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事兒說起來,藺相如那會兒把和氏璧弄回趙國,趙國臉上是真有光彩,秦國吃了虧,大家都說趙國人機靈,藺相如厲害,可往后看,完璧歸趙這事兒一過,趙國的運氣就跟換了個人似的,一個勁兒往下掉,表面上藺相如贏了面子,趙國卻把里子全賠進去了,四十萬人的那場大仗,白起一動手,趙國的家底就空了,都說藺相如那一下子干得漂亮,可仔細想想,哪有白占的便宜。
![]()
課本里頭講完璧歸趙、澠池之會、將相和,故事脈絡挺順,其實那塊玉,保住的也就是個臉面,對國運沒啥好影響,秦昭襄王說拿城換玉,趙惠文王心里七上八下,不給玉怕得罪秦國,給了玉又怕上當,藺相如站出來,把主意定了,玉我帶去,秦王不給城,那就是他理虧,趙王覺得行,就讓藺相如去了。
![]()
藺相如到了那邊,當著面一番操作,說玉上有個小瑕疵,手一伸就把玉拿了回來,找了個空檔讓人偷偷把玉送回趙國,自己留下跟秦王周旋,秦王被搞得沒話說,大家覺得趙國出了個能人,藺相如這張嘴太能說了,可秦國那邊,火早就憋了一肚子。
![]()
秦昭襄王那是什么人,白起、范雎,六國誰不知道他的手段,讓藺相如這么耍了一回,他能把這口氣咽下去才怪,秦國當時沒發作,心里可把這筆賬記得死死的。
![]()
后來那個澠池會,秦國又來事了,換了個由頭,說是要“友好”談談,地點選在澠池,嘴上說和平,其實就是想試試趙王的斤兩,趙惠文王怕去了有去無回,不去又給秦國落下話柄,藺相如勸他去,說不去就等于認慫,趙王沒辦法,只好帶著藺相如硬著頭皮去,澠池那天果然出了事,秦王讓趙王彈瑟,趙王還真彈了,史官拿筆記下來,趙王為秦王彈瑟,這事寫進史書就洗不掉了。
![]()
藺相如一看急了,端著個缶就上去,讓秦王敲一下,秦王不樂意,藺相如說咱倆現在就五步遠,我脖子上的血能濺你一身,秦王嚇了一跳,只好敲了一下,趙國史官趕緊記下,秦王為趙王擊缶,這下場子找回來了,面子是保住了,秦國的火氣更大了,藺相如這名字,秦昭襄王算是徹底記住了,秦趙這個梁子,算是結下了。
![]()
好多人覺得這就結束了,其實這才剛開始,秦國往后幾年看著挺安靜,暗地里磨刀霍霍,藺相如名氣大,秦國想的已經不是找回面子,是想一口氣把趙國給端了,藺相如活著的時候,秦國還有點顧忌,藺相如跟廉頗一內一外,趙國還撐得住,等到藺相如病倒了,趙國的防線松了,秦昭襄王等這一天等了很久,直接派白起領兵,目標就是趙國,長平之戰就是這么打起來的。
![]()
長平那仗剛開打,兩邊還有來有回,趙軍守得挺穩,廉頗就是不跟秦軍硬碰硬,拖著耗著,一兩年下來,秦軍自己都快扛不住了,白起也著急,秦國就使了個計,到處放風說秦軍最怕趙括,趙王還真信了,覺得廉頗打得太慢,就把趙括換上去了,藺相如當時病得起不來床,還撐著勸趙王別換,說趙括就是個紙上談兵的,趙王哪里聽得進去,趙括一上去,打法全變了,直接被白起包了餃子,圍了四十六天,糧食斷了,最后投降,四十萬趙國青壯,一夜之間全被活埋,趙國的根基徹底斷了,這些人,就是藺相如和廉頗當年拼死保下來的那點臉面,最后換來的一抔黃土。
![]()
從完璧歸趙那天起,秦國就下定決心要滅了趙國,秦國不是小氣,是戰略上的必然,在外面被人當猴耍了一次,臺面上丟了人,這個場子花一百年也得找回來,秦昭襄王不是佩服藺相如,是覺得趙國拎不清自己的位置,一個小國在大國面前玩小聰明,就算能一時占了便宜,后面總要連本帶利還回來。
![]()
藺相如的勝利,只是暫時的,他贏了小節,輸了大勢,他那種靠嘴皮子換來的勝利,在春秋戰國那個拳頭說話的年代,本身就有點不現實,秦國不會因為理虧就不動刀,反而會因為心里憋著火,下更狠的手,從和氏璧到澠池,從臉面到萬人坑,這條線一直沒斷過,秦昭襄王記得,白起記得,史書也記得。
![]()
教科書上講將相和,寫得一團和氣,廉頗背著荊條請罪,藺相如一笑泯恩仇,其實那是趙國最后一點好時光了,藺相如心里清楚秦國不會放過趙國,他需要廉頗來穩住局面,能多撐一天是一天,廉頗也明白藺相如是趙國最后能遮風擋雨的人,將相和不是因為倆人脾氣好,是看清了大勢之后的無奈抱團,他們都看到了趙國的好日子沒幾天了。
![]()
說到底,藺相如的勝利到底值不值,從國家的角度看,真不值,徹底惹毛了秦國,讓趙國成了頭號目標,贏了一時的風光,輸了后面幾十年的安寧,從民族骨氣的角度看,又有點值,至少讓天下人看到,小國也有硬骨頭,有人敢在秦王面前拍桌子,說到底,誰都沒錯,但誰都活得難受,歷史的悲哀就在這,很多時候你只能在活著和活得有尊嚴之間選一個,藺相如選了尊嚴,趙國替他付了命。
![]()
長平一戰后,趙國就徹底虛了,再也沒資本跟秦國掰手腕,藺相如臨死前那句“國可危矣”,不是裝樣子,是真話,他走了沒兩年,趙國就再也沒打贏過秦軍,廉頗被趕走,李牧被冤殺,趙王被抓,趙國就這么沒了,從藺相如拿著玉回來的那天,到長平,二十多年,趙國的國運就像那塊玉,看著光鮮亮麗,其實脆得很。
![]()
藺相如是聰明,能在虎狼窩里走一圈,但他可能也想錯了,以為靠著智謀就能換和平,在戰國那個時代,真正能保家衛國的,還是手里的兵器和糧倉里的糧食,不是嘴上的功夫,老師跟我們講完璧歸趙,其實后面還該加一句,玉是回來了,趙國的骨頭,也從那天起,悄悄裂開了縫。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