短劇市場正在快速蓬勃發展。數據顯示,截止至今年7月,我國微短劇用戶規模已達到6.96 億,占網民總數近七成;今年的市場規模有望在去年達到500 億元的基礎上,實現更大突破。
短劇這片沃土吸引了無數網文作者、影視編劇等文字工作者投身其中。然而,高潛力的背后是現實的困境:滿懷熱情者屢屢碰壁,轉型者難以找到新節奏,觀望者困于“看不清規則、摸不準門檻”的焦慮。
為此,紅果短劇創作服務平臺推出「短劇編劇第一課」系列內容,邀請行業從業者分享實戰經驗,希望為新人理清方向、突破創作瓶頸。
![]()
「短劇編劇第一課」系列課程計劃 10 期訪談,將依次從新人入行指南、題材/IP選擇、黃金開場、劇本主線結構、節奏與卡點設置、懸念設置、情緒爆點設計、臺詞打磨、網文作者轉型和劇本落地性等 10 個方向展開科普與講述。
第一期我們將圍繞“新人入行指南”議題,對話已入駐紅果短劇創作服務平臺的劇本工作室——涼白開工作室的負責人楊玉魯。
涼白開工作室是一家在短劇領域表現突出的創作團隊,憑借對市場喜好的精準把握和強大的內容制作能力,打造出多部爆款短劇,代表作包括:《她似皎皎云中月》、《我以溫柔誘你情深》( 24 小時播放量破千萬),《愛意灼心》、《全家聽我心聲覺醒了,我躺贏》(播放量破十億)等。本節課,楊玉魯將以親身經歷為新人揭示短劇行業的真實面貌,幫助新人順利起步。
01.
「轉型伊始」文字工作者的“逆風翻盤”
在成為短劇編劇之前,楊玉魯也曾經歷過創作路上的迷茫與瓶頸。盡管在內容領域深耕多年,他卻逐漸感受傳統創作的瓶頸:創新越來越難;作品反饋周期長,一個故事寫完,往往要等數月才知道是否被市場接受;發展空間不足,職業成長方向愈發模糊。
轉機出現在 2022 年初。彼時,短劇在鄭州悄然興起,整個行業尚處拓荒階段——沒有標準劇本,拍攝團隊常常拿著小說提綱就直接開機。楊玉魯卻從中看到了普通人“成功”的可能:這是一個“人人皆可入場”的新賽道。
他果斷投身其中。初期轉型并不輕松:從零學習鏡頭的語言,在網上找公開課惡補影視化知識,反復拆解早期短劇,摸索用戶情緒與市場規律……在持續復盤、深入鉆研和反復的文字打磨后,楊玉魯開始摸索到短劇劇本的創作門道:短劇編劇不僅是在寫故事,更要著重在情緒節奏的設計上下功夫。也正是在這個階段,他的創作逐漸步入佳境,從“跟著感覺走”走向“筆下有章法”。
回憶自己的第一部過稿作品的創作歷程,楊玉魯坦言,那是一個完全“摸著石頭過河”的過程。這個講述山村少年獲得奇遇、帶領家人過上好日子的故事,前后打磨了 20 多天,甚至在籌備期仍在修改。彼時市場尚處空白,過稿門檻相對較低,但他已是少數能“寫出來就能拍”的創作者之一。
02.
「重構認知」短劇行業的本質與真相
?短劇是什么?
在楊玉魯看來,短劇,是“成年人的童話”。他進一步闡釋:觀眾并非為了聆聽深刻的道理而來,而是希望在碎片化的時間里,體驗現實中難以達成的幻想。短劇的核心,在于提供強烈情緒點和代入感。
形式上,短劇通常以每集約 3 分鐘時長、豎屏播放為主要特征,其創作注重節奏緊湊、情節集中。相較于長劇對宏大世界觀和復雜人物關系的鋪陳,短劇更側重于在短時間內傳遞高密度的情緒體驗。
?誰在看短劇?
