紅網時刻新聞記者 趙翼鵬 熊曉宇 長沙報道
長沙與西安,早在兩千多年前就被賈誼這位西漢政論家、文學家牽起命運的線繩。
![]()
10月28日、29日,2025“星城萬象 湘聚未來”長沙·西安城市對話季活動來到長沙。
兩座千年古都的緣分如今迎來又一次回響——繼7月在西安舉行的“山河智鏈 逐新致遠”主題城市采風活動之后,10月28日、29日,2025“星城萬象 湘聚未來”長沙·西安城市對話季來到長沙,兩座城市的媒體人與網絡達人組成的調研團走進生產基地、實驗劇場、街頭巷尾,再度開啟一場“長”來“長”往的城市對話。
當西安的媒體人帶著歷史的瞳孔走進長沙,他們看到的,不僅是網紅城市的表象,更是一場跨越千年的時空對話——關于制造、關于青春、關于人間煙火,也關于中國城市生生不息的答案。
一條走了兩千年的路
公元前177年,一位名叫賈誼的年輕人離開長安,孤身向南。
他身后的長安,是盛世的中心;他前往的長沙,是遙遠的邊陲。那時的他或許不曾想到,這一路,會成為兩座城跨越千年的序章。
![]()
賈誼故居。
斗轉星移,長安已成西安,而長沙三千年未改其名。
賈誼在長沙寫下《吊屈原賦》《鵩鳥賦》,將中原文化的種子播撒在這片土地上。他的“經世致用”思想,如同一條隱秘的河流,悄然匯入湖湘文化的血脈,成為其源頭之一。
![]()
一座天心閣,半部長沙史。
一條走了兩千年的路,如今被重新喚醒。
當西安的媒體人踏上這片土地,他們不僅是來觀察一座城市,更是來尋找一種呼應——歷史與當代的呼應,厚重與青春的呼應,詩與遠方的呼應。
一部手機的回響
聶海峰停住了腳步,在藍思科技黃花基地展廳內的一張展臺前,上面擺放的,是藍思科技在千禧年后為3款手機提供的劃時代產品。
作為西安知名自媒體“西安城記”的創始人,聶海峰擁有過許多“時代的眼淚”,眼前展臺上的那款摩托羅拉V3,便是其中之一。
![]()
藍思科技自動化車間。
“太熟悉了。”他對同伴說,仿佛在確認一段塵封的青春。“當年我用的就是這部手機,現在還保存在我西安家里。”
時空仿佛在那刻奇妙地折疊。十多年前,這家長沙公司帶來的精密屏幕,點亮了在古都西安的青年觀察者的世界;十多年后,已成為城市記錄者的他們,與這部手機在長沙重逢。
這種“正中眉心”的觸動,在希迪智駕的展廳內變得更為可感。只需輕搖操縱桿,就能實時操控三公里外的一臺挖掘機——來自西安的自媒體博主田斌,親身體驗了一把從未接觸過的挖掘機駕駛。
“感覺太神奇了,像在玩游戲,但眼前的一切又都是真實的。無論是鐵建重工的盾構機,還是中聯重科的先進裝備……親眼見到這么多‘大國重器’,我真切感受到中國工業的飛速進步。”他興奮地分享道。
![]()
來自西安的自媒體博主田斌體驗希迪智駕遠程駕駛艙。
田斌所體驗的,正是長沙智能制造浪潮中的浪花一朵。在國家自主創新示范區成果展,則讓人領略到整片創新海洋的壯闊:540余件長株潭地區科技創新最新成果匯集于此,長沙打造全球研發中心城市的步伐清晰可見。
![]()
中聯智慧產業城園區智能產線一景。
“沒想到長沙在云計算、大數據、大模型等底層架構方面做得如此出色。”來自西安網的董越峰說,長沙與西安同樣擁有深厚的歷史底蘊,也都面臨著老城煥新與能級躍升的時代課題。兩座城市在氣質與稟賦上不乏相通之處,未來在發展中更可相互借鑒、優勢互補。
從一款經典的手機面板,到今天應用于各類場景的工程機械與精密零部件,長沙的智能制造,始終與全球脈搏一同跳動。近年來,長沙培育了工程機械、新一代自主安全計算系統產業集群兩個國家級先進制造業集群,打造了12個經濟產業園區、17條產業鏈、6個千億級產業群、近9000家高新技術企業,正不斷從“工程機械之都”向“智造之城”邁進。
如今,長沙的智造脈搏,被一群最懂歷史的眼睛看見——他們來自西安,他們懂得何為“厚重”,也因此更能識別何為“新生”。
一場劇目的共鳴
在橘子洲頭,一場沉浸式青春劇場《恰同學少年》正在上演。沒有觀眾,只有“同學”。
