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51年3月18日晚步行過鴨綠江,到1954年5月勝利歸國,歷時3年多。這是張紹芬一生中最難忘、最光榮、最有意義的歲月。
作為文藝戰士,她們那些文藝戰士出國時大部分都只有十四五歲,張紹芬15歲都不到,確實是天真無邪,正當少年。
但是年齡并不妨礙她們成為勇敢機智的文藝兵,冒著敵機的轟炸和炮火的封鎖,拿起文藝的武器,鼓舞戰士的斗志。同時也參加救護傷員、構筑工事,什么都搶著干。
張紹芬參加了五次戰役和上甘嶺戰役。在五次戰役里,追擊到了離漢城只有40來里,本來是要打進漢城的,腰鼓都背著,準備打腰鼓進漢城的,
突然一道命令后撤,耳朵邊只聽見急促的"跟上,跟上!"口令,全是跑步,要不然就掉隊了。行軍真是艱苦!
![]()
她們要背那么多東西:30斤高粱米,20斤的干糧袋、急救包、一件棉大衣、一身換洗的衣服,一個多用雨衣、一個水壺、一雙膠鞋、還有2顆手榴彈,一把鐵鍬。
他們年齡小,個子也小,背的東西幾乎跟他們的體重一樣,不少小戰士一跑就暈倒。所以最怕的就是跑步。
朝鮮的河溝又特別多,一天不知要過多少河,水淹到齊胸深,干了又濕,濕了又干,
五次戰役下來,女同志全部停了月經。有的女戰士月經倒流,從鼻子流出來。1997年他們回黃繼光的老部隊,老師長崔建功見了他們,
問道:"小鬼呀,"-﹣還叫我們小鬼﹣-"你們身上還有什么毛病呀?有孩子了嗎?在朝鮮真是對不起你們!我們沒有精力來管你們呀。"
![]()
崔建功
那時戰斗非常激烈,有一天晚上,下著雨,伸手不見五指,文工隊女同志正跑步過封鎖線,敵機來扔炸彈了,立時滿天一片紅,她們就地臥倒。
張紹芬后面是一個叫余莉的重慶籍女戰士,敵機走了,首長命令部隊跑步前進,張紹芬卻半天爬不起來,原來余莉壓住了她的腳,等她一起來,看到余莉已經被炸死了。
張紹芬前面的夏正容,過了封鎖線一看,哎呀,褲子怎么全是濕了?是尿了吧?再回頭一看是她的水壺被彈片削去了一半!那個水壺救她一命。
還有一個廣東的蘆斐萍,彈片從太陽穴打進去,當場犧牲了。轟炸后,各單位的收容隊找各單位的傷員,文工隊去了4個人掩埋她。
按照上級的規定,犧牲的同志要用白布裹上,那時到哪去找呢,就用雨衣一包一捆,就地挖個坑埋了,
第二天早上她們要走了,一看是在稻田里頭,移也沒辦法移,她就這樣孤獨地長眠在那里了。
![]()
那次過封鎖線,文工隊就犧牲了兩個戰友,當時文工隊40來人,女同志就10人。
上甘嶺戰役中,他們去喀秋莎部隊慰問演出,喀秋莎是新式火箭排炮,上甘嶺戰役才來的蘇聯新式武器,陣地是保密的。
他們由一個通訊員帶路,在山溝里好不容易才找到喀秋莎部隊。戰士們很熱情,在樹林里平了一個8平米大的地,把繳獲的降落傘一掛當天幕,文工隊就在里面演出。
文工隊的節目有舞蹈,如炮兵舞、獨唱、地方小曲等,把新詞灌進去,大部分是表揚部隊的,特別是部隊的英雄事跡。
演到一半敵機來了,沒有目標地亂扔炸彈,他們還是繼續演。過一會兒,炮彈也飛來了,他們才趕快停止,戰士叫他們去防空洞,他們沒去,
他們說,違反紀律也好,違反命令也好,都要跟你們去戰斗,去扛炮彈,拿毛巾幫戰士擦汗等。
戰士們很受鼓舞,說女同志都這樣的勇敢,我們一定要好好干,有的就罵"美國狼,紙老虎,嘗嘗我們的鐵蛋吧!"喊著口號開炮。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