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月下旬,慶州一場韓美首腦相關活動上,一件特殊禮物讓原本聚焦外交議題的目光驟然轉移。
韓國方面送出的金冠模型,意外將特朗普推到輿論焦點,過往相關爭議也隨之被重新提起。
![]()
這頂承載著韓國文化意義的禮物,沒成想觸發了關于象征意義的廣泛討論,美國白宮與韓國政府至今未對此事公開回應,外界對這一意外插曲的關注仍在持續。
八個月前的“國王爭議”埋下伏筆
2月19日,特朗普宣布取消紐約市擁堵收費制度后,在社交平臺寫下“紐約得救了國王萬歲!”的內容,還特意用了大寫字母強調。
更受爭議的是,白宮官方賬號隨后分享了一張他頭戴金冠的合成圖片,圖片里他站在紐約天際線前,配著同樣的口號,這一舉動直接引發了“反對國王”的抗議活動。
![]()
當時不少輿論就指出,這種自我神化的表述與美國的共和精神相悖。
沒人能想到,八個月后的10月29日,這場爭議會以更戲劇性的方式重現,韓國總統李在明真的給特朗普送上了一頂金冠。
這種巧合讓外界很難不將兩件事聯系到一起,也為后續的熱議埋下了種子。
慶州博物館里藏不住的興奮
10月29日下午,慶尚北道慶州國立博物館內舉行了特殊的贈禮儀式,這里也是韓美首腦會談的舉辦地。
韓國總統李在明向特朗普授予了兩件重要物品:一件是以新羅王陵“天馬冢金冠”為原型的鍍金模型。
![]()
另一件事頗具矚目意義,即特朗普獲頒韓國最高級別木槿花勛章,此舉創造歷史,他成為首位獲此殊榮的美國總統,在外交與榮譽層面留下獨特印記。
這頂金冠可不一般,它出自慶州民俗工藝村的金屬工藝匠人之手,純手工制作花了20天,匠人父子倆每天工作10小時以上,從打磨刻紋到鑲嵌寶珠全靠手工完成。
真品現存于這家博物館,是韓國國寶級文物,高約32.5厘米,用金超1千克,鑲嵌著60顆曲玉和380顆寶珠,代表了新羅時期金屬工藝的巔峰水準。
特朗普見到金冠的反應被英國《鏡報》10月29日詳細報道。
肢體語言專家朱迪?詹姆斯分析說,他接過禮物后就陷入了恍惚狀態,目光死死盯著金冠,像是在琢磨什么時候能戴上。
![]()
一開始他還想維持沉穩,嘴唇緊緊閉著,但身體不自覺地左右轉動,暴露了興奮勁兒,到了后來,他干脆露出了真心的笑容,主動摟住李在明給出“半擁抱”,既克制又顯感激。
特朗普自己也毫不掩飾喜愛,當場贊嘆金冠“太特別了”,對著勛章直說“太漂亮了我現在就想戴上它”,言語里的欣喜藏都藏不住。
輿論發酵下的沉默回應
金冠贈出后,最受關注的不是禮物本身的價值,而是其中的象征意義。
不少媒體都覺得這場景充滿諷刺,八個月前還在社交媒體自比國王的人,如今真的收到了代表王權的金冠。
![]()
關于“王權象征”的討論再次被點燃,大家紛紛質疑這種禮物是否合適,畢竟美國向來標榜反對君主制。
有意思的是,這頂金冠的文化背景也成了討論熱點。
有專家指出,新羅金冠帶有花樹狀金步搖的特點,這種工藝源自西亞,經草原絲綢之路傳入,再傳播到朝鮮半島,背后藏著文明交流的痕跡。
但這些文化解讀沒能沖淡爭議,輿論焦點始終圍繞特朗普與“國王”標簽的關聯。
![]()
截至目前,美國白宮和韓國政府都沒對這場爭議公開回應。
而慶州作為即將舉辦APEC會議的城市,本就處于全球關注的中心,這場金冠風波更讓這里的外交活動多了一層戲劇性。
外界都在等著雙方給出說法,可相關討論還在持續發酵,沒看到平息的跡象。
結語
這場因金冠而起的風波,早已超出禮物本身的意義。
它既讓新羅金冠的文化價值短暫走進大眾視野,更將特朗普過往的“國王爭議”與美國的共和理念再次綁定,引發一輪又一輪討論。
![]()
慶州的贈禮儀式已落幕,但白宮與韓國政府的沉默,讓外界的猜測仍在延續。作為即將舉辦APEC會議的城市,慶州本就承載著更多外交期待。
而這頂金冠帶來的戲劇性,也為這里的后續活動增添了幾分不確定性。
或許未來某一天,雙方會對此事作出回應,但眼下這場由金冠引發的討論,外交細節中潛藏的文化差異與輿論敏感點,留下的思考遠比事件本身更長久。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