沒有傳統的舞臺和觀眾席,來自西安的媒體人們在經歷“分班”后,走進百年前的湖南第一師范,成為“新生”,與青年毛澤東、蔡和森等歷史人物共同經歷那段風華歲月。
“同學,讓我們隔著百年的時光,一同恰同學少年!”當“學長”向觀眾伸出手,大家毫不猶豫地走上前參與其中。
![]()
《恰同學少年》青春劇場。
演出結束后,自媒體博主“皮卡晨”很是感慨,這位在西安大唐不夜城以“不倒翁小姐姐”而走紅網絡的博主,始終在思考如何帶來更多有溫度、有深度的文旅體驗。
“我不是在觀看歷史,我是在經歷歷史。”“不倒翁小姐姐”皮卡晨說。在西安,她演繹盛唐的雍容;在長沙,她被青春的熾熱擊中。
“西安講的是盛世輝煌,長沙講的是少年理想。”
歷史的生動再現,背后是科技力量提供的強大支撐。在馬欄山視頻文創園里,4000多家“文化+科技”企業蓬勃發展。數字孿生、虛擬現實、人工智能……技術不是冰冷的代碼,而是讓紅色精神“可感可觸”的橋梁。
![]()
馬欄山視頻文創產業園核心新建區航拍。
《問蒼茫》《理想照耀中國》等劇作,以恢宏筆觸書寫民族記憶,實現歷史題材的青春化表達、時代化共鳴;《乘風破浪的姐姐》以多元視角展現當代中國女性群像,掀起全社會關于價值認同與自我實現的廣泛討論;《守護解放西》以真實詼諧的敘事貼近年輕人,五季以來播放量突破12億,豆瓣評分最高達9.2,樹立了警務紀實品牌的新標桿一一長沙用當代語言,講好了兩種歷史:一種是國家史詩,一種是人間煙火。
一座城市的煙火
“自己再多待幾天。”
幾天工作行程后,自媒體博主宋梅并沒有著急收拾行李返程西安,而是決定獨自在長沙多留幾天。
![]()
越夜越美麗的長沙。
作為專攻城市文化的創作者,她對長沙的過往印象,來自各個社交平臺上的美食小吃、璀璨夜景。但當她真正站在夜晚的喧囂的漁人碼頭,看著一江兩岸的燈光秀倒映在開闊的江面上時,她終于真切感受到這座城市的“活人感”。
“一岸是璀璨奪目的光影盛宴,另一岸卻飄著美食香氣,城市的華美樂章與市井煙火氣在湘江兩岸完美交融,讓夜色愈發醉人。”宋梅在朋友圈中如此寫下。
如宋梅所言,西安與長沙,一北一南,一靜一動,仿佛歷史與煙火在此隔空對話,西安的腳下是千年的歷史,長沙的身邊是流動的煙火,兩座城市以不同形式繪就著中國城市的夜經濟面貌。
在西安,夜間開放的西安博物館、城墻腳下的樂隊狂歡、永興坊的地方美食、巷子里燈火通明的小酒館、燈火輝煌的大唐不夜城......夜游項目不僅串聯起千年文脈,更讓這座古城在每一個華燈璀璨的夜晚,為往來者開啟一場與盛世長安的時空對話。
在長沙,一江兩岸璀璨夜景、岳麓山下文化夜市、潮宗街潮流小店、四方坪特色美食,茶顏悅色、墨茉點心局、頤而康等網紅店……夜經濟不僅點亮這座“不夜之城”,更讓這座城市連續3年榮登“中國城市夜經濟影響力十強城市”。
![]()
長沙新消費研究院的大屏上,躍動的數據印證長沙煙火活力。
湘江之畔,長沙新消費研究院的大屏,正為這份觸手可及的“活人感”提供著最有力的印證。屏幕上跳動的數據顯示:今年9月,長沙商品消費總額達449.31億元,同比增速5.2%。其中,作為城市煙火氣核心的五一商圈,消費總額同比增長14.11%,活力盡顯。
回首望去,當年賈誼走過的漫漫路途,如今燈火通明。
“詩在,長安便在。”《長安三萬里》如是說。
而在長沙,西安的媒體人看見了另一種存在:“遠方在,長沙便在。”
這遠方,不是地理的遙遠,而是一種永恒的奔赴——在智能產線上、在青春劇場里、在湘江夜色中。
賈誼串聯起的,不只是長安與長沙,更是詩與遠方、厚重與青春、歷史與煙火。
當西安的媒體人帶著歷史的尺度而來,他們量出的,是中國城市的另一種可能:既可以三千年城名不變,也可以每分鐘都在煥新;既可以是“工程機械之都”,也可以是“青春劇場”。
長安望長沙,望見的,是中國城市生生不息的脈動。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