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財經涂鴉》消息,2025年10月30日,貝恩公司發布《中國電商企業的出海之路:企業高管必讀指南》(下稱“《指南》”),深入分析“雙11”購物節的最新趨勢。
報告指出,隨著國內市場逐步趨于成熟,中國電商企業正加快全球化布局步伐。在積極拓展海外市場的過程中,電商企業也面臨多重挑戰,全球化發展進入關鍵階段,亟需在戰略布局、合規管理與本地化等方面持續增強能力。
![]()
來源:《指南》
今年“雙11”期間,淘寶在全球20個國家和地區推出促銷活動,進一步展現其國際化戰略的加速推進。這一舉措不僅體現了“雙11”作為全球購物節的影響力,也反映出中國電商企業在海外市場持續深化布局、積極探索多元發展路徑的努力。
以東南亞市場為例,中國電商企業在印尼、泰國和菲律賓通過自主發展與并購相結合的方式迅速擴張,為當地消費者提供高性價比商品,在部分市場取得領先地位,GMV占比一度接近50%。
除東南亞外,全球速賣通、Shein和Temu等平臺也在拉美、中東及歐洲部分地區站穩腳跟。在全球最大零售市場——美國,中國電商企業亦取得顯著進展,吸引廣泛關注。報告指出,中國電商行業具備顯著優勢,國內市場的持續演進也為中國電商企業出海提供了堅實支撐。
貝恩公司資深全球合伙人、亞太區零售業務主席韓微文表示:“ 雙11出海側面反映出了中國電商企業走向全球的決心。依托在國內市場積累的規模化創新能力,中國電商企業已經在全球構建起了獨特的競爭優勢。在國內增長放緩與國際監管趨緊的背景下,中國電商企業需在各地市場將創新力與執行力相結合,方能在新階段實現突破。”
報告指出,中國電商市場已從傳統模式轉型為社交媒體驅動的零售新業態,并建立起即時配送體系。在國內市場的激烈競爭中,中國電商企業錘煉出一系列核心能力,包括產品快速迭代、創意驅動需求生成、履約配送高效即時、數字生態深度融合以及人工智能廣泛應用,為出海奠定了堅實基礎。
「雙11」進入調整期,探索增長新路徑
近幾年,隨著競爭加劇導致的促銷活動增多,消費者參與度趨于飽和,雙11在國內市場的增長已遭遇“中年危機”。2024年,“雙11”購物節從11天延長至28天,GMV同比增長27%,達1.442萬億元。盡管有以舊換新補貼政策的助推,單日GMV仍較歷史高點腰斬。
展望今年“雙11”,報告認為消費補貼仍有望帶來助力。例如,今年618促銷節在補貼推動下GMV增長15.2%,達8560億元,但需要指出的是,活動周期也有所延長。
![]()
中國電商企業對今年“雙11”的預期更趨理性,更多將其視為展示創新成果的窗口。近年來“雙11”在國內熱度下降,這也凸顯出中國電商企業亟需加快出海步伐,尋找新的增長引擎。
中國電商出海面臨「三大挑戰」
報告指出,中國電商企業全球化主要面臨三大挑戰:
一是監管趨嚴:面對全球電商政策環境的變化,中國電商企業在海外發展過程中仍需積極應對數據合規、國家安全、產品質量及消費者權益保護等方面的挑戰,同時在不同市場規則下與本地企業展開公平競爭。
二是競爭加劇:中國電商企業在海外市場憑借性價比優勢逐步拓展市場空間,但也面臨來自本地平臺的激烈競爭。例如,東南亞市場中Shopee在部分地區的增長對Lazada形成壓力;美國市場上,亞馬遜與沃爾瑪的技術具有顯著優勢;拉美地區的Mercado Libre則構建了較為完善的本地電商生態。此外,隨著更多中國電商企業加快“出海”步伐,行業內部的海外競爭也日趨激烈。
三是消費習慣差異:在中國電商企業偏好的市場,消費者對價格敏感、傾向于移動端沖動消費;而在美國、英國、日本等發達市場,消費者更注重搜索與比較,仍保留線下購物習慣。這種差異使得東南亞的成功模式難以復制到發達市場。
![]()
來源:《指南》
《指南》中指出,面對挑戰,中國電商企業正積極推進本地化戰略,通過并購或與當地企業合作,加速市場滲透。
韓微文表示:“中國電商企業出海正在進入新的階段。企業正積極適應不同市場的客戶偏好、文化與法規。我們預計,未來將有更多并購發生。中國電商企業應繼續發揮顛覆性創新能力,借助國內市場的領先經驗,加快全球布局,爭做行業領導者。”
作者:蘇打
編輯:tuya
出品:財經涂鴉(ID:caijingtuya)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