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象新聞記者 夏萍
深秋的文博廣場,600余株銀杏鋪就金色長廊,銀杏葉、法桐葉隨風飄落,勾勒出城市最動人的秋日圖景。
![]()
11月2日上午,鄭州市公園廣場事務中心文博廣場精心策劃的“落葉遇見非遺拓印 指尖留住秋日詩意”中小學生非遺拓印體驗活動在文博廣場舉辦。本次活動結合植物拓印非遺技藝,讓近100名中小學生、家長和市民在捶打間將秋日印記定格于棉質手帕,感受自然與傳統文化的深度共鳴。
![]()
作為活動的核心環節,園林高級工程師王平格解讀拓印與傳統印染的內在關聯:“傳統印染需經染料炮制、多次浸染,而植物拓印是直接‘借自然之色、留自然之形’,二者同為古人利用自然的智慧結晶,只是拓印更貼近當下‘低碳環保’的生活理念。”結合文博廣場“無廢公園”的創建成果,王老師特別強調:“廣場的落葉本就是最美的創作素材,無需攀折一枝一葉,就能完成獨一無二的作品。”
![]()
實踐環節中,白色棉質手帕、安全手工錘等工具整齊陳列,孩子們紛紛挑選心儀的落葉——枯萎掉落的月季花、扇形的銀杏、掌狀分裂的法桐葉、枯黃的繡球葉,皆是天然的“顏料”與“模板”。在老師的指導下,孩子們先將落葉按照自己的構想平整鋪在手帕上,覆蓋薄紙保護葉片,用膠帶固定,再用手工錘沿著輪廓輕輕敲擊。
隨著錘聲起落,葉片中的天然色素緩緩滲透,月季花朵的熱烈、銀杏的明亮、法桐葉的清晰脈絡漸次浮現,每一塊手帕都成為不可復制的“秋日非遺手作”,引得現場贊嘆不已。
“回家就裝裱起來,這是屬于我們和文博廣場的秋日紀念。”小學三年級的小宇則蹦跳著展示自己的“月季花手帕”:“錘打的時候特別解壓,這紅色比蠟筆涂的還好看,要送給奶奶!”孩子捶打著、展示著、欣賞著,美好的畫面定格絕美的秋色里。
![]()
![]()
此次活動是文博廣場拓展“公園+非遺”服務模式的又一創新實踐。此次活動的優秀作品將在其銀杏文化展期間展出。未來,文博廣場還將依托二十四節氣與傳統技藝,推出更多接地氣、有新意的文化活動,讓非遺從“博物館里的展品”變成中小學生和市民游客生活中可感、可玩、可藏的文化符號,激活傳統文化的當代生命力,同時也讓公園、廣場等城市公共空間更具溫度與魅力。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