點藍字關注及時接收通知
信息來源:寶興縣政府辦公室
關于《寶興縣被征地農民認定暫行辦法 (送審稿)》的文件解讀
各鄉(鎮)人民政府,縣政府相關部門:
《寶興縣被征地農民認定暫行辦法》已經縣政府同意,現印發給你們,請結合實際認真貫徹執行。
寶興縣人民政府
2025年10月24日
寶興縣被征地農民認定暫行辦法
第一章 總 則
第一條為妥善解決被征地農民養老保障問題,切實維護被征地農民合法權益,根據《中華人民共和國社會保險法》《中華人民共和國土地管理法》《中華人民共和國土地管理法實施條例》《四川省〈中華人民共和國土地管理法〉實施辦法》規定和《四川省人民政府辦公廳關于進一步做好征地工作的通知》(川辦發〔2024〕18號)、《四川省人力資源和社會保障廳、四川省財政廳、四川省自然資源廳關于印發〈四川省被征地農民養老保障實施辦法〉的通知》(川人社發〔2018〕46號)精神,結合我縣實際,特制定本辦法。
第二條被征地農民按基本養老保險政策規定,納入現行的國家統一的城鎮職工基本養老保險或城鄉居民基本養老保險制度參保,不單獨建立被征地農民養老保險制度。
第三條被征地農民參加基本養老保險,堅持政府、集體和個人責任共擔,權利與義務相對應,保障水平與經濟發展及各方面承受能力相適應的原則。
第四條按照“誰用地、誰負責”的原則,堅持先落實社會保障資金后批準征地的要求;實行政府給予繳費補貼和個人履行繳費義務相結合,多渠道籌集保障資金,積極穩妥、量力而行解決被征地農民全面納入養老保險問題。嚴格按照被征地農民社會保障審核程序,積極組織被征地農民按照國家規定參保繳費,切實維護社會穩定,保障被征地農民社保權益。
第五條按照“人地對應”的原則,切實做好新增被征地農民社會保障對象的身份認定工作,建立村(社區)初審、鄉(鎮)復審、縣級人民政府審定和村(社區)公示、縣公示的“三審兩公示”工作機制,加強對被征地農民社會保障對象身份的審核管理,確保被征地農民社會保障對象身份的真實性、準確性。就被征地農民人員基本情況、參保情況、補貼到位情況、待遇享受情況等建立詳細臺賬。
第二章 保障對象和認定程序
第六條2018年1月1日(含)以后經依法批準,由縣人民政府依法統一征收農村集體土地,失去全部或大部分土地,在征地時享有農村集體土地承包權,戶籍在被征地所屬村(社)年滿16周歲的集體經濟組織成員且按征地政策應納入社保安置的人員,屬于本辦法的保障對象。被征地農民的年齡以批準征收之日為基準日計算。
大中型水利、水電工程建設征地涉及的移民安置,按國務院和省政府有關規定辦理。
第七條被征地農民在征地補償安置方案公告之日在冊的農村集體經濟組織成員中確定,下列人員適用本辦法安置:
(一)征地時享有該集體經濟組織集體土地承包權的在冊農業人口。
(二)在征地范圍內,同時符合以下三個條件的非農業戶口人員可以納入被征地農民養老保障安置范圍。原籍是本集體經濟組織的農業戶口;在本集體經濟組織有土地承包經營權的;未享受過任何形式的安置。具體包括下列人員:
1.入伍前原籍在征地范圍內,現役和退役士兵(含國家規定不予安置的士官)。
2.入學前原籍在征地范圍內,正在外地讀書的在校學生;
3.學生畢業后戶籍關系回原籍,尚未被國家機關、事業單位、國有企業、群團組織、民主團體、金融企業正式招、錄、聘用人員。
4.原籍在征地范圍內的正在服刑人員。
5.征地補償安置方案公告時在冊,但公告后戶籍遷出的人員。
6.2011年提前農轉非按集體企業職工已參加基本養老保險的人員(未享受政策性補貼)。
7.原集資購買城鎮戶口農轉非人員。
第八條在冊人員中,有下列情形之一,不予納入被征地農民養老保障安置范圍:
(一)戶籍關系在征地范圍內已被國家機關、事業單位、國有企業、群團組織、民主團體、金融企業正式招、錄、聘用人員。
(二)回原籍落戶的軍隊復員、轉業干部和按國家政策進行了安置的士官。
(三)從國家機關、事業單位、國有企業、群團組織、民主團體、金融企業等離休、退休、退職回原籍落戶的人員。
(四)已辦理退養回鄉的“輪換工”人員。
(五)因企業破產、改制、解體時由原單位進行了安置的人
員。
(六)空掛戶及寄居、寄讀的人員。
(七)征地補償安置方案公告前已經死亡人員。
(八)征地補償安置方案公告后遷入戶口的人員。
(九)征地補償安置方案公告前婚嫁戶口外遷人員。
(十)已享受失地農民補貼等任何形式的被征地農民安置政策的。
(十一)法律、法規和相關政策規定不適用征地社保安置的人。
第九條被征地農民申請身份資格認定應提供以下資料:
(一)《寶興縣被征地農民身份資格認定表》。
(二)戶口簿原件及復印件、戶主身份證復印件。
(三)土地承包經營權證原件及復印件。
(四)林權證等集體土地證明材料和被征地相關證明材料等。