近 7 億的用戶規模意味著短劇早已突破圈層。用戶畫像覆蓋主流人群,主要群體為 31 至 50 歲之間的觀眾。隨著內容升級,題材也從單一的“戰神”、“贅婿”拓展至“職場逆襲”、“重生創業”、“輕喜劇”、“懸疑反轉”等多元維度。以古裝類為例,細分題材就包括“古代言情”、“古代復仇”、“古代穿越”等,體系龐大且在持續演化。
題材的豐富也反映出用戶需求的變遷。例如,“重生”類劇集的時間設定已從過去的 80 、90 年代,逐步前移至 2010 年前后——這一變化讓出生于2000年前后的年輕群體也能產生強烈代入感。曾經被視為“中年幻想”的短劇,正在吸引更多元、更年輕的觀眾入場。
?短劇編劇收入模式
關于新人最關心的收入問題,短劇編劇楊玉魯揭示了行業現狀。他指出,編劇的收入主要來源于保底稿費、固定保底金及分成等多種合作模式。
對于新人編劇而言,入行初期通常以“保底稿費”為主要收入來源。根據各家平臺或工作室的開價不同,其收入區間在幾千到幾萬元不等。這一階段的核心目標是積累經驗、建立行業認知與口碑。
當編劇成長至成熟階段,往往可洽談分成合作。在此模式下,除基礎稿費外,還可獲得基于劇目播出成績的流水分成,高者可達數十萬元。而行業頂部的頭部編劇,多采用框架合作模式,月收入可突破百萬元級別,并在創作中擁有更高自主權。
03.
「破局入行」錨定賽道與思維轉型
? 拉片的本質:從被動觀看到主動拆解
根據涼白開工作室的觀察,轉型短劇的創作者主要來自三個背景:網文作者、傳統影視編劇和零基礎新人,每類人群都展現出不同的特質和適應度:
網文作者是目前最主力的轉型群體,他們對“情緒點”設計和節奏有著天然的敏感度,能夠快速把握短劇的核心需求。但其短板在于鏡頭感和臺詞功力,而且長期形成的網文寫作習慣——如依賴大篇幅心理描寫推動敘事、以自我表達為核心、傾向“復雜世界觀與多線敘事”,可能成為短劇創作的主要阻力;
傳統影視編劇的優勢在于專業的敘事能力和影視化思維,懂得如何在鏡頭前呈現故事。但他們也存在難適應短劇的快節奏要求的問題,轉型的“陣痛期”會相對較長;
零基礎新人雖然缺乏經驗,但沒有歷史包袱,學習能力強,更容易理解短視頻時代的語言風格。不過他們需要從零開始建立完整的創作方法論,入門難度最大。
楊玉魯在訪談中補充了一個觀察:“短線來看,網文作者因為手速快、理解情緒點直接,轉型有優勢。長線看,當行業走向精品化,長劇編劇在劇作美感和專業敘事上的積累,會讓他們具備強大的后勁。”這三種背景的創作者各有千秋,關鍵在于認清自身特點,選擇最適合的轉型路徑。
?思維重構:從“作家”到“產品經理”
在楊玉魯看來,轉型的核心,是一次深刻的思維重構。
網文作者面臨的最大挑戰是從“文學思維”到“鏡頭思維”的轉變。需要將內心細膩的畫面描述,轉化為角色間的犀利對白和具體的鏡頭呈現。這個過程要求他們把“讓讀者看故事”的思維,徹底轉變為“讓故事變成鏡頭畫面”,把“文字影視化”;
長劇/電影編劇的難點在于“敘事節奏”的改變。他們需要弱化娓娓道來的開篇鋪墊與漸進,而是在開場就拋出核心設定或懸念。同時,創作周期從以月、年計縮短到以周、天計,創作節奏加快也是挑戰之一;
零基礎新人的困境則更為根本——缺乏整套創作方法論。他們需要從明確創作方向開始,進行系統性學習,補齊從格式規范到故事構建的全部基本功。
楊玉魯在訪談中強調,所有轉型者需要認識到“小說是面向讀者,短劇是面向市場”。從熱愛自我表達的“作家”,轉變為洞察用戶需求的“產品經理”,這對于在這個行業立足十分重要。
04.
「破除誤區」短劇行業的真正門檻是什么?
