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作者 | 陳振
來源 | 財經八卦(ID:caijingbagua)
![]()
引言:貴價面包的“饑餓游戲”與烘焙行業的“冰火兩重天”。
這世界真的很魔幻。
一邊是“代買一個面包加價十幾元”“排隊超5小時只為搶購面包”等年輕人搶著買“貴價面包”的現象層出不窮。
而在另一邊,則是老牌烘焙店接連倒閉、陷入欠薪欠債的困境。
10月26日,一句“靜安面包房今天全部關門!”讓全上海人都炸了。
![]()
社交平臺上有網友分享了萬航渡路的靜安面包房,貨架已經幾乎被搬空了,就剩張卡券兌換通知孤零零貼墻上,像是一封沒來得及好好道別的信。
作為承載著上海人40年記憶的烘焙老店,靜安面包房的關店,無疑激起了數代老上海人共同的情感漣漪。
只可惜,這個引起集體記憶共振的老字號,最終還是未能抵擋住市場迭代的沖擊。
![]()
初代“排隊網紅”
面包界的“元老”
要說“排隊網紅”,靜安面包房才是真正的老前輩。
上世紀八十年代,華山路上那支蜿蜒百米的面包長龍,堪稱上海灘最早的“網紅打卡盛況”——上海人攥著糧票排著隊,只為等一根剛出爐的法棍。
![]()
這家1985年誕生的老字號,開創了上海中外合資法式面包房的先河。
創始人引進法國師傅馬丁的配方,僅用高筋面粉、酵母、鹽和水制作的法棍,以5角2分的價格風靡華山路。
![]()
那個物資匱乏的年代,手持油紙包的枕頭面包是上海人的日常,而靜安面包房的金黃法棍卻成了時髦的象征——春游必備的便攜午餐,西餐廳配餐的精致點綴,甚至成為年輕人約會時的“甜蜜信物”。
![]()
那時候華山路靜安賓館門口,天天排老長的隊,從早排到中午,就為等一根剛出爐的法棍,或者一片香撲撲的白脫別司忌。
![]()
那陣仗,熱乎得能把玻璃柜臺都擠歪。那時候沒熱搜沒網紅直播,可它就是那會兒的“頂流”,全靠口口相傳的好味道。
1990年,新民晚報更是報道了靜安面包房排長隊的現象,實打實的認證了其人氣。
![]()
可以說,阿拉現在在吳江路排老長的隊買B&C的惠靈頓,旁邊過路的上海爺叔阿姨看見了都會直樂,因為早在四十年前,他們就在靜安面包房門口排隊買法棍了。
可見上海人趕時髦、愛排隊的基因,真的是刻在骨子里的。
不過,在上海屹立了40年的靜安面包房,也確實是那個時候口耳相傳的人間美味了。
![]()
當時靜安面包房的出現,猶如打響了上海面包店蓬勃發展的發令槍。
白脫別司忌、奶油栗子蛋糕等這些劃時代的產品,不僅填飽了上海人的胃,更重塑了整座城市的味覺審美。
![]()
只不過,如今市場變化太快,盡管靜安面包房的江湖地位還在,但是老牌子一直原地踏步,再經典也扛不住時間慢慢給蓋過去。
這些年新潮面包一波接一波冒頭,靜安面包房那股子“老派”勁兒,再深的情懷濾鏡也蓋不住。
![]()
就拿當年紅遍整個上海的法棍來說,現在好多后起之秀的款,都比它更火更受歡迎。
盡管這些年靜安面包房也有在努力創新,努力不被時代拋下,但是始終架不住能瞬間引爆大眾消費熱情的網紅烘焙店,以及它也跟不上年輕人“喜新厭舊”的速度了。
![]()
破產清算、多地閉店
40年老字號終究是撐不住了
彼時,上海靜安面包房有限公司的客服回復新民晚報稱:
“靜安面包房的大部分直營店仍在正常營業,公司經營目前為止沒有問題,只是部分區域、部分連鎖店的經營有所調整。”
盡管官方聲明直營店仍在運營,但一份法院公告也把靜安面包房的真實困境掀開了。
上海市第三中級人民法院公告顯示,靜安面包房的母公司已經向法院申請對其進行破產清算。
![]()
而且在大眾點評網站上顯示尚在正常營業的數家店鋪,記者致電咨詢發現,其實部分已經進入閉店狀態,只是頁面營業狀態尚來不及更新。
![]()
其中長陽店當日即清貨閉店、萬航渡路店則成為閉店門店的產品集中點。