第十條被征地農民的認定程序:
(一)涉及征地的鄉(鎮)人民政府會同派出所,以宗地為單位,在征地涉及的集體經濟組織(以村民小組為單位)開展摸底調查,填寫《在冊人員明細表》和《在冊人員匯總表》。鄉(鎮)人民政府以宗地為單位,依據縣公安局出具的戶籍證明材料,提供涉及村組的《在冊人員明細表》和《在冊人員匯總表》至縣自然資源和規劃局。
(二)縣自然資源和規劃局根據被征收土地集體經濟組織確權面積、戶籍在冊人員數據等數據核算被征收土地集體經濟組織人均土地面積。
(三)縣自然資源和規劃局根據縣公安局、鄉(鎮)人民政府提供的材料,計算出應安置的人數,并反饋鄉(鎮)人民政府進行復核,確認無誤后確定最終參保人員數量。參保人員數量確定后,由縣自然資源和規劃局將參保數量交換至縣社會保險事務中心測算資金需求,縣社會保險事務中心報縣人力資源和社會保障局審核后,報送縣財政局。縣財政局按程序將資金從“被征地農民社會保障資金專戶”及時足額撥入“被征地農民養老保障資金專用存款賬戶”。
(四)農村集體經濟組織召開村集體經濟組織成員代表大會,宣講政策,依據應安置的人數,討論參保人員名單,形成決議報鄉(鎮)人民政府。集體經濟組織討論參保人員名單的相關資料,如會議簽到表、會議照片等均由鄉(鎮)人民政府妥善保存。
(五)鄉(鎮)人民政府審核。鄉(鎮)人民政府對參保人員名單進行初審,后組織縣人力資源和社會保障局、縣農業農村局、縣公安局、縣衛生健康局、縣教育局、縣退役軍人事務局進行會商和資料審核,并在村級集體經濟組織所在地公示7個工作日,確認無誤后形成參保人員名單后報縣自然資源和規劃局。
(六)縣自然資源和規劃局復核。在接到鄉(鎮)人民政府的審查意見后,由縣自然資源和規劃局組織復核,復核無誤后在所屬鄉(鎮)公示7個工作日后報縣人民政府審定。
(七)縣人民政府審定。縣人民政府審定納入養老保障的被征地農民名單后,發布公示名單。
(八)被征地農民名單確定后,由鄉(鎮)人民政府組織被征地農民填寫《寶興縣被征地農民身份資格認定表》,按規定到社保經辦機構辦理參保手續。參保具體經辦程序由縣人力資源和社會保障局根據實際情況擬定。
第十一條以宗地為單位,被征地農民社保安置人口數=征收土地面積÷征地前征地集體經濟組織人均占有土地的數量;人均占有土地的數量(保留小數點后兩位)=該集體經濟組織征地前集體土地確權面積總數÷征地時該集體經濟組織戶籍人口數。若被征地農民社保安置人口數經計算后出現小數,則采取向上取整數方式確定最終被征地農民社保安置人口數。
第三章 工作要求與職責
第十二條本辦法規定的被征地農民認定工作由縣人民政府統一領導,縣人力資源和社會保障局、縣自然資源和規劃局、縣農業農村局、縣財政局、縣公安局、縣民政局、縣衛生健康局、縣教育局、縣退役軍人事務局按職責權限具體承辦。各鄉(鎮)人民政府負責審定被征地農民資格,做好被征地農民資格認定、組織參保工作,切實做到實事求是、應保盡保。
第十三條強化部門協同。建立各司其職、密切配合的工作機制,共同推動被征地農民社會保障工作。縣人力資源和社會保障局負責被征地農民社會保障工作的政策制定和待遇發放等經辦服務工作;縣自然資源和規劃局負責嚴格按規定計算被征地農民社保需安置人口數,足額繳納被征地農民社會保障費用;縣財政局負責按規定管理被征地農民社會保障資金,根據實際安排被征地農民社會保障必要經費;縣公安局負責被征地農民居民身份證和居民戶口簿信息確認工作;縣農業農村局負責集體經濟組織成員土地承包經營權確認工作;縣審計局依法加強對被征地農民社會保障工作的審計監督;縣衛生健康局負責對重大疾病的審核認定;縣教育局負責對在校學生的審核認定;縣退役軍人事務局負責對退役軍人軍齡、九類人員等相關事宜進行認定。其他未明確的職責及未盡事項由縣人民政府結合實際情況研究確定。
因部門履職盡責不到位影響被征地農民權益的,要嚴格按規定追究相關部門及個人責任。
第四章 附 則
第十四條本辦法自印發之日起開始實施,有效期兩年。以往規定與本辦法不一致的,以本辦法規定為準。
第十五條本辦法實施后,如與國家、省、市新出臺政策不相符的,按國家、省、市有關規定執行。
第十六條執行中的具體問題由縣自然資源和規劃局、縣人力資源和社會保障局、縣財政局、縣農業農村局負責解釋。
本辦法公示期從2025年10月30日至2025年12月1日
請關注@雅安李小編視頻號
免責聲明:文章內容如涉及作品內容、版權和其它問題,請在30日內與本公眾號聯系,我們將在第一時間刪除內容。文章只提供參考并不構成任何投資及應用建議。
點擊下方【閱讀全文】即可進入》》雅安約車
點點在看,點點贊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