?戳破幻想:“門檻低來錢快”的真相
“短劇門檻低、來錢快”——這些流傳甚廣的說法,在楊玉魯看來,是新人最容易陷入的認知陷阱。短劇背后其實有著精密的設計。
楊玉魯在訪談中舉例說明:“寫網文時可以寫‘主角在房子里發瘋砸東西’,但短劇劇本需要設計具體的動線——人物從哪里進出、每個動作如何銜接。新人常寫著寫著就把角色寫丟了,這一集站在這里的人,下一集莫名其妙消失了,這在實際拍攝中是完全不可行的。”
想要做出優質作品,離不開全流程的用心投入:從劇本打磨到拍攝制作,再到上線后的運營優化,每個環節都需要專業能力與資源支持。對于創作者而言,短劇行業需要長期深耕的耐心,而非急功近利的浮躁心態,唯有持續打磨作品、積累經驗,才能在行業中穩步前行。
?真實門檻:認知深度決定職業高度
短劇編劇的真正門檻,在于對行業認知的深度。楊玉魯將核心能力要求歸納為三點:市場敏銳度、邏輯力和抗壓性。
市場敏銳度是立身之本。短劇本質是內容生意,只有精準把握市場脈搏,知道什么題材有潛力、什么內容能爆款,才能在這個行業生存。
邏輯力是將創意落地的關鍵。知道什么能火還不夠,更需要用邏輯分析能力將其拆解、組裝成可執行的劇本。
抗壓性是生存保障。短劇行業節奏極快,經常需要反復改稿,面對連續失敗時更需要強大的心理素質。除了這三大核心能力,學習能力、團隊溝通、持之以恒的心態都不可或缺。
“成功者也許是在某個階段抓住了機遇,但如果不持續學習、適應變化,很快又會被淘汰。對新人來說,最重要的不是天賦,而是敢于嘗試的勇氣和持續學習的態度。”楊玉魯總結道。
?紅果創服平臺開放新人投稿通道
那么,對于懷抱熱情的新人編劇而言,是否存在一個清晰、公平的入局通道?
答案是肯定的。盡管行業存在挑戰,但短劇生態正逐步走向專業化與開放化。目前,紅果短劇創作服務平臺已開放“劇本征集通道”,創服平臺將根據劇本質量、題材匹配度及市場潛力進行評估,優質內容有機會進入制作流程。
談及 AI 漫劇的未來方向,IP 化、全球化是所有人都在展望的方向。這也是參考了日漫、美漫的發展歷程。
具體劇本合作政策請掃描下方二維碼
05.
「拉片指導」從“會看”到“會寫”的進階
?拉片的本質:從被動觀看到主動拆解
對于短劇編劇而言,“拉片”是最高效的學習方式。楊玉魯強調,拉片不是簡單地“看劇”,而是帶著問題意識和結構思維去深度拆解。“關鍵不是完成多少部的觀看量,而是你每看一部,有沒有獲得能立刻用在創作中的認知。”
?拉片劇集選擇:循序漸進的“三步走”路徑
在劇集選擇上,楊玉魯推薦循序漸進的“三步走”路徑。
入門階段,可選擇類似《我爸二婚,高冷校花是我妹》這類結構簡單、節奏清晰的劇集,重點學習基礎的"懸念設置、人物對抗、情緒轉折"等結構,這類作品框架明確,新人容易理解和學習。
進階階段,可研究《我以溫柔誘你情深》這類在成熟框架內做"微創新"的作品,學習人設、情節的優化技巧,理解如何在保持市場接受度的同時做出差異化。
提升階段,可以挑戰《老千》等題材稀缺、框架靈活的作品,開拓創作思路,理解差異化定位的市場價值。
?“三層次”拆解法:從宏觀到微觀的系統學習
在具體拉片方法上,楊玉魯分享了拉片的“三層次”拆解法。第一層理解大故事,用一句話概括全劇核心,把握主題和主線;第二層拆解階段任務,將全劇劃分為前 10 集、10-30 集、30-60 集、60 集至結局四個階段,分析每個階段的核心任務和情緒遞進;第三層精研單集框架,重點分析前 10 集的開場 3 秒設鉤、沖突建立、反轉設計和結尾卡點。
同時要深入分析臺詞,思考每句對話是否推動劇情、揭示人物或制造懸念,理解“對話背后的動機”。
06.
