剛剛,有位朋友說謝稚柳之所以把深寫成探,原因是謝稚柳用的是文征明“深”字的一個寫法,他還給我發出來了圖片,這個圖片簡直就是個笑話,這不是錯上加錯嗎?你再查一下文征明的寫法出自何處?不要把書法字典的錯當權威,你現在都沒有見到謝稚柳先生的手稿,就判斷謝稚柳先生把深寫成了探,或者謝稚柳的深就是像文征明那樣,這完全和事實不符。
這種判斷方法都是錯的。你應該先拿出謝稚柳先生的手稿,這是最有力的證據,其他都是你們自己的猜想,所以說不符合事實。
我們一定要有追溯事實的本領,這個基礎都沒有,你談論什么真實和錯誤呢?
書法字典出錯也很多很正常,關鍵我們要有起碼的判斷,三點水在草書中分三個勢,提手部與三點水根本不是一個勢,怎么可能把深寫成探?
![]()
我們首先看你給我們發的這個視頻,文征明的這個所謂的深字,這個字其實,就是一個容易誤打誤判的一個字。
這個字是不是文征明寫的規規矩矩的一個深字呢?我看也不像,恰巧這個字是誤打誤招。所謂的這個深字當做探字來看,也是錯的。
即使我們就當作探字來看,提手橫畫的起筆是錯的,因為沒有明顯的筆毫入紙的起筆,然后,寫提手的轉折部位勾挑也是錯的。
![]()
我的判斷是這,個字可能原本就是一個深字,只是,恰好這個字可能是被滴墨有所破壞,因此看起來像一個探索的探字。如果謝稚柳學書法,絕不會學這樣一個字。
我們接下來再來看一看文征明寫的深字和探字是怎么寫的。
![]()
這是文征明寫的《滕王閣序》里邊的一個深字,這個深字三點水的起筆有明顯的筆尖落紙的起筆的動作,這就是非常正常的起筆。
![]()
我們再看這是文征明寫的行書《草書千字文》里邊的深字,這個深字用的是“散水點”筆勢,三個筆畫寫成了兩個筆畫,每一個筆畫都有明顯的起筆的動作,這就是正常的書寫。
![]()
再看文征明寫的探字,提手的豎畫是一個奮筆勢,橫畫和豎畫有明顯的交叉交代,這就是正常的書寫。
![]()
我們再看文征明寫的這個探字是怎么寫的?明顯的蹲鋒起筆,然后寫豎畫,再寫勾和提,筆筆交代的都非常清楚。
我們這位網友提供的那個探字也好深字也罷,筆法結構非常的不明顯,這個字明顯是一個有誤的字,你拿一個錯誤的字來證明正確的字,這不是緣木求魚?
還有一個問題是字典上選字的不妥,或者選錯了字,這也是值得我們要考慮的問題,所以我們要動腦筋去分析問題,不要信張嘴就來,說錯就錯,說對就對,這是完全不符合事實的,再說,我們一再說謝稚柳先生的原稿是怎么寫的,我們至今還沒有看到公開的信息,我們也沒法得到謝稚柳先生原稿的信息,如果謝稚柳先生的原稿上是怎么寫呀就是那個字。
目前,已經出現的信息都不是令人信服。
因為臨探二字可以說通,如果謝稚柳先生原稿公布是探則以探為準,如果是深則以深為準。
至于被網友議論紛紛,其實,至今都沒有確鑿證據,我們是以證據為依據,而不能自以為是。
關于出錯問題,它是一個比較復雜的工作程序問題,比如說原稿上面可能有錯誤,會導致一層層的錯誤出現。
另外,還有我們的校勘有沒有跟上去。
再一個,制作為宣傳板的時候不是博物館的人來做的,而是承包給廣告商或者是做廣告事業的人來做的,他們的根據,就是你給他發的那個文本,如果文本上面有問題,那么他們刻字的時候,也會出現問題。
如果出現這樣的問題,也不是廣告商的問題,而是提供稿件人,校勘人員的問題,這是校勘編輯責任。
前前后后在不同程序上,它有一個一錯再錯的問題,這樣,就會出現很多問題,我們看,報紙已經發表的很多的所謂的公開的版面上的信息,也有很多是錯的。
甚至有落下字的,比如說山動的動給落下了。
![]()
那么這些,都是在文稿編輯排版過程很有可能出錯的環節,所以這個錯,主要是校勘,付印大眾公前出錯了,所以說在發原稿的時候要注重它的準確性,特別是在付梓刊印之前,一定要保證與原稿定稿的一致性。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