神醫扁鵲(隨筆)
文/圖/伍家裕(廣西)
![]()
2025年10月19日,上午,我們這個旅游團來到了陜西扁鵲紀念館,旅游觀光。
扁鵲,是春秋時期的杰出醫學家,被譽為中醫切脈診斷方法的創始人。扁鵲年輕時,師從長桑君學醫,盡得其傳,善于診斷,尤精于望診和脈診。史載其以望診判斷蔡桓侯病癥,由淺入深,并預言其身體不佳。蔡桓侯因拒絕接受診治,果然西去。又曾從脈象判斷虢國世子之“蹶癥”為假死,并以針熨諸法而救起,起死回生。據記載,扁鵲當時曾游走各國,并隨俗為變,或為帶下醫(婦科),或為小兒醫,或為耳目痹醫(五官科)。
扁鵲反對唯心主義的巫術迷信,具有“六不治”的思想。他用一生的時間,認真總結前人和民間經驗,結合自己的醫療實踐,在診斷病理、治法上對中國醫學作出了卓越的貢獻。
走進扁鵲紀念館,是扁鵲墓。墓和民間的這些墳墓差不多,墓碑后面是直徑三米左右的圓形墓室,高一米左右。
![]()
周圍樹木很茂盛。柏樹和女貞子樹,郁郁蔥蔥。女貞子樹已掛滿女貞子,一串一串的,泛著青藍,打著白霜,惹人心眼。
墓穴左右是博物館,左邊陳列館全部是中醫典籍,右邊陳列館全部是中醫器械。后面陳列館是中醫中藥,館內有中醫大師就診和各種中藥零售。
整個游覽除了導游的講解聲,幾乎聽不到任何聲音,館內一片寧靜,每一個團的每一位游客,都是豎著耳朵聆聽,用手機拍照,全神貫注其中。
不知道是這位導游的專業知識超強,還是游客們的個人素養超高,兩者都有。導游超強的專業知識伴著游客超高的個人素養,同頻共振在扁鵲館里,療養著心靈的平撫和精神的寄托。
這是高素質人才的約會,這是高智商和高情商的牽手,這是追求養生和續命的課堂,這是神奇中醫和中藥的力量。
扁鵲能起死回生,中醫中藥能救死扶傷。
這里不僅僅是博大精深中醫中藥文化庫里的一顆璀璨明珠,更是弘揚中醫中藥文化傳承的圣地。
華佗、孫思邈、張仲景……無數的中醫巨匠,在中醫中藥文化的歷史星河中,熠熠生輝,閃閃發光。
![]()
扁鵲館里說神奇,望聞問切話奧秘。
其實,世間萬物都是很神奇啊!多少奧秘藏其中,多少功效伏機里。只是有些已物化成了神奇,而有些物的神奇不為人知罷了。有些已經是公開的秘密,而有些根本沒有找到答案啊!一直都是一個謎。
這是人類的未知,這是科學的探尋。
知,半知;識,半識;智,半智;慧,半慧。如何把知識上升到智慧?如何把中醫文化上升到中醫文明?
如何把中醫文明和西醫文明有機結合?
這道命題需要我們好好求解。前路漫漫亦燦燦,一切都在舉步間——“容易伴著艱難。”
走出扁鵲紀念館,眼前浮現我們家鄉那一群扁鵲——伍孝遠、鄧起方、鄧傳通、金乙生、廖業仕……他們都是扁鵲的忠實信徒,在當歸、白芍、熟地、川芎中,麻黃;在厚樸、前胡、甘草、桔梗中,決明子。
百草皆入藥,萬字一點方。
![]()
他們一生奉獻給了中醫,現都在天堂傳授中醫知識,傳播中醫文明,讓黃連苦口利于病,讓八里麻性寒利于行,和天麻三七二十一。
一一貫之是中醫,一一傳承是中醫,中醫屬于中國,服務世界。
生命大于天,醫德芳流年。《黃帝內經》見,習慣成自然。
但愿人人都養成好習慣,自由自然。
作者簡介:
伍家裕:中共黨員,副高級,自由撰稿人,喜歡文學,獨來獨往芳草園,寫點東西待刊。
![]()

投稿須知:
平臺用稿無稿費, 投稿本平臺必須為首發原創作品,凡在其它媒體或網絡平臺上刊發過的作品請勿投稿。
1.投稿需先關注《鄉村精短文學》公眾號。
2.投稿微信號:13877397223
投稿郵箱:835853wmsh@163.com、1964392700@qq.com
3.投稿被平臺刊發且收到贊賞費7天后,贊賞費的80%發放給作者本人,其余20%用做平臺運營管理。(字數在300字以上的能申請“原創”標識的作品才可以獲得讀者贊賞費)
4.本平臺刊發的作品均為作者本人觀點,且侵權與否均與本平臺無關,如作品涉及侵權請聯系本平臺刪除。
凡投稿者均表示自愿接受并同意上述聲明,由此產生的一切責任均由投稿者承擔,本平臺不負其任何連帶責任。
本文由《鄉村精短文學》原創,歡迎長按下面二維碼圖片識別關注!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