「執筆實戰」從寫作格式到內容結構打磨
?規范是表達的前提
“短劇劇本不是文學作品,而是拍攝指南。”楊玉魯直指核心。劇本的首要任務是讓導演、制片、演員能快速理解每一場戲的內容。
因此,規范的格式不是形式主義,而是專業性的體現。一個混亂的劇本,哪怕故事再精彩,也可能在初審階段就被淘汰。對新人而言,先學會“寫得清楚”,比追求“寫得驚艷”更重要。
以下為常規的短劇劇本寫作格式模板
僅供新人參考:
第x集:集數標注
夜/日:晚上/白天
外/內:室外/室內
地點:廣場/車站/酒店等
場1-1:第一場第一個場景劇情
場1-2:第一場第二個場景劇情
△:除對話的其他內容,一般為人物動作
():()內描寫人物說話時的語氣、神態、動作等
閃回/閃出:該角色回憶之前出現過的鏡頭時使用,開始用【閃回】,結束用【閃出】
以下為涼白開工作室某一集劇本真實寫作格式
僅供新人參考:
第一集
【女主林雨欣:九天玄女因為話癆被罰下誅仙臺,魂穿林府真千金身上】
【轉折:九天玄女要代替林府千金扭轉上一世悲劇,才能重返天庭】
【卡點:女主哥哥發現自己能聽到女主心聲,得知養妹想要全家人的命】
1-1 日 內 九重天
人物:女主林雨欣 天將X2
△(字幕:九重天,誅仙臺)
△誅仙臺上,仙氣繚繞,兩個天將架著林雨欣走到誅仙臺上。
林雨欣驚恐的往后掙扎:兩位大哥,從這跳下去會死仙女的!
天將A不屑:林仙子你整日在天庭吐槽各路神仙,連玉帝大人都不堪其擾,只能命你跳下誅仙臺到凡間歷個劫!
林雨欣表情可憐,雙手合十乞求:大不了我以后不關注各路仙家的秘辛就是了,真沒必要從誅仙臺上把我扔下去啊!
天將B嘆氣:的確,因為心理活動多,是個話癆被罰下誅仙臺的,你也算是第一人!
林雨欣點頭,激動:對對對,我很冤枉,大哥你放了我,我保證不告訴別人你跟二郎神的哮天犬打賭,輸給了一條狗!
天將B氣憤:林仙子,你被貶下誅仙臺一點也不冤枉!
天將A偷笑:林仙子,你就讓天庭安寧幾日,去凡間渡個劫吧!
△天將B和天將A對視一眼,把林雨欣踹下誅仙臺:走你。
△林雨欣表情震驚,驚呼一聲從誅仙臺掉下去。
天降A:(對著誅仙臺大喊)林仙子,凡間尚書府母子四人被養女林芊芊和尚書林雄安迫害死于非命,千金林雨欣向上蒼起誓,要替母親和三個哥哥討還公道,這一世你要代替林雨欣扭轉尚書府命運,才能歷劫成功返回天庭!
1-2 日 外 林府院內
人物:林雨欣,趙涵雅,林芊芊,王思琴,林雄安,林府家丁X4
△【插入閃回】林雄安和林芊芊,王思琴站在三具蓋著白布的尸體旁。
△兩個家丁用白綾勒死趙涵雅,林雄安用匕首刺死林雨欣。
△畫面時光倒轉,林雄安沒刺死林雨欣,家丁沒勒死趙涵雅,畫面退到林雨欣坐在馬車上。
1-3 日 內 馬車上
人物:林雨欣,林邵陽
△【閃回結束】林雨欣和林邵陽坐在馬車上。
VO林雨欣猛地大口呼吸睜開雙眼:沒想到我堂堂九天玄女要幫一介凡人扭轉命運?倘若完成不了,我豈不是再也回不了天庭了?
(字幕:林雨欣,林府真千金)
林邵陽坐在林雨欣對面:妹妹,別緊張,馬上就回家了,這些年你受苦了,你放心,母親和哥哥們會疼你的!
(字幕:林邵陽,林雨欣三哥)
林雨欣看著林邵陽微笑,點頭OS:這便宜哥哥還真會說風涼話,對我好?可能嗎?一會兒回到林家那個假千金就得用苦肉計讓你們把我丟下!
