封面新聞記者 陳彥霏
11月4日,2025年“新征程上看應急”網評引導活動走進四川雅安,探訪這座川西城市如何利用科技力量構建起一道堅實的應急管理防線。四川省區域應急救援雅安基地,作為全省六大區域性基地之一,正發揮著“立足雅安、輻射周邊、服務川藏”的重要戰略作用。
基地一期總用地面積105.8畝,建設總投資2.3億元。總建筑面積約4萬平方米,包含綜合業務樓、培訓教學中心、常駐執勤中心、消防特勤站、應急物資儲備庫在內的主要建筑和倒塌房屋模型、模擬隧道在內的訓練設施,可同時容納450余人開展常駐執勤、教育培訓、前置備勤、實戰演練和裝備物資儲備及調度。目前,基地已入駐救援力量220余人。
另外,基地周邊預留拓展用地100余畝,“十五五”期間擬建設國家級地震地質災害救援和川藏鐵路重大工程搶險專業區域應急救援基地項目,通過地企聯合訓練、執勤、值班等方式實現川藏鐵路沿線救援和救災資源整合,逐步提升國家西南地區防災減災救災和應急處突能力。
![]()
打開百度APP暢享高清圖片
四川省區域應急救援雅安基地
智慧平臺
實現精準預警與閉環管理
雅安市地處四川盆地向青藏高原的過渡地帶,地質條件復雜,是自然災害易發頻發的區域。為破解這一難題,雅安市應急管理局與科技企業合作,開發了“戶戶響人人響”智能監測預警平臺。
該平臺已在全市安裝前端攝像頭14000多個,覆蓋山洪危險區、地質災害隱患點、應急避險安置點等重點區域。平臺具備可視、可對話、可報警、可監測等多項功能,實現了從“村村通”到“戶戶響、人人響”的升級。
平臺的撤離閉環功能通過前端安防設備和后端智能算法的緊密配合,可實時掌握人員轉移安置情況。如果在規定時間內有居民在撤離后返回危險區域,系統會立即發出告警,并通過短信等方式通知相關負責人,確保每一位居民的安全。特別在9.16蘆山縣暴雨防汛中,應急戶戶響平臺發揮科技賦能重要作用,指揮中心通過平臺發現轉移風險區有3戶8人未轉移,馬上緊急調度,聯系轉移責任人立即上門勸導,贏得了時間,拯救了群眾生命財產安全。
![]()
四川省區域應急救援雅安基地
全面覆蓋
打通應急通信“最后一公里”
雅安市在應急通信保障方面也取得了突破性進展。通過推動370M應急無線通信建設,雅安已實現市域范圍80%以上地區信號覆蓋,保障了國、省、市、縣、鄉、村六級通聯,解決了“三斷”情況下的應急通信難題。
雅安市全域建立的370M應急無線通信試驗場,為全國、全省提供了復雜地形和市(州)層面應急無線通信建設的“雅安經驗”。
雅安基地大數據實戰指揮中心接入應急管理部、省應急管理廳及市公安、交通、水利等20多個重點市級部門、企事業單位的各類數據約3億余條,形成數據資產347項,發布數據服務80項。
![]()
四川省區域應急救援雅安基地
![]()
四川省區域應急救援雅安基地
全民參與
構建群防群治安全網絡
“我打開小程序,拍照、定位、上傳,簡單三步,一條安全隱患信息便直達政府后臺。”工作人員演示了如何使用“雅安隨手拍”小程序舉報安全隱患。這一小程序設置了多重獎勵機制,激發市民參與熱情。“雅安隨手拍”小程序,設置道路交通、防汛防地災、消防安全等15個模塊,設置一鍵舉報功能,實現“群眾發現-鄉鎮受理—鄉鎮專兼職隊伍核查—縣級相關部門處置—市級部門審核-反饋兌現群眾獎勵”流程全閉環管理,扎實推動基層防御體系建設,著力打造群防群控協同格局。
雅安市以市綜合應急救援支隊、國家綜合消防救援隊伍、省級前置隊伍為骨干,以公安、交通、電力、醫療等行業領域救援隊為輔助,以藍天、民生救援隊等社會力量為補充,組建市、縣、鄉、村四級基層應急力量14652人(其中,市級1418人、縣級2483人、鄉鎮級2738人、村社級8013人),構建“綜合+專業+社會”基層應急救援力量體系,組成“重點布防、區域聯防、高效聯動”的救援力量布局。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