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澳門街頭,常常能看到歐洲面孔的外國人,嘴里說著流利的粵語,和攤主討價還價,一副和當地人沒什么區別的樣子。買完東西后,掏出手機用支付寶掃碼付款,看得人一臉疑惑:“這到底是外國人,還是中國人?”
明明外貌和中國人差距過大,可是,他們卻會很認真地說:“我是中國人。”那么,澳門土生葡人,究竟算不算中國人呢?
![]()
混血四百年
要搞清楚土生葡人是怎么來的,得從16世紀說起。1557年,葡萄牙人正式在澳門定居,帶來了歐洲文化,也帶來了一個現實問題——缺女人。于是,遠道而來的葡萄牙男子開始與當地華人女子結婚,他們的后代就是最早的土生葡人。
不過,早期的情況比較復雜。明清時期,官府直接下令限制這些混血家庭住進華人區域,他們只能聚居在特定地方。直到19世紀末,澳門社會管制放松,才允許更多的中葡通婚。
![]()
這些混血家庭并不是簡單的"中西結合"。早期的土生葡人祖先中,除了葡萄牙人和華人,還有來自印度果阿、馬來西亞、非洲等地的血統。經過幾個世紀的通婚融合,現在的土生葡人身上往往流淌著多個民族的血液,絕大多數都有華人血統。
這群人從小就生活在一個"文化大雜燴"里,他們在家說粵語,上學學葡語,過春節也過圣誕節,既燒香拜祖又去教堂做禮拜。他們吃咸魚炒飯,也吃葡國雞,聽粵語歌,也唱葡萄牙民謠。
![]()
更神奇的是他們的語言,在澳門,流行著一種特有的"澳門葡語",這是葡萄牙語、粵語、英語、荷蘭語,甚至日語和馬來語的混合體。在街頭可能會聽到一個歐洲面孔的人用帶葡萄牙口音的粵語和人聊天,偶爾夾雜幾句英語,這就是土生葡人的日常。
2021年,"土生葡人美食烹飪技藝"被列入國家級非遺保護名錄,項目保護單位是澳門旅游學院。這是國家對他們文化地位的正式認可,不看臉、不看姓,只看你的根扎在哪里。
![]()
葡籍人里的中國心
到了20世紀90年代,澳門登記的葡籍人口達到10萬多人,占總人口的28.5%,其中88.8%的人聲稱自己的祖籍是中國。
這是怎么回事?原來,葡萄牙的國籍法規定,凡在葡領土出生的人都自動獲得葡籍。1981年實施的新國籍法更是放寬了條件,符合相關要求的澳門居民都可以取得葡籍。由于葡籍人在就業、教育、出國等方面享受很多優惠,相當數量的華人也申請了葡籍。
![]()
所以表面上看起來澳門有很多"葡萄牙人",實際上絕大多數都是華人后代,只是拿著葡萄牙護照罷了。他們的心還是中國心,根還是中國根。
現在澳門約有1.1萬真正的土生葡人,他們中的許多人在葡萄牙已經沒有任何近親,有些甚至不知道祖先的葡萄牙老家在哪里。對他們來說,澳門就是家,中國就是祖國。
![]()
不是歸來,而是回家
1999年澳門回歸前,有外媒擔心土生葡人會成為"無國籍民族"。這個擔心其實挺搞笑的,他們世世代代住在澳門,要去哪里申請國籍?葡萄牙本國都不承認他們是純正的葡萄牙人。
回歸后的政策很明確,在澳門擁有永久居留權的居民可以自動獲得中國國籍。面對這個選擇,土生葡人群體出現了分化。有些人選擇回葡萄牙,但更多人選擇留下來。
澳門立法委員歐安利就是典型代表,2008年,他成為首位進入全國政協的土生葡人。2004年他主動放棄葡萄牙國籍,加入中國國籍,還說了句很樸實的話:"我是澳門人,是土生葡人,但更是中國人。"
![]()
這些選擇留下的土生葡人,很快就融入了澳門的社會生活。他們在政府機構、學校、醫院、企業工作,交稅、買房、看病、上學,和其他澳門居民沒什么區別。
據了解,土生葡人中有一半以上在澳門政府各部門任職,約占公務員總數的三分之一。他們既懂葡語又會粵語,既了解西方制度又熟悉本地情況,成了澳門行政運作中不可缺少的力量。
唯一的區別可能就是那張"洋面孔",但這又能說明什么呢?
![]()
為什么要證明自己是中國人?
這些土生葡人明明拿著中華人民共和國身份證,卻總是被要求"證明自己是中國人"。
每天用港珠澳大橋通勤,領人民幣工資,用中國醫保,出入內地不用簽證,一張澳門居民身份證搞定全部流程。但還是有人質疑他們的身份,說他們"長得不像中國人"。
類似的事情也發生在前面說到的全國政協委員歐安利身上。他是澳門立法會議員,參與國家治理,服務中國法律,執行中國制度,但還是有人問他是不是"代表外國利益"。
![]()
這就很奇怪了,一個拿中國護照、住中國土地、交中國稅、為中國建設的人,身份證上明明寫著"中華人民共和國",還要怎么證明自己是中國人?
這種質疑反映出一個認知誤區,把國籍身份和長相劃等號。現代國家的認同,靠的是法律歸屬和制度參與,不是你長什么樣。美國有華裔公民,加拿大有華人總督,為什么中國就不能有"洋面孔"的公民呢?
![]()
文化橋梁
土生葡人的價值不僅在于他們是合法的中國公民,更在于他們的獨特優勢。隨著"一帶一路"倡議深入推進,澳門作為中國與葡語國家商貿合作服務平臺的地位日益重要,土生葡人正好發揮了重要的橋梁作用。
他們既了解中國文化,又熟悉葡語國家情況,在促進中國與巴西、葡萄牙、莫桑比克等國的經貿合作中發揮了重要作用。澳門土生葡人協會主席飛文基就積極推動澳門與葡語國家的文化交流,組織各種活動,讓更多人了解這個群體的價值。
![]()
澳門特區政府也采取了多項措施支持土生葡人文化傳承。設立專門文化基金,支持土生葡人的文化活動;在學校教育中增加土生葡人文化內容,讓更多年輕人了解這段歷史;鼓勵土生葡人參與澳門公共事務,發揮他們的獨特優勢。
這些努力不僅保護了文化遺產,也為澳門的多元發展注入了活力。在2025年的全國政協、澳門立法會、廣東高校、非遺項目名單中,都能看到土生葡人的身影。他們沒有漂泊,一直就在那里,為這片土地建設奉獻。
![]()
土生葡人的存在,證明了中華文化的包容性和中國制度的開放性。一個真正強大的國家,不在于它的單一性,而在于它能否接納那些"看起來不像自己的人",只要他們扎根、奉獻、建設。
土生葡人從未流浪,也無需尋找家園。他們的家就在澳門,他們的國就是中國。本來就在這里,從未離開過。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