。可沒過多久,風向突然一百八十度轉彎——霹靂-15E搖身一變成了“全球最先進空空導彈”,印度更稱其為“戰略技術寶庫”。
![]()
按照印度DRDO的說法,霹靂-15E身上有三項關鍵技術值得學習:微型有源相控陣雷達、高能推進劑和強大的抗電子干擾能力。這三點也是讓印度最為眼紅的部分。霹靂-15E能在惡劣戰場條件下穩定鎖定目標,關鍵就在雷達導引頭的精度和抗干擾系統的可靠性。
而它能達到超過5馬赫的速度、200公里的射程,則要靠新一代復合燃料推進系統。這種導彈在高空打擊中幾乎無解,印度空軍的“陣風”即便擁有法制電子戰系統,也在它面前失效。
問題在于,這些技術印度根本消化不了。以相控陣雷達導引頭為例,美國在上世紀90年代就開始研究,但直到現在仍未完全解決T/R模塊微型化的難題。日本也試過用類似技術開發AAM-4B導彈,結果可靠性極差,射程和精度都無法達標。印度連自家主力戰機的雷達都要靠以色列代工,導彈電子系統多靠進口零件拼裝,憑幾塊殘骸就想復刻霹靂-15E,根本不現實。
![]()
更關鍵的是,霹靂-15E的自毀系統在落地時幾乎將關鍵部件摧毀。印度能得到的,不過是外殼和推進體的殘片。真正有價值的核心元件,比如導引模塊和控制芯片,早已被燒毀。可印度并不死心,還以“研究殘骸”為名向美日歐多國開放參觀,希望能從技術交流中獲取更多信息。這種做法說白了就是打著科研旗號的“國際抄作業”。
事實上,印度空軍的“阿斯特拉”系列導彈一直飽受詬病。初代“阿斯特拉-1”射程不足70公里,可靠性差到空軍自己都不愿使用。二代“阿斯特拉-2”原計劃依靠俄以技術合作,提升射程到160公里,但現在看來連這個目標都被推翻。霹靂-15E一戰讓印度徹底意識到代差太大,于是干脆放棄原本的設計,準備“參考中國方案”。但就算他們全盤照抄,也注定是“形似而神不似”。
![]()
導彈的競爭,本質上是工業體系的競爭。霹靂-15E能成功,靠的是中國幾十年積累的科研能力。從雷達天線到推進材料,再到導控算法,每一步都涉及無數科研團隊的協作。這不是拿一堆零件拼出來的,而是整個國家工業體系的產物。
印度過去連仿制蘇聯R-73導彈都失敗了,如今想抄霹靂-15E這種頂級產品,難度可想而知。即使在外部技術幫助下,印度也可能做出“縮水版”的大號導彈,體積更大、性能更差。
更令人擔憂的是,這次印度可能會把分析數據分享給美國和日本。美方長期想破解中國產導彈的制導邏輯,如今看到機會當然不會放過。印度或許能借機換來技術援助或資金支持,但這種“出賣殘骸”的行為,一旦坐實,勢必引發地區安全緊張。好在霹靂-15E的技術防護極強,關鍵程序加密復雜,即便外泄,也難以真正被破解。
![]()
而從更深層面看,這件事再次暴露了印度軍工的“虛火”:宣傳永遠比成果快一步。從戰機、坦克到導彈,印度的國防項目幾乎都存在“紙上談兵”的通病——目標宏大、投入驚人,最終成品性能平庸。
就拿“阿卡什”防空導彈來說,服役多年仍頻繁炸毀;“布拉莫斯”巡航導彈雖然打得響亮,但真正核心推進技術仍由俄方掌控。印度的科研體系存在根本性短板,缺乏持續研發的穩定支持。霹靂-15E即使放在他們面前,也只是個無法拆開的“謎盒”。
諷刺的是,印度媒體最近已經開始自我安慰,說即便不能完全復制,也能“學習思路”。這聽起來像是在提前為失敗找臺階。當年他們仿制T-90坦克就是這么說的,結果國產版問題頻出、連自家軍隊都嫌棄。如今的霹靂-15E計劃,很可能又是一場“嘴炮工程”。
![]()
從長遠來看,這件事對印度來說也許是一場警醒。它提醒印度,科技不是嘴上說說的事,更不是抄出來的。真正的強國,從來不是靠模仿別人,而是能創造出別人無法模仿的東西。霹靂-15E讓印度看到了差距,但更重要的,是看清了自己——想追趕,就得先腳踏實地,而不是幻想一夜之間彌補幾十年的差距。
從戰略角度看,中國無需過度擔心印度的“仿制計劃”。霹靂-15E的技術層級遠非印度能輕易消化,中國空軍的下一代導彈研發早已啟動。未來霹靂-16、霹靂-17服役后,將進一步擴大中印在空戰技術上的代差。對于中國而言,這次事件更多是一場警示:先進裝備在實戰中的技術保密依然是重中之重。
![]()
印度或許能從殘骸里學到一點皮毛,但他們抄不走的是工業體系、科研能力,更抄不走中國幾十年積累的底蘊。霹靂-15E不是印度的“技術金礦”,而是照出印度軍工現實的一面鏡子。
科技的較量,不在嘴上,也不在殘骸里,而在腳踏實地的積累。印度若真想擺脫落后,就該少點口號,多點行動。至于想靠“撿來的碎片”追上中國,那就只能祝他們好運了。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