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太陽]父親說,每一道成型的菜品,離不開三個要素:地域,氣候,人文。比如,北方多有吃涼菜的習慣,一過淮河,即便是生活日常,也少見涼菜。
[調皮]菜是無限豐富的,而且還會一直豐富下去。把某一道菜一定要加上地域特征,多數情況下是偏好大于客觀現實。
[煙花]已經列出了京菜的兩個系列,這一篇開始系列三。還是從涼菜開始。
[強]老規矩:排名隨機,不分優先級。
桂花馬蹄
[發]“馬蹄”就是荸薺,所以這是一道素菜。桂花馬蹄不是北京本地菜,因為雖說荸薺和干桂花北京都有生長,但是都沒有規模,民間也想不起做菜。但是從南方傳來,上了宴席,撐起了臺面兒,時間長了,好多飯店菜譜上都有,成了“北京特色”
秋天是吃荸薺的時節,父親的第三個京菜系列,歪打正著地成了頭道菜。
[發]糖醋心里美
心里美蘿卜是北方常見的果類蔬菜,品性決定了很難以熟菜呈現,要么涼拌、要么腌制。早年間也是秋天正當時,爽口開胃,正餐前最佳配菜。
[發]芝麻菠菜
菠菜在北京人的食譜中是最常見的之一,圍繞菠菜的各類菜品自然也多。芝麻菠菜的點睛之筆是芝麻,早年間那可是金貴東西。
不用芝麻,花生米也可以,叫做“果仁兒菠菜”。
[豬頭]豆兒醬
豆兒醬不是“醬”,是皮凍兒。肉皮凍是北方常見的家常菜,一般在天涼以后家里做得就多起來,主要是可以快速成菜。豆兒醬就是在肉皮凍里放上黃豆、芹菜丁、胡蘿卜丁之類,口味一下子豐富起來。
早年間過年前,好多人家就做出來,過節時切上一盤,是道廣受歡迎的“大菜”
[豬頭]醬牛肉
不用多說了。北京的醬牛肉的特色就是不同的餐館可以做出些許的差異,不同的食客會有不同偏愛。
[轉圈]熏魚
北京水產品不豐富,做魚的方法也比較單一,若不是借了800多年政治中心的地位,魚菜很難在北京傳播開。
熏魚就是一道北京特色的魚菜——把魚熟制后又用一些便于保存的方法加工,久而久之竟成了代表。
北京稻香村的熏魚是熟食的主流之一。如同醬牛肉,不同的館子也有自己的風味。
[豬頭]干炸里脊
干炸里脊是今天熟知的“小酥肉”中的上品。早年間這是有點奢侈的大菜——舍得用豬里脊肉做一道葷菜涼菜,那是只有大戶人家才會有的奢華。
過去,干炸里脊看裹面糊配料,現在簡單了,面糊配料退居其次,蘸料即可。
[發]乾隆白菜
不用多說,這是系列三的涼菜里為了湊“北京特色”的那一道。
#桂花酒釀圓子#中美首腦會晤##日本女首相
![]()
![]()
![]()
![]()
![]()
![]()
![]()
![]()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