林邵陽緊張的看著林雨欣OS:這一路上妹妹都沒開口說話,我卻能聽到她的聲音,難道,我能聽到她的心聲?
林雨欣嘆氣OS:你們全家都是沒腦子的對那個假千金百依百順,被賣了還幫林芊芊數錢呢!我要用什么辦法才能讓你們發現,那個林芊芊其實就是個想要你們全家人性命的綠茶呢?
林邵陽忽然起身,驚呼:要我們全家的命?
?結構與節奏設計
短劇的“節奏感”是其生命線。一部 90 至 120 秒的劇集,必須在有效時間內完成情緒傳遞和情節推進。楊玉魯建議新人關注短劇的結構設計與節奏控制,以下結合案例進行拆解:
開篇設置情節懸念:避免冗長鋪墊,通過人物對峙、身份反轉或突發事件的切入,迅速建立故事核心懸念,激發觀眾觀看興趣。
案例中,開場即為“誅仙臺行刑”場景,瞬間營造緊張氛圍。緊接著揭示懲罰原因——“因話癆被貶下凡”,既制造反差笑點,又巧妙埋下角色能言善辯的性格特質。隨后,“天將”宣告女主核心使命:“代替真千金扭轉悲劇命運,方能重返天庭”,主線任務清晰確立,懸念感迅速拉滿。
中段推進人物對抗:圍繞核心矛盾,通過動作細節與關鍵對白層層遞進,展現人物之間的立場沖突或內心掙扎,并在適當時機引入情節轉折,增強敘事層次。
案例中,通過閃回片段快速交代前世故事背景:一家五口慘遭迫害,人物動機明確。隨后回歸現實,以馬車戲展開人物互動,表面溫情對話與女主犀利內心獨白形成強烈反差。當“林邵陽”意外聽到“林雨欣”的心聲時,對抗由暗轉明,劇情沖突即刻升級。
結尾制造情緒轉折:在關鍵抉擇或情節轉折處暫停敘事,不急于給出答案,而是通過畫面、臺詞或節奏的收束,留下想象空間,引導觀眾對后續發展產生期待。
案例中,劇情在情緒高點戛然而止——“林邵陽”的震驚反問“要我們全家的命?”,利用“讀心術”這一設定引起戲劇張力,觀眾不禁會想:他是否相信?會如何應對?懸念陡升,激發追看欲望。
?臺詞打磨要求
寫好短劇臺詞,關鍵在于讓對話既口語化又充滿張力,能夠迅速引爆受眾情緒。
首先,要做到簡潔有力,避免冗長啰嗦的表達;
其次,臺詞必須符合角色的身份、年齡、性格和職業,不能讓一個市井小民說出文縐縐的書面語,也不能讓高冷男神開口就是“俺”,即貼近真實生活中的角色語言習慣,但又不能停留在日常流水賬,而是要經過提煉,這就要求新人杜絕“水臺詞”,即那些重復、拖沓、無信息量的對話,比如沒完沒了的寒暄或情緒鋪墊,這些都會拖慢節奏,導致觀眾流失。
最重要的一點,好的臺詞不僅要承載信息與情緒,更要能“推動劇情發展”。通過一句對白引出下一個沖突或轉折,增強劇情沖突與張力。對于完全沒有劇本寫作經驗的新手,建議不要急于原創,而是從模仿爆款短劇開始,選擇一部近期熱劇,逐場拆解其臺詞設計,了解短劇對話的節奏感和爆發力。
07.
「心態調整」從“情緒對抗”到“市場導向”的轉變
?被拒稿后:從情緒對抗到理性分析
在后續合作中,楊玉魯同樣經歷了劇本被拒、被要求反復修改的情況。“最初的反應是不服氣、不甘心,覺得自己花了大量心思打磨的作品,為什么對方不認可?甚至會產生‘是不是你有問題’的對抗情緒。”
他總結出了一套有效的調整方法:首先處理情緒,再處理問題。收到負面反饋后不要立即修改,而是讓自己從工作中抽離暫時出來——去樓下散步、聽會兒音樂,或者干脆小睡一會兒。“一定要讓心跳降下來,等自己能心平氣和地重讀劇本時,再回來分析。”
寫作卡殼時,不要死磕。可以先把標準降低,寫個“草稿版”,不求完美,只求完成。這個版本不追求文筆優美或邏輯嚴密,其唯一目的就是把關鍵情節和對話“堆”出來,確保故事能推進下去。
完成草稿后,他會將其擱置一晚,第二天再以全新的、旁觀者的眼光進行審視和修改。這種“冷卻”后的再創作,往往能讓他更清晰地發現問題,并激發出意想不到的靈感。
此外,他認為“建立規律的創作節奏”也很重要,將過程分為準備、寫作、復盤三個階段,每個階段設定明確的時間限制。
?“好”的標準由誰定義:從“自我定義”到“市場評定”
在經歷了多次拒稿和反復改稿的錘煉后,楊玉魯慢慢完成了短劇創作的思維轉變:“我認為不能困在自己定義‘好作品’的漩渦里,市場數據才是驗證劇本是否合格的硬標準。”
他直言,“創作的核心邏輯不是 ‘我覺得好看’,而是 ‘拿數據說話’,去看市場到底需要什么。去看那些成功的同類作品,進行橫向對比,從中汲取經驗。”
這種認知的轉變體現在具體行動上——密切關注平臺榜單、分析爆款數據、研究用戶偏好,讓市場反饋成為創作的指南針。
談及 AI 漫劇的未來方向,IP 化、全球化是所有人都在展望的方向。這也是參考了日漫、美漫的發展歷程。
08.
「經驗分享」新人避坑指南
?創作坑:不能“既要又要”
很多新人看到某個題材火了,立刻跟風去做,結果淺嘗輒止,哪邊都沒做好。楊玉魯建議:錨定一個主賽道深耕,比如專注“女性復仇”或“都市重生”,在同一品類內不斷升級內容質量,而不是頻繁換類型。“守好你的‘一畝三分地’,比盲目追熱點更重要。”
?認知坑:不理解平臺要什么
“我該怎么知道平臺想要什么?”——這是新人最常見的問題。楊玉魯的答案是:去看榜單:紅果短劇等平臺的熱門劇榜,就是最真實的市場風向標。不要憑空想象“我覺得這個題材會火”,而是要觀察“現在什么正在火”。此外,還可以通過加入編劇社群,了解哪些題材缺稿、哪些方向有機會。
楊玉魯建議新人建立自己的“選題靈感庫”,隨時記錄生活中的精彩片段、社會熱點、影視劇橋段,并分類整理。“創作不是閉門造車,而是對現實生活的提煉與重構。”
?心態坑:寫作是場長跑,不是沖刺
創作路上最大的敵人不是能力不足,而是自我懷疑。被拒稿、要求反復修改,甚至整個項目被砍掉,都是每個編劇的必修課。“最重要的是建立激勵機制。”楊玉魯分享心得“每完成一個階段性目標,就給自己一點獎勵。寫作是場馬拉松,保持好節奏才能跑完全程。”
09.
結語
短劇行業正從流量紅利期邁入價值深挖的新階段。在楊玉魯看來,未來3-5年,行業將在保持娛樂性的基礎上,進一步探索文化傳播價值,發展前景廣闊但對創作者提出了更高要求。
“現在的競爭壓力比早期大了十倍不止”他坦言,“但對新人來說,現在的學習環境也更好了。早期我們可參考的案例有限,現在新人可以通過分析大量成功作品來快速學習。”
這個行業,入場者數以萬計,堅持到底者卻并不多。但只要你擁有跳下水嘗試的勇氣,以及持續學習、不斷迭代的堅持,這條看似洶涌的河流,終將會帶你通往更廣闊的創作天地。
短劇的第一課,就是現在邁出第一步,開始動筆吧!
短劇內行人備用號↓↓↓
【合作 | 投稿 | 應聘】
歡迎添加微信1734608
短劇內行人誠招記者、實習生、兼職若干名,要求對影視、網生、微短劇和泛娛樂領域產業報道有態度、有熱情、有文筆,善于觀察和思考。有媒體經驗者優先,財經和新聞相關專業優先。
簡歷或作品請投遞至郵箱mike.yan@playletpost.com或加工作人員微信聯系。
![]()
參與調研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