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國時期軍閥眾多,一些省份雖名義上歸屬國民政府,但實際上是獨立割據,聽調不聽宣,像山西、青海、寧夏、云南等皆是如此。
蔣介石對于這些地區也曾想過辦法,比如在抗戰結束不久,趁著滇軍入越南受降時發動兵變,將“云南王”龍云軟禁起來。
他這個做法讓龍云舊部心中不滿,所以在后來兩黨對戰時,滇軍將領大部分都沒有頑抗到底。
![]()
1946年5月解放戰爭沒有正式爆發,潘朔端就率184師在海城起義。1948年10月遼沈戰役正激烈,曾澤生又帶領60軍在長春起義。
只是,也有一位滇軍出身的國軍兵團司令是個例外。
他被圍在錦州后,兩任“云南王”龍云、盧漢都派人跟他聯絡要求他見機行事,甚至連路線都幫他規劃好了。
可惜此人充耳不聞,硬是堅持不出城,最終也就成了解放軍的俘虜。他的名字叫盧浚泉。
![]()
盧浚泉1899年出生于云南昭通的一個大奴隸主家庭,家中光是奴隸就有上千,他還有兩個同樣出身的親戚——龍云和盧漢。
他比盧漢小了近5歲,不過輩分卻是盧漢的叔叔,而盧漢又是龍云的表弟。一圈下來,盧浚泉就跟兩代“云南王”都關系密切。
1922年,盧浚泉考入云南講武堂,兩年后又被選送進入廣州黃埔軍校輪訓班,因成績不錯畢業后留校任第三期學生隊區隊長。
他這個身份很復雜,既是滇軍高層的親信,又是蔣介石的嫡系門生,兩邊對他都能高看一眼。
![]()
1927年,盧浚泉返回云南,這個時期云南亂得很。
先是龍云、胡若愚、李選廷、張汝驥四位鎮守使聯手逼唐繼堯下臺,后龍云跟胡若愚又為爭權大打出手,因此各個方面都很缺人。
盧浚泉作為龍云的親戚、軍校畢業生,返回云南就得到重用,進入98師擔任參謀。
后來龍云在斗爭中勝出,徹底掌控了云南,盧浚泉也是水漲船高,營長、團長、旅長、一直到軍長,平均四年就能完成一級的上升。
到日本投降時,盧浚泉已是93軍軍長,他隨盧漢進入越南受降,還短暫擔任過河內警備司令。但沒想到的是,滇軍主力剛走,蔣介石就命令杜聿明發動兵變,龍云被迫飛往重慶。
![]()
為了不將滇軍都逼反,老蔣沒有讓自己人主政云南,就改由盧漢繼續統領滇軍。同時軟刀子也安排上,把滇軍主力部隊陸續調到東北,讓云南沒辦法鬧事。
當時60軍在戰場的第一線,傷亡比較大,而93軍因為盧浚泉的特殊關系,長期駐守在錦州,基本沒打什么仗。
1948年3月,盧浚泉兼任錦州警備司令,3個月后升任為國軍第六兵團司令。一開始他還想過要幫助國軍作戰,但中央軍的歧視讓他感覺齒寒。
在用人上,錦州指揮所主任范漢杰就防了一手,讓其親信王育生做錦州守備參謀長,同時又派另一名親信楊兆銘任督察處長,嚴密監視著盧浚泉。
![]()
盧浚泉為了應對大戰,希望能儲備一些彈藥和糧食,但錦州兵站都沒有提供。
解放軍兵臨錦州城下后,盧浚泉希望炮兵能多支援自己這個方向,錦州炮兵指揮黃永安也以沒有炮彈為由拒絕。如此種種,讓盧浚泉心灰意冷。
這個時候,龍云派人秘密前來聯絡,表示國民黨大勢已去,讓這些云南子弟有機會就起義。在長春的曾澤生聽從了,可盧浚泉不答應也不拒絕,就一直拖著。
眼看93軍要被帶入火坑中,龍云急得不行,隨即跟東北“剿總”總司令衛立煌聯系。兩人關系不錯,曾經有過密約,一旦情況緊急,希望衛立煌幫助滇軍離開。
![]()
得到衛立煌愿意相救的答案后,龍云再次讓盧浚泉飛抵沈陽,找衛立煌拿個東北“剿總”的命令撤出錦州,但盧浚泉不去。
在龍云的委托下,衛立煌親自來到錦州要拉一把,盧浚泉依然避而不見。于是,能起義、撤退的機會都被浪費,最終盧浚泉被俘,成了滇軍唯一的高級戰犯。
龍云聽說93軍有不少人在錦州戰役中傷亡后,氣得大罵盧浚泉是傻瓜、不中用。
話說回來,為什么盧浚泉就是不肯起義呢?這里面有兩個原因。
![]()
一是他作為黃埔學生,對蔣介石還是有感情的。錦州戰事吃緊時,蔣介石親自給他發了電報,內容親熱至極,其中一句“請吾兄固守待援”,讓他生了些幻想。
有意思的是,盧浚泉拿著這封電報給93軍軍長盛家興、新8軍軍長沈向奎看,另兩人立即冷嘲熱諷:老先生一到沒辦法的時候,就趕來稱兄道弟,這頂個屁用!
還有一個原因是盧浚泉有顧慮,他怕連累了盧漢。據盧漢的女兒盧國梅后來回憶:
盧浚泉拒絕起義是擔心影響到盧漢,萬一蔣介石遷怒盧漢,云南就會變成一片焦土,這是作為一個云南人不愿意看到的。
![]()
無論出于何種原因,盧浚泉沒起義,最終把自己送入了功德林。在改造之時,他倒是沒什么抵抗情緒,并且也有自己的絕活——砌墻。
據沈醉回憶,有一次功德林要修豬圈,管理員問誰會砌墻,盧浚泉立即報名,沈醉則是給他打下手。砌墻也是一門技術活,看著容易,但要整齊、安全卻很難。
沈醉一開始持懷疑態度,結果盧浚泉拿起瓦刀很快就把墻砌好,還特別整齊。沈醉就好奇問:你一個兵團司令,什么時候學到這一手的?
盧浚泉回答:以前我對吃穿不講究,但對住要求很高,要弄得舒服點,別人信不過,就常常自己設計、自己監工,有時也自己幫忙砌墻。
他還給沈醉講解,砌墻齊不齊,看的是吊著那一根線,隨時檢查歪不歪。后來在功德林里,只要是盧浚泉負責的墻,就沒有倒塌過。
![]()
1959年,新中國進行了首次戰犯特赦,盧浚泉因為表現積極,且龍云、盧漢都在新中國中央任職,所以就在這一年重獲自由。
離開家鄉這么久,盧浚泉非常想回去,組織就安排他回云南擔任政協專員,1978年他又擔任了全國政協委員,最終在1979年病逝。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