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時間11月1日,開拓者主場以109-107險勝掘金,取得一場關鍵勝利。然而這場比賽中,中國球員楊瀚森經歷了NBA生涯的又一個里程碑——首次在常規賽中遭遇DNP(教練決定未出場),全程坐在替補席,未能獲得哪怕一分鐘的上場時間。
更令人遺憾的是,楊瀚森因此錯過了與自己的偶像、掘金隊超級中鋒約基奇同場競技的機會。此前五場常規賽,楊瀚森場均還能獲得5.8分鐘的出場時間,但隨著羅伯特·威廉姆斯的傷愈復出,他徹底跌出了輪換陣容,成為球隊第四中鋒。
本場比賽,開拓者隊內的中鋒位置競爭激烈程度充分展現。首發中鋒克林根出戰24分鐘,雖然8投僅2中得到5分,但搶下驚人的15個籃板;
剛剛傷愈復出的羅伯特·威廉姆斯作為第二中鋒,在12分鐘內2投2中,高效貢獻4分4籃板1助攻1封蓋;就連第三中鋒里斯也獲得了7分鐘的出場時間。
三位中鋒分完了所有48分鐘的中鋒上場時間,楊瀚森成為了那個被犧牲的人。從賽季初段的第一替補中鋒,到如今的完全跌出輪換,楊瀚森在開拓者內線的地位急劇下滑。
開拓者主帥斯普利特在賽后采訪中解釋道:“我和楊瀚森最早就說過,這是一場馬拉松,不是短短幾場系列賽,我們現在能讓他打幾分鐘獲取經驗,需要謹慎對待這件事情。”
楊瀚森跌出輪換并非完全出乎意料。本賽季至今出戰的5場比賽里,他場均僅有1.8分0.8籃板,投籃命中率低至22.2%。
與夏季聯賽和季前賽的亮眼表現相比,楊瀚森顯然尚未適應NBA常規賽的強度和節奏。開拓者隨隊記者曾直言不諱地指出,目前楊瀚森在場上時實際上是“負貢獻”。
隊記進一步分析了他的問題所在:“他存在感不高,容易犯規,跟不上節奏,體能也有問題。”這些短板在NBA的高強度對抗下被放大,使得教練組在使用他時越來越謹慎。
從CBA到NBA,楊瀚森面對的不僅是比賽強度的提升,還有生活方式、語言文化和訓練質量的全面挑戰。新秀撞上“新人墻”在NBA并不罕見,關鍵是如何突破。
開拓者本賽季的心態與過去幾年有明顯不同。球隊已經到了需要出成績的階段,而非繼續擺爛積累天賦。
特別是在原主帥比盧普斯因涉賭被停職后,代理主帥斯普利特更是迫切需要贏球來為自己轉正積累籌碼。在這種情況下,使用經驗豐富的老將、減少新秀的上場時間成為自然選擇。
斯普利特在兩次采訪中都把楊瀚森的成長過程比作“馬拉松”,強調成功適應NBA并非一朝一夕能完成。這種表態看似是對球員的安慰,實則也暗示了楊瀚森短期內難以獲得穩定出場時間。
對楊瀚森來說,最現實的成長途徑可能是前往G聯賽(NBA發展聯盟)鍛煉。根據G聯賽官網的賽程,2025-26賽季的G聯賽將在北京時間11月8日開賽。
開拓者下屬的撕裂之城混音隊首戰將對陣圣克魯斯勇士隊。這為楊瀚森提供了一個獲得穩定出場時間、積累比賽經驗的理想平臺。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