僅有大木橋路、石泉路等三家門店可能延長營業,但具體會營業到什么時候還不知道,工作人員只說了一句“不清楚會開多久,但明天肯定都開的。”
把時間拉回到2020年的巔峰時期,那一年正值靜安面包房35周年,其門店數量達到了83家。
![]()
這一年,靜安面包房也信心滿滿,還提出了在年底前將門店數量增至100家的目標,進一步鞏固其作為社區居民生活貼心伴侶的地位。
![]()
然而,幾年過去了,截至今年的9月28日,靜安面包房只剩下了35家門店。
如今這30多家店,也陸陸續續要在這幾天內關店歇業了。
面對閉店,品牌方發布公告稱,消費者所持的消費券于在營門店仍可正常使用,還可在紅房子西餅坊、老大昌等7家門店兌換。
![]()
但比起公告里的兌換指引,老上海人心里翻涌的,更是那“最后一口”的執念——想在門店徹底關上之前,再咬一口記憶里外酥里嫩的法棍、再抿一口栗子蛋糕上那層熟悉的甜香。
![]()
烘焙倒閉潮
新老玩家都躲不過
實際上,靜安面包房的困境絕非個例。
2025年“烘焙第一股”克莉絲汀破產清算,門店全部歇業。
2020年,上海人吃了20多年的馬哥孛羅也無奈謝幕,這些例子都共同勾勒出傳統烘焙品牌的集體式微。
眼看他起高樓,眼看他宴賓客,眼看他樓塌了。
在這股閉店潮中,不乏很多曾經大排長龍的網紅烘焙店,這一類門店存活時間更短,甚至可以稱得上是“曇花一現”。
![]()
老牌烘焙店至少有扎實的功夫,深耕了幾十年,而市面上很多網紅烘焙店,往往都是前期火熱,后期退燒,最后關店退出。
以前說網紅洗牌五年一輪,放在現在來看,這速度更快了,不少網紅店連半年都撐不下去。
但是這么多血淋淋的例子在面前擺著,也阻擋不了資本和創業者入局烘焙行業的熱情。
說到底,他們不是想當韭菜,而是想割韭菜,割了一把就跑。
![]()
一個是因為烘焙創業的進入門檻低,它甚至不需要很大的門店,也不用追求什么第三空間,消費者都是即買即走。
而且面包可以有很高的溢價,只要商家能夠為其打造故事、附加上價值,就能夠賣出高價。
貴價面包具有“高定價、高利潤”的特點,然而售價高,消費者也愿意購買,他們心甘情愿為此付出溢價。
可見,高定價策略在一定程度上是成功的,但在保證盈利的情況下,進行規模化擴張的挑戰也不小。
![]()
另一方面,烘焙行業也普遍存在著產品同質化嚴重、技術壁壘低、獲客成本高、復購率低的難題。
同時,大洗牌也是殘酷的,開業帶來的流量紅利期只是暫時的,當流量效應褪去,品牌們勢必將面臨選擇“面包”還是“愛情”的抉擇。
當下,烘焙行業的生存游戲仍在繼續。
一邊是大規模倒下,一邊是新品牌不斷冒出。
未來,質價比或許是接下來烘焙賽道的趨勢之一。
當消費者從“情懷買單”轉向“實際價值”的用腳投票,或許對于烘焙品牌來說,穿越周期的關鍵在于,一個是用供應鏈效率對沖成本上漲,以數據決策替代經驗主義,一個是在品質與成本間找到動態平衡點。
![]()
面對傳統品牌的凋零,新興勢力正在重構市場格局。
盒馬的草莓盒子蛋糕年銷破億,“鮑師傅”原創小貝一年賣出一億個,如今全國直營門店超過100家,“好利來”緊緊抓住年輕人追求高品質、高顏值、高品位產品的消費心理,迅速在市場中脫穎而出。
![]()
這些都證明烘焙市場的活力依然存在。
但傳統品牌的教訓值得深思:在追求效率與創新的賽道上,如何平衡工業標準化與手工溫度,如何讓經典產品煥發新生,將是決定品牌生命周期的關鍵。
![]()
當萬航渡路店的白脫別司忌售罄,當華山路的法棍香氣漸漸消散,這座城市正在經歷一場溫柔的告別。
靜安面包房的謝幕,不僅是商業版圖的更迭,更是城市記憶的集體遷徙。
面包會有的,但味道永遠不同。
對此,您怎么看?歡迎評論區留言討論,發表您的意見或者看法,謝謝。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