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 月下旬,歐盟 17 國聯合簽署聲明,正式敲定 “凍結俄羅斯 1630 億美元資產,直接用于烏克蘭軍費”—— 這不是 “嘴炮”,也不是 “正在研究”,而是白紙黑字蓋章的最終決定。17 國用行動向普京傳遞了一個信號:“你打烏克蘭的錢,現在要用來給烏克蘭買槍炮,合理合法,誰讓你先動的手。”
![]()
這 1630 億美元,是俄羅斯被凍結在歐洲的資產,大部分存在比利時的 “歐洲清算銀行”,原本是克里姆林宮的 “戰爭保險箱”,如今徹底變成了烏克蘭的 “軍費提款機”。此前歐盟還因 “國際法雷區”“沒有先例” 扭捏不定,如今直接以 “受害者說了算” 為由,將資產使用權完全交給烏克蘭 —— 買美國導彈、修被炸的發電廠、給陣亡士兵家屬發撫恤金,烏克蘭想怎么花就怎么花,無需經過俄羅斯同意,也不打算歸還。
烏克蘭對此自然樂見其成,澤連斯基政府早就放話:“別給我們設限,誰挨打誰知道疼。” 烏方首席法律顧問穆德拉說得更直白:“決定怎么花的必須是受害者,不是捐贈者。” 言外之意是 “歐洲人真想幫,就別啰嗦,把錢打過來,我們知道自己缺什么”—— 畢竟前線一天消耗幾千發炮彈,沒人顧得上 “產業平衡”。
![]()
歐盟此次 “不再磨嘰”,也有現實考量:美國已斷了對烏軍援,特朗普派系還在抱怨 “烏克蘭人不懂感恩”;歐盟若不及時補位,不僅會被烏克蘭嫌棄 “口惠實不至”,還可能失去對歐洲安全局勢的主導權。更關鍵的是,歐洲民意早已 “一邊倒”—— 老百姓看膩了俄軍炸幼兒園的新聞,誰替俄羅斯說話,下一屆選舉就可能 “丟選票”。
連意大利這種 “平時跟普京眉來眼去” 的國家,這次也簽了字 —— 梅洛尼嘴上還嘟囔 “要尊重國際法”,但簽字時毫不遲疑。
面對這一決定,俄羅斯徹底 “跳腳”:克里姆林宮發言人扎哈羅娃指責這是 “搶劫”“破壞國際金融秩序”,普京更是親自定性為 “赤裸裸的盜竊”。但外界普遍不買賬 —— 畢竟是俄羅斯先出兵、先炸烏克蘭電網、先制造馬里烏波爾大屠殺,如今烏克蘭用俄羅斯的 “被動資產” 彌補損失,合情合理。
事實上,“凍結侵略國資產用于戰爭賠償” 早有先例,只是此次數額大、動作快、目標準,直接打在了普京的 “七寸” 上。俄羅斯還威脅 “對等凍結歐洲在俄資產”,但現實是 “歐洲在俄資產早已所剩無幾”—— 西方企業要么撤資、要么清倉,剩下的只是些破廠房、舊倉庫,根本沒有 “對等報復” 的籌碼。反倒是普京,沒了這 1630 億美元,明年連給瓦格納發工資都成問題,有人調侃 “難道靠賣郵票?”
這筆錢本質上是俄羅斯的 “戰爭罰單”:一發炮彈、一架無人機、一棟被炸的幼兒園,都要按市場價折算。歐盟此次只是 “替天行道”,把賬單寄到克里姆林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