琴韻悠悠,茶煙暗浮,一場《宋風四雅》的非遺展演,將千年前的北宋風雅從容喚醒。
10月31日,“多彩中國 佳節好物”文化和旅游貿易促進活動(非遺老字號專題)在河南開封啟幕。
活動由河南省文化和旅游廳主辦,中國(河南)自由貿易試驗區開封片區國家文化出口基地、開封市文化廣電和旅游局、開封市商務局、中國旅游報社、中傳創展(北京)文化發展有限公司聯合承辦,通過線上線下融合、展演售體驗一體的方式,搭建一個集展示、推介、交易、合作于一體的國際文化交流平臺。
來自文化和旅游部、商務部和河南省政協、省文化和旅游廳、省商務廳、開封市有關負責同志,各省市文旅部門、商務部門相關負責人、行業機構代表、媒體代表等出席活動。
![]()
開局即重磅
助力非遺老字號出海
河南是中華民族和華夏文明的重要發祥地,不僅坐擁龍門石窟、殷墟、天地之中歷史建筑群等世界文化遺產,更滋養了燦若星河的非物質文化遺產與歷久彌新的老字號品牌。
![]()
河南省文化和旅游廳黨組成員、副廳長王向杰在致辭中說,非物質文化遺產與中華老字號,作為中華優秀傳統文化的“活化石”和“金名片”,是文化貿易中最具特色、最具親和力、吸引力和競爭力的核心資源。它們所承載的獨特技藝、美學價值、文化基因和生活智慧,具有超越時空、跨越國界的永恒魅力。本次活動的舉辦,正是我們服務文化強國戰略、順應時代潮流、回應企業需求的具體行動。
“我們將助力非遺老字號企業守正創新,打通‘出海’過程中的堵點、難點,探索‘走出去’的新路徑、新模式,推動文化貿易從初級的‘產品貿易’向更高層次的‘品牌輸出’與‘文化價值傳播’躍升,培育一批具有全球美譽度的文化精品,推動更多優秀傳統文化瑰寶走向世界,持續提升中華文化傳播力影響力。”王向杰表示。
![]()
開封目前擁有國家級、省級非遺傳承人93名、非遺項目339項、老字號企業130家,成為連接歷史與當下的文化紐帶。連續舉辦“開封非遺市集”90余場,吸引市民游客超500萬人次,讓非遺老字號走進“百姓生活日常”、煥發“新活力”。
開封市人民政府副市長肖文興介紹,依托“兩區一基地”(自貿試驗區開封片區、開封綜合保稅區、開封國家文化出口基地)國家級開放平臺及政策優勢,主動對接“一帶一路”倡議,先后在迪拜、巴黎等海外城市成功舉辦“汴繡文化展”“官瓷技藝交流”等系列推介活動,推動非遺瑰寶、老字號產品“破圈出海”。“我們將以此次活動為契機,堅守傳統技藝的文化根脈,以創新驅動擁抱時代變革,讓珍貴文化資源‘活’起來,讓古老技藝‘潮’起來,助力支持引導非遺傳承人、老字號企業走出國門、走向世界。”
![]()
干貨超有料
九大好物講述非遺新故事
推介環節中,九個非遺老字號產品、服務及入境游線路依次亮相,既有傳統文化的老味道,也有創新發展的新思考,全方位展現了非遺傳承與文旅融合的多元可能。
![]()
作為開封人的 “舌尖記憶”,省級非遺項目百年白記花生糕傳承近百年。河南省百年白記農業發展有限公司總經理王蕾以“香、酥、甜、脆”四字概括其特色,喚起人們對汴梁煙火氣的集體記憶。
![]()
中國非物質文化遺產研究網主任張寧以《非遺傳承新路徑:國內活化創新與國際傳播賦能雙輪驅動》為題,探討了非遺如何通過活化創新融入現代生活,同時借助國際傳播擴大影響力,為非遺可持續發展提供了新思路。
寧夏巴鳥文化產業有限公司徐偉濤分享了寧夏麻編與品牌聯合的產業化發展經驗故事,體現了不同地域非遺資源產業化發展的特色路徑;北京卡利姆茶業有限公司高級副總裁魏閃閃圍繞 “中國茶全球化” 戰略,介紹了茶產業創新發展與國際推廣的實踐,讓 “中國茶” 這一世界語言煥發新活力。
![]()
洛陽雙元圍棋文化發展有限公司董艷麗帶來《國粹圍棋 根在河洛》推介,將圍棋這一非遺項目與地域文化深度鏈接,展現了非遺與生活場景融合的新形式;南京士逞網絡科技有限公司王子則聚焦中醫非遺,分享了以非遺為核心鑄就全球認同中醫品牌的探索。
![]()
針對入境游市場,開封市文化廣電和旅游局副局長劉東現場推介了開封入境游非遺主題旅游線路。這條線路串聯起汴繡體驗館、朱仙鎮木版年畫社、清明上河園等核心景點,為海外游客打造沉浸式宋韻體驗。
沉浸式文旅是當下文旅體驗的熱門方式,建業電影小鎮推介官李雪瑤展示了以非遺為核心的沉浸式文旅產品,讓傳統技藝與現代演藝的創新融合。
![]()
最后,中國民協非遺傳承人產業基地副主任嚴敬群以《全球視野下的非遺產業發展路徑》為題,從產業發展趨勢、國際合作模式等角度分享先進經驗,為非遺產業高質量發展提供了總結參考。
交流發言環節,四位行業專家聚焦非遺傳承創新、文化出海模式、法律風險防范等核心議題,帶來了兼具理論高度與實踐價值的深度分享,為文旅貿易健康發展筑牢安全屏障。
打卡必體驗
在“清明上河圖”里趕個集
與主場活動相呼應,場外精心打造的“風雅宋韻”生活市集,以“展、演、售、體驗”四維融合的模式,將千年前的宋式生活美學從畫卷中請到眼前,成為觀眾可游、可感、可參與的沉浸式文化空間。
![]()
作為中華文明的視覺史詩,《清明上河圖》不僅定格了汴京盛景,更是一部“行走的非遺密碼本”。圖中蘊藏昆曲、古琴、木拱橋傳統營造技藝、蠶桑絲織技藝、傳統木結構建筑營造技藝、活字印刷術、中醫針灸等人類非物質文化遺產,跨越時空與當代非遺、老字號形成精神共鳴。
![]()
![]()
本次市集深度融入了《清明上河圖》所承載的宋韻非遺元素,步入市集,傳統工藝、美術與中醫藥產品琳瑯滿目。觀眾不僅可以親手拓印一幅朱仙鎮木版年畫,在點茶表演中品味風雅,還能親手制作并品嘗宋式茶點,體驗古法潤膚膏的細膩質感。
![]()
河南省級非遺黃河澄泥硯的展位前聚滿了好奇的游客,只見硯臺上,黃河母親的擬人形象溫潤有光。“河南人對黃河感情很深,無論在哪捧起這黃河泥做的硯臺,都好像回家了一樣。”來自鄭州的宋先生端詳著作品,由衷贊嘆。
![]()
市集一側的舞臺上,各地傳統非遺音樂表演輪番登場。宋詞樂舞的婉轉、銅陵牛歌的質樸、魯南五大調的悠揚,引得臺下觀眾和著節奏輕輕擊掌,連連喝彩。
登封窯展臺前笑語不斷,游客們正用免費套圈贏取水墨瓷、麥稈畫茶具,將一份份東方雅趣帶回家中。
![]()
“這種能把文化帶回家的感覺,比買普通紀念品更有意義。”王先生是開封本地人,這次專程來“趕集”,興沖沖地展示著他手中剛購買的幾樣非遺禮物,“希望河南非遺能走得更遠,成功出海”!
今日的開封,為人們打開了一座活態的非遺百寶箱。從這里出發,沉淀于歷史的文化瑰寶,正攜帶著時代的創意與溫度,煥新為一件件引領潮流的“中國禮物”,鄭重地遞向未來,遞向世界。
來源:河南省文化和旅游廳
責編:勾